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非物质文化遗产——阳谷哨

2019-01-05 10:11 作者:清风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非物质文化遗产——阳谷哨

自述:辛福

编写:辛淑英

阳谷哨源自于古老乐器“埙”,是由山东省阳谷县四棚乡大碾郭村农民李保正研制,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一、我与——阳谷哨

1942年,战乱之年。上加霜的是,山东、河南发生大旱灾,两季农作物绝收,之后又有蝗灾肆虐。同年三月十日,下起桃花雪,在我祖上两间低矮土屋的土坯炕上,我出生了,取名福春。生若蚁,泥土里来,注定一生与土地有缘。可是,我自幼酷绘画,后来又自学诗歌、音乐的创作,对一个务农的初中生来说,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话说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走街串巷给人画像其间,认识了阳谷县四棚乡大碾郭村的民间艺人——李保正,他制作的阳谷哨在当时已很有名气。

据他讲,他的哨是由古老乐器中的“埙”演变来的。但埙的吹奏孔是顶部一简单的圆孔,吹奏方法难掌握,而阳谷哨的吹孔是扁嘴,背面留圆形风口,吹奏省力,老少皆宜。

说起阳谷哨,这里还有个故事。老人告诉我。

1952年,他拿着自己制作的泥哨在人民大会堂给国家领导人演奏过,当时吹奏的小曲有山东民歌《送情郎》、《十杯酒》、《二姑娘要陪送》、《四贝上工》,山东民间小调《锔大缸》、《斗鹌鹑》、《卖饺子》,山东民间戏曲曲牌《四根弦大原版》、《大梆子原版》、《大梆子开门》、《秧歌舞》等十几首民间曲调,很受欢迎。并受到中国音协副主席查阜西同志,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杨大均教授,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等领导们的指导帮助。特别是受到原国家宣传部副部长丁西林的接见时,被推荐到中央美院陶瓷附属厂实验制作陶哨,并派专人教他识谱。配制成功后,参加的第二届全国文代会上、他把改良后的阳谷哨赠送给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家们。他们问起哨子的名字,他说俺当地叫“咕咕虫”,“吱喇燕。”他们说还得有个更响亮的名字,你是阳谷人,就叫“阳谷哨”吧。于是,“咕咕虫”或“吱喇燕”被正式命名为“阳谷哨”流传至今。

自那一别,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我因生活上受挫,再没见过李保正老人,后来也就把这事忘了。

二、拜师学艺——李保正

三中全会后,土地包产到户,农民有了自主权,允许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农忙之余,我又能背起画夹出门给人画像了。看到有人种蘑菇,就买了菌种学种,种出了一棵六十二斤的大蘑菇,成了爆炸新闻。后因种蘑菇的多起来,我就不再种植。

我们鲁西平原得利黄河水引流灌溉,土地肥沃,草木茂盛,给牛羊带来充足的养料,像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全国有名。我想养羊,就拿起羊鞭当了羊倌。想日子这样过下去挺好,可是没几年,仍感觉生活中情趣不够。

有件事情搁心里许久了。多年前我遇到过泥哨艺人李宝正的画面在头脑里时常出现,不能再忍,我要去看他。

第二天就骑着车子下了阳谷县的四棚乡,问了些人,才找到大碾郭村李保正老人的家。他已七十多岁,眼昏花,腿脚不好,得人搀扶着走。他不认识我了,我说以前咱们见过面,当时我还给您老画过像。一提画像,他记起来了,随后招呼他家人炒菜留我吃饭。吃饭期间他才向我谈起一些事情,他说前些年他的日子也不好过,不让出门卖哨子,破四旧把烧窑给砸了,眼下政策好了,想重操旧业,可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说想拜他为师学做“阳谷哨”。他笑笑,对我的请求没说行也没说不行。我看老人是不想收我为徒,也不便再勉强他,当时就回了。又过了几个月,我还没来得及再去看他,李宝正老人让他的大女婿张小四来叫我。去了才知道老人病得不轻,形体消瘦,头发枯黄,眼发蓝,瞧人时直勾勾的。我眼里一阵潮热,向前握住老人的手。他很激动,用微弱的声音和我说话。

