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和尚的境界

2020-09-13 09:42 作者:文生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羑河纪实二0一

和尚的境界

文生

秋收大忙之前的短暂安宁,几个老伙计一块儿闲聊,大家东一下西一下在初秋晚的凉爽下乱说,不知谁说到村里早年有个大寺院,院里有很有多大小和尚。

老文说:大寺院应该是明代以前的事了。明朝的天下是两个和尚闹下来的。

老土说:这不对,是一个和尚闹的,朱元璋当过小和尚俺知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林说:俺说说花和尚鲁智深,大碗喝酒,大碗吃肉,得劲!三拳打死镇关西,大闹野猪林,来劲!倒拔垂扬、八十斤禅杖,有劲!

老土问:为啥说这花和尚深得佛法?

老文说:你看看他的作为:三拳打死镇关西,这是保护弱小,抗出恶霸:大闹五台山,又吃又喝,这是不守规矩:倒拔垂扬镇无赖,这是豪气;野猪林千里护友,这是义气;桃花林中集聚,这是忠义;梁山反对招安,这是勇气;捉住方腊而不居功,是知道这是个很难评价的行为;听潮而寂,自然走向死亡最好。随便说一下,人生能象鲁提辖那样圆寂,是人生最好的回归方式,

老土说:哦,你说了这么多。

老林问:你说鲁智深悟出“很难评价捉方腊的行为”怎讲?

老文说:这就要说大乘小乘了。“乘”原指运载工具。大乘派称佛法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断除自己一切烦恼,以救脱众生为目标,主张人无我、法无我,即同时否定法、我的实在性。小乘派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要求断除自己的烦恼,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认为“法有我无”,即否定人我的实在性,不否定法的实在性。

老土问:说那么多干啥?听不懂。简单说。

老文说:简单说,“大乘”是“救渡一切众生,“小乘”是“只求自我解脱”。鲁智深的行为应该是大乘教,遇佛杀佛,遇神杀神,是为了众生。不过,如何才是为众生解脱,为自我解脱,认真起来,还是真不好评价的。

老林问:这么说朱和尚是大乘啦?

老文说:可以这样说吧,结束了元末动乱,开启了一个新王朝。

老土问:他当了皇帝以后大开杀戒,也算大乘?

老文说:“狡兔死,走狗烹;飞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王朝初立时的普遍现象。从小和尚到大和尚再到小和尚的不同境界。

老土问:啥?

老文说:他当小和尚是为找碗饭吃,是小乘;后来是为了打天下,是大乘;再后为了自己的天下杀了好多功臣,是小乘。

老林说:他杀功臣是为了把“刺”拔掉,让自己的孙子能平安接班。

老文说:他完全可以仿效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把那么多大臣杀了,结果成祖造反时,没有人能顶上了。永乐爷之所以能上位,靠的还是和尚。所以说,明朝立天下,靠的是和尚。

老林问:这个和尚,可是黑衣宰相?

老文说:是的。

老土说:那你再说说这个古,让大家听听。

老文以前也聊过黑衣宰相的民间说法,说:话说洪武爷朱元璋,因为长子早就死了,所以就安排孙子建文帝接班。建文帝坐上龙椅不久,就在一帮文人的支持下削藩,几个藩王被削了后,塞边九王中实力最强的朱棣也面临被削,朱棣想造反但心里没底,这时多年相伴的谋臣姚广和尚多方鼓动朱棣行动。

姚广孝家世代行医,他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不过他还是受到很好的教育,学习了儒家经典。十四岁时转向佛学,过了两三年出家为僧,云游四海认识了许多人,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不想象前辈们那样行医生为生,也不安心养佛心,一心想作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明朝建立后,姚广孝看到天下渐渐太平,想着自己满腹经纶却没有施展机会,心灰意冷,才安心学佛,成为当时著名僧人。

有一天,姚广孝在少林寺碰到了当时最有名的相面大师袁珙。袁珙一看到姚广孝,就认为姚广孝“面似一只生病的老虎,骨子里透出一股杀气,是精于权谋、能建伟业的高人。”姚广孝很高兴,与袁珙结为至交。

朱元璋的结发老婆马皇后死了后,朱元璋广寻高僧,让高僧们在众藩王的封地里修寺诵经,为马皇后祈福,姚广孝也在应征之列。当众高僧与众藩王见面时,姚广孝一下子就相中了被封燕王的四皇子朱棣,就自荐跟随朱棣。

朱棣见姚广孝体态臃肿,不愿要他。姚广孝走到朱棣面前,悄声对朱棣说:“贫僧若能为殿下所用,定能为您奉上白帽子。”

朱棣敏锐地感觉到话里有话,“王”带“白”帽不就是“皇”吗?于是向朱元璋请求把姚广孝许给自己。

之后姚广孝随燕王来到北平(后改为北京),名义上住持庆寿寺,实际上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燕王最重要的谋士和心腹。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将皇位传给孙子。姚广孝感到机会来了,想方设法帮朱棣树立信心,怂恿他尽快起兵造反。

虽然朱棣觊觎帝位已久,但心里还是没底,不敢下决心。

姚广孝先是借天象说:“我一直观天象,天象表明天下应是殿下你的,天道在我们这边,不用担心民意。”

再用诗句鼓动。一天,两人在一起看书作对,朱棣随口吟出一句,“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在旁脱口而出:“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

