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精神健康障碍

2018-10-13 14:44 作者:陈宣章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精神健康障碍

陈宣章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是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1992年发起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指一种健康状态,在此状态中,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身潜力,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有成效地工作,并能为其居住的社区做贡献。

2009年世卫组织公布:全球约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3/4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世卫组织认为:精神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大多数国家中,每年有1/3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抑郁症患者和3/4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此外,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健康障碍已成严重而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中国卫生部在2000年第一次组织开展“精神卫生日”活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广泛重视,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在中国也更受到重视并积极开展,已成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传播精神卫生理念的重要平台和品牌。

“世界精神卫生日”每年有主题。2017年主题是“共享健康资源,共享和谐家庭”。2018年是“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年轻人和精神卫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精神障碍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出现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种精神活动异常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泛指一切的因精神问题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社会功能,精神障碍是一个更宽的范畴。而精神病特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燥狂症和抑郁症。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中的一小部分。

精神卫生是指没有躯体的疾病,精神愉快、精神饱满,同时能够适应良好的社会功能的良好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每一个人所要追求的状态。

精神障碍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精神卫生工作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疾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精神疾患已成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s) 评价各类疾病的总全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排名居首位,早在1996年就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WHO资料),约占疾病总负担1/5,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国内各类精神病(不含神经症)总患病率:1982年12.69‰,.47‰。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原有社会支持网络削弱,导致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儿童行为问题、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药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2020年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专家介绍: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轻度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像感冒一样普遍。

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已达1600万人,而接受治疗者仅20%,除经济原因,很多精神病患者和家属对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害处没有认识,或害怕受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不重视早期抑郁倾向并进行积极干预,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作为临床概念,精神障碍一词含义广泛,界限模糊。较轻者如人格障碍及神经症,同正常心理通常仅量的差别,而某些不符合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如:同性恋、反抗社会规范)的人格障碍及药物依赖是否应视为精神障碍,一直存在争议。但从司法角度看,精神障碍的定义关系到病人强迫收检问题以判定涉法当事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非常重要。在一般司法条文中,精神障碍的定义较严格,一般只重视那些思维或情感有严重障碍而对其行为性质、意义及其后果失去认识和判断能力,对行为表现失去控制能力的情况。

精神障碍指大脑机能活动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致病因素有: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障碍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帮助。除了精神分裂症,还有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

精神障碍可自幼年持续存在(如:精神发育迟滞),也可自青期表现明显并持续存在(如:人格障碍)。但大多发生在原来心理表现正常者,诱因可明显或不明显,但有明确发病阶段。后者又称“精神病患”,以别于前者。

一般精神障碍无器质性病理基础,为病理心理特征。精神症状即病理心理外在表现,包括:1.心理过程障碍,如:感知觉障碍,属于症状水平。2.典型综合征,如:焦虑状态及精神分裂症。3.不属于前两者,如:依赖行为等。

2018.10.11.《钱江晚报》15版头条《一听“精神科”,相亲女孩就没下文》报道:“据悉,我省精神科医生不足2000名,精神科护士在4000名左右,而面对的现状是成人精神障碍的总体患病率为17%。”(注:在文章标题上,这段文字是大字列出)

文章下是《记者手记》:“如今,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逐渐重视,心理疾病的就诊率也越来越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说:“健康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而精神心理健康应排在首位。”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心理科主任李冰:“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我们建议大家在遇到一些压力的时候尽量能够想办法释放自己的压力,比如说找朋友聊天,实在觉得压力大,不妨找心理医生倾诉,做一些户外运动或者是做些体育活动,我们建议,遇到压力及时缓解,在压力中更好的适应,这样不容易患精神疾病。”平时比较容易烦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忍受能力,并进行适度放松训练,稳定自己情绪。一旦出现心理不适症状,应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求治。

关于精神障碍形成的内因、外因不详细研究了。为什么“现状是成人精神障碍的总体患病率为17%”?这么高!值得国人警惕。

名言“家和万事兴”。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群众而独自生存。与社会大众相处的就是和睦。国家能和,再强的敌人也不敢轻易地欺侮,为什么呢?上下团结的力量太大了。小而家庭、公司、社团,大至国家,只要做到,没有不兴旺的。所以,释迦摩尼佛与弟子们制定僧团的戒律“六和敬”,人人都必须遵守。

但是,拜金主义泛滥后,争权夺利已经深入每个家庭:还没有结婚,就争夺房产;老人过世,兄弟姐妹为了遗产对簿公堂;生二胎政策刚出台,头胎孩子就不准父母生二胎……有人说:“这是社会的进步。”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应该深思:他们抛头颅洒鲜血为了什么?《党章》:“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贪官污吏?为什么贪官污吏不但有“群发”,还有“前腐后继”?

现在的电视剧,仔细研究分析,那些角色似乎都有精神障碍。哪一个家庭是“家和万事兴”的?哪一个人不是极端个人主义?这难道是社会的进步?!2018.10.13.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mgbskqf.html

闲话精神健康障碍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