他说:“我这辈子共收了20多个徒弟,都没长性,没有一个学会的,我看你老实本分,又画画,准行。这是一门手艺,虽挣不来多少钱,可是老辈留下的,我到了这份上,再没人学它就失传了,不甘心,死不瞑目啊!你一定要把我这个手艺传下去”。

老人亲手做了几个哨子给我看,算是手把手教了我一遍,并把他在北京吹哨时报道他的《北京晚报》及其他省市报道他的资料拿给我看。那报纸、资料用塑料纸包裹着,我小心地打开,纸张已乏黄变脆,但字迹清晰。之后老人又把他做哨的工具一股脑儿全交给我,说以后他再不做泥哨了。我郑重地从老人家颤微微的手中接过工具,像接过千斤重的物件。我不迷信,一辈子不烧香不磕头,所以站起来向老人深深鞠了个躬,表示感谢。又过了没多久,听说他去世了,为此我流下了几滴泪水。

三、土地生万物、泥巴也成金

(做阳谷哨的胶泥) (精雕细琢—阳谷哨)

自那以后的几年里,我查找过大量的音乐文献资料,拜访音乐内行,学习音乐简谱,学做泥哨的心气很高。新时代了,阳谷哨该以清脆悠扬的韵律来填补多年来音乐上的空缺了。这想法无疑给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到处挖找适合做泥哨的胶泥,一双原本绘画的手这里却要与泥土结缘。

对艺术有研究的人都知道,绘画者的眼睛对物体的观察和视觉特别敏感,他们把世间万物中的一切加以想象,用艺术形体表达出来,取悦人的感官。

不用说,这时我心里装的尽是泥土,昼中头脑里思索的都是做泥哨的事情了。其目光更像一束医学上的“x”光线,想要穿透那来自远古不化的泥土。直觉告诉我,不只是要阳谷哨发扬光大,还想着如何使它变出多种艺术造型来。

得天独厚啊!我们鲁西平原地处广阔,土地肥沃,一到秋两季,多的就是干涸的沟渠。那些沟渠经年的水浸润后,下面的土质较粘,俗称胶泥。不用说,这都成了我的好去处。看到胶泥我如获至宝,挖来弄碎、晾干、拣出杂质、泡成泥浆、控水,晾到一定湿度,摔熟成块泥,塑料纸裹紧。按着李宝正老人传授的方法,制作前,做多大哨子心中有数。像蒸窝头,收成内壁光润中空的圆葫芦状、或其他造型的哨坯,投出嘴孔和风孔,阴晾到一定程度时,削去多余外泥,然后一遍遍打磨出光润,接着投孔。投的孔要圆润,目的是传送空气时无阻碍,空气流畅,从而使音响清新音调高亢。……二十几遍工序,少一个环节都不行!

这说着时容易,当真做起来在耗时费力中边琢磨、边制作,有时,满心希望做成的一个哨子——不响,急人那,直到它响,心才能缓一缓气神。我深刻体会了李宝正老人所说的二十几个徒弟都学不成功的道理了。

也就是后来熟练了,我感到,手还是那双手,玩起胶泥来,同样也不比绘画时差。

(刚出窑的阳谷哨) (商户来取货—泥巴也赚钱)

关于泥土的前身啥样?我无从考证,可泥土真好,它不仅是一种资源、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人的生命源自于泥土,最后又归于泥土。泥土里生万物,绿的庄稼,鲜美的瓜果,为人提供着充足的养分,泥土恩德无限啊!心生敬畏。

泥巴能赚钱,多么富有情趣和诗意,成为艺术品,我想这一定是泥土的无数想之一。是泥土里面凝聚了从远古至今的光阴,任凭大自然的肆虐摧残也不改其本色,这是泥土的精神!李宝正老人偶然发现了泥土里所蕴藏着的一种大美,他改变了泥巴的形状,使它经过加工烧制,显出古朴美的特质来。这让我玩泥巴的劲头更足了。

四、阳谷哨的改良、创制新造型

沿着李宝正老人当年的思路想,他制作的过程也一定不会一帆风顺的。他出生在一九二一年的旧中国,孩提时代因喜欢笛、管、哨之类的乐器,常用黏土来制成可吹的长短不等的哨管把玩,一定是把玩。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他才有了精气神,在哨管的基础上,参照唢呐、笛子的造型,改为六空,并做一扁嘴和一风孔,这种既像“埙”又似 “哨的”模样,正是阳谷哨的原始模样。