又用老友以算卦鼓励。某日,朱棣和姚广孝到外面一家酒馆喝酒散心,正喝得,突然出现一位老者,环顾四周后跪倒在朱棣的面前,说道 :“殿下怎么这般不惜自己呀?”朱棣惊异:“你一个陌生人,怎么会从众人中认出俺呢?”老者接着说 :“小人姓袁名珙,自幼精于面相,……”朱棣也听说过袁珙,就把他带回王府,让他仔细给自己相面。袁珙说:“殿下您有天子之相,天下黎民百姓都会享受你的福气。”

经过数次鼓动,朱棣坚定了起兵的决心。

要起兵就得打造精兵器、操练精兵,燕王朱棣手握重兵,但培养最精锐的部队还是只能私下进行。姚广孝在燕王府开凿了地下室,上面建了房屋,周围修了厚墙,在厚墙四周埋下大大小小的缸瓮来消除噪声,还在燕王府内饲养鸡鸭鹅,用这些家禽的叫声遮掩打造兵器和士兵操练的声音。

一天,两人又在商议,忽然暴如注,狂风大作,把房顶上的瓦也给掀掉了。燕王面带惧色地说;“这是不祥的征兆呀?”姚广孝听后,哈哈大笑,说:“殿下,此祥瑞之兆也!是‘飞龙在天,从以风雨’?您就是真龙天子,马上就要换黄屋了。”燕王一听,转忧为喜,就加快了起兵准备。

建文皇帝一上台就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史称为“靖难之役”。朱棣率大军围攻济南,打了三个月没有攻下。守护北平的姚广孝见状马上派人给朱棣送信,建议不要管那些远征路上的城镇,队伍轻装“直入京师”,认为朱棣与朱允的帝位之争,与众多大臣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拿下南京,大功就告成了。

老土问:为啥与众多大臣们没有关系?难道他们没受到皇恩么?

老文说:这是因为朱元璋把老臣们杀的差不多了,建文皇帝把那些藩王削的差不多了,新提的大臣们承受建文的恩泽还没多久,再说争夺皇位是朱家的事,所以很多官员见风使舵,在等,你不打我,我就当不知道。这才是史书不能写的时局真相,所以朱棣能一路南下,直奔京城,当了皇帝。就是姚广孝,也只能看破不说破,拿什么天象、祥瑞说事,都是忽悠人的,或者说掩盖真相。

老林问:那么你认为建文帝削藩对不对?

老文说:藩是要削的,只是一帮只会死读书的文人误了建文帝,这些文人真正能多读、读懂汉武帝本纪,当不会如此。

老林说:是的。应当先巩固建文的权力,再找机会搞“推恩令”之类的阳谋,事情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老土说:说这干啥?为什么后来永乐爷没有杀掉姚广孝呢?

老文说:朱棣认为“靖难之役”的首功非姚广孝莫属,朝中重大事务,还要找姚广孝商量,希望他还俗,奖励一处大宅院,送去两个貌若天仙的宫女。

姚广孝深知自己功高震主,就坚决不还俗,但同意继续入朝为官。朱棣送给他的两个宫女,他看也不看,赐给他的大宅院,只是逢年过节住一下。姚广孝上朝时着官服,回家便换僧衣。

朱棣上台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改洪武和建文两朝的实录,意在表明:太祖在世时就有意立自己做皇位继承人。

姚广孝去世后朱棣下令“缀朝”两日,尊重姚广孝的意愿,仍以僧礼下葬。

姚广孝之所以能平安一生,是深得范蠡、张良之术,你明白了吗?

老土说:有点明白,你说清楚呀?

老文说:姚广孝坚决不还俗,冲淡了朱棣对他的戒心。深谙伴虎的游戏规则,背锅时要背锅,得意时要检束,成功时要知退。

老土问:你说这姚和尚是大和尚还是小和尚呢?

老文问老林:你说呢?

老林说:为了自己创大事业而让众人流血,是小和尚吧。

老文说:但是从更大的范围看,避免了更多的流血,历代都是天子守国门。我以前说过,明代以前,对于北方,长城是保障,对于江南,北方是保障,首都只能建立在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界地带,这个地带能自保又能得到各地的及时支持,所以长安、洛阳、北京就成为定都的地方,既能据险自守,又能通过水路得到支持。因为北方粮食不足,所以能南粮北运的大运河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老林问:那么开封、汴京呢?

老文说:那是因为没办法。北宋因为失去了燕云十六州,洛阳虽能得到支持,但不足以自保,所以只能据黄河之险建都在开封。南宋建都汴京是因为失去长江以北。两宋重文轻武,是以两宋虽说富庶,但历史让人感到压抑,南宋更甚。

老林问:那为什么朱元璋定都南京呢?

老文说:明初大臣多是南方人,不愿北迁,他也是,所以说他后来是小和尚的境界。或者说,大小混合吧,此一时,彼一时。

老林问:指点江山的和尚多了好不好?

老文说:出家人还是少谈时政为好,放在自修和劝人向善上。出世者多,意味处于乱世,政治家失职,对佛家境界也是伤害。寺庙能到山里的,都到深山里去了。

老土问:那咱们石林黑塔村的大寺院搬到啥地方了?

老林说:不知道。

老文开玩笑说:咱们谈这个,他们要躲嫌疑呀。

羑河纪实均为原创

2020年9月13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medbkqf.html

和尚的境界的评论 (共 1 条)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