而我的制作不只是传承更要改良,使它看起来像古老乐器中的埙 ,或改变出它的多种造型,但万变不离其宗 ,同样发出音域宽阔,音质浑厚,委婉动听的埙音,还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来吹奏的阳谷哨音调。为两个途径的制作可谓绞尽脑汁。

《乐书》说: “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合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合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也就是说,古人将埙的声音似为立秋的声音,这给人增添了一幅朦胧又令人向往的艺术画面:秋是金黄的,冷静的,几多悲凄与感伤,这正是埙的声音,立秋之音。中国古人吹埙,吹了几千年,其声浑厚、凄美、悠远,寄托了时光长河流逝如斯的失落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埙,不可用来把玩的一种乐器;埙,表面上看似普通,但它放射出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埙,是一件古老的乐器,有着独特的神韵。这里埙和哨相随,彼此稍有形体上的差异,制作近至。

因我常痴迷于制作中,耽误不少农活和其他事情,家人开始反对“不当吃不当喝的,整天捣鼓这泥葫芦,那么些孔,好日子也得吹穷!”我不说啥,只顾一门心事地做。

不过,家人说“泥葫芦”的话提醒了我。外行人眼里,原来我是在做泥葫芦,说明已有埙的雏形了。我再查找资料,寻来研究陶艺的专业书籍,根据文字的介绍,原来埙确实有着七千多年的历史。文献中说:远古时期的埙,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用它引诱野兽发明的,其上只有一个吹孔和一个音孔,只能吹两个音。后来才发展到六个音孔,吹七声音阶,发出的音色也随之变化,古朴醇厚、幽怨低沉 、绵延不绝,这正是前面所说埙的立秋之音,那独特的音质和美感,同时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秘,高贵,典雅的气质。

五、阳谷哨的春天

( 文博会上传授吹技) (向游客表演技艺)

不停的制作中获取了经验与灵感,“泥葫芦”是具有了埙的形体,由原来六个孔,我逐步增加到九个孔、十个孔,可吹出包括五个半音的十二个平均律的曲调。品种由单一雏形发展到十二生肖、鱼、、虫、兽等五六十个品种。为惹人眼目,加上我绘画、雕刻技术和音乐功底,在泥哨上雕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龙凤等吉祥物,或用油彩绘出秀美风景。那时,我隐隐感觉到,它出彩的时候到了。

记得首次接到县委领导通知我参加《聊城市江北水城民间艺术文化节》活动时,我心里是从没有过的欢畅,一定不错过这个让阳谷哨露脸的机会。放下一切农活,昼夜赶制了三百多个泥哨,烧好后就去了。会场给我个摊位,我脸红心跳地把泥哨摆在摊位上,一会围上好些人。一老者说“嗨哟,咕咕好多年不见了!”我说“四十年了,不叫咕咕,是阳谷哨”好些人听我讲:“咕咕就一个音,阳谷哨能吹好多音调,能吹戏曲歌曲,学各种鸟叫。”

他们让我吹吹,我羞怯地吹了几个简单调子,都说“好!好!”问我卖不卖?我说:“俺是第一次来,给个功夫钱,五块吧。”都纷纷说“不贵、不贵”。就这样三百多个哨子一天卖光了。手里攥着钱,脸也不发烧了,光想笑。泥巴能赚钱,这使我做哨的劲头更足了。家里人也不再反对,有时还帮我忙。

我研制可发出不同音调的哨子,有既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仿古乐器埙,也能使平民乐于接受的阳谷哨系列。后者音色优美,音质清晰、音调悠扬高亢,有了欢快的气势神韵,可吹奏更多的民间小调和流行歌曲,也可为山东梆子、两夹弦等地方戏曲伴奏。还可吹奏出各种鸟的鸣叫声,那啁啾悦耳的声响,引起群鸟欢鸣,叫人好不快活,纷纷赞不绝口。

经验告诉我,做泥哨靠的是技术,越精越好,所以在选择胶泥上,和成的泥巴上每一道工序都精心去做。喝着小酒,酒兴正浓时,我还自编了一首诗:

年过花甲心返童,

边玩泥巴边务农。

有时还把书画搞,

快乐生活节节高。

阳谷哨是越来越被人喜见了。

2002年起,我作为阳谷哨的第二代传人,带着我做的阳谷哨,连续参加各届《聊城市江北水城民间艺术文化节》活动,并获得《第五届民间绝活现场制作、吹奏演艺大赛》金奖。2006年5月18日至21日,阳谷哨参加了在深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遗产博览会》,同年6月13日至15日,阳谷哨参加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2006年6月16日至18日起连续参加各届《山东省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阳谷哨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河南,山东等各地客商纷纷前来定制货物。

(文博会上展出的阳谷哨)

上世纪70年代,阳谷哨被视为“音乐玩具”和来自民间的“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小把戏,有了国家的好政策,使它迎来新生,大放异彩。《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商报》、《齐鲁晚报》、《聊城日报》,均做过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聊城电视台》,都有阳谷哨的纪录片播放。阳谷哨被《中华伏羲研究会》编入世界大典,阳谷哨被编入《中国民间乐器曲集成——山东卷》,《中国民歌曲集成——山东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阳谷哨被编入《活化石》,《阳谷县志》,《阳谷掌故》,《匠心神韵聚聊城》,《老干部之家》等书刊中。

回顾我这一生,收获还不少,可在各种头衔和荣誉面前,我也始终记着我的农民身份——

“辛福春瞎胡闹,

挖来胶泥做泥哨,

又上电视又上报,

全国人民都知道

你说好笑不好笑。!”

这是众乡亲送给我的口头禅,深得我心意,我也更深深地爱着他们。

六、阳谷哨的传承与弘扬

(李保正老师传下的做阳谷哨工具) (在山东济南文化会展中心)

埙之美,在于它的古老和深蕴丰富、具有深邃的人文内涵之美。阳谷哨作为由埙演变过来的一种乐器,既古朴典雅又具现代特色。我作为阳谷哨的唯一传人,荣幸之至又有所担忧。

荣幸是我与师之缘,与哨之情,给生活带来无尽的情趣,赋予了人生浓重的色彩,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我对音乐的喜爱,也发挥到极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国,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而阳谷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具有传统文化的特色,是务必应该受到保护和传承的。我已古稀,希望有更多的人把做阳谷哨的技术从我这里传授下去,使它发扬光大,成为传统文化的典范,代代相传,这是我的夙愿。

七、阳谷哨的社会评论

“人民的天才”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原胡锦涛主席老师)题

“哨鸣高古”

北京东方神州书画院一级画家 金山梓辛 题

“神手”、“高手来自民间”

天津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泼墨山水画五人之一。 王超题

“聊城达人”

聊城日报社颁发的荣誉证书评

阳谷哨被多家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记者来访) (乡邻跟我学吹阳谷哨)

(诗歌)

听阳谷哨有感

作者:弓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聊城市作家协会主席)

从朱雀拍击翅膀的声音开始

这是南方的神灵

转而是北方的玄武溅起滔天的水花

然后是我的孔雀东南飞了

是羲和逐日

是鲁阳挥戈

是我在谢玄的棋局旁听到鹤唳九天

……不,之前我登上了原籍台

看他将松桃,罡风,悉数吸入胸中

再与五脏六腑一同吐出,盈满宇

是我骑着马,白马啸西风

是我随着稼轩先生

把吴钩看了,栏杆抽遍

继东坡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再然后我累了,需要踏云

需要三百年前的蟋蟀,为我的梦想弹拨一整夜的琵琶

需要我携着我白娘子的手

随三叠的阳关,随夕阳下的萧鼓

找到私奔至尘世之外的路程

我会忘了功名,忘了利禄

但不会忘了记册着所有美好的音响

那些来自泥土,来自时光深处的旋律

好了,这位正在忘情吹奏的老先生

我知道你不姓辛,你就是嵇康

最后请你为我们吹奏“广陵散”

这万古之绝唱,我会为你走

到没有万丈红尘的清净所在

万事收藏

泥哨艺人

作者:李民增

吹出歌,吹出戏

吹出生活,吹出激情

你是农民,你是艺人

你是下凡神

……

因哨结缘,交友甚多……。

清风(辛淑英于2019年元月编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mhipkqf.html

非物质文化遗产——阳谷哨的评论 (共 4 条)

  • 雪儿
  • 潋滟相思
  • 淡了红颜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