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凉面条

2019-10-13 16:39 作者:黄永军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黄永军

天,凉面条是最受欢迎的饭食,在北方尤其如此。

一碗从凉水里捞起、白亮亮的面条,配上几个时令蔬菜,如黄瓜丝、炒豆角、茄子,再来一盘西红柿鸡蛋,先不说吃,看上去就馋得人口里生津。外面大热的天,树叶都晒得无精打采,坐在敞亮的餐厅,空调凉风习习,一碗凉面条不出几分钟就下肚,凉气从肚里深处往外冒。那个舒坦,无法用语言描述。

但对于我们这些有过食物匮乏经历的人,对喝凉面条还有更深更丰富的体验。小时候,家在农村,白面是一种奢侈品,纯白面的面条更像是天上的琼宴玉食。早晨趁着天凉,一家人早早下地干活,等到多半晌天开始炎热起来,就收工回家。有时,为犒劳一家人辛苦,母亲就提议中午吃凉面条。我们自然开心,洗洗涮涮就找荫凉处去玩儿,母亲却开始一天内近似炼狱般的历程。先是擀面,一半白面掺一半地瓜面,合在一个大粗盆里,倒上一瓢水,母亲开始和面。和面是个力气活,用的力气大,面的劲道才足,但母亲从来不指使别人。面和好了,放在面案上用面轴儿擀,把厚厚的面团擀得薄而均匀。这时,天已近中午,进入一天内最热的时候,我们小孩子躲在通风的门楼下,而母亲在闷热的厨房里,一下一下,用力擀面,汗湿透了她的头发,湿透了单衣,一滴一滴掉下来。等面擀薄了,擀匀了,她已经全身湿透,像被淋过一样。这样,还不算完,至少还要炒一个菜。那时,农村家家用大地锅,炒菜也必须用地锅。屋里热得像大蒸笼,母亲拢一把易燃的柴草,赛进灶里,等把火燃旺了,才站起来向锅里倒油、倒菜,灶里的火越来越旺,屋里的温度骤然升高,烟雾缭绕,热气腾腾,我们已经看不清母亲的形象。直到她端出一大盆面条,她的头发粘在脸上,衣服粘在身上,就像从水里捞出的一根软面条。

有时,忍不住了问母亲:你不怕热吗。她会说,这算什么,你姥娘年轻时更苦。然后,一家人一边喝凉面条,一边听母亲讲姥娘的故事。那时,姥爷家是富户,有近百亩地,到了麦收抢割的时候,就要雇几十个人帮忙。东家体恤雇工,刚吃过早饭就发下话来,天这么热,中午让大家喝凉面条。姥爷的一句话,就等于要了姥娘的半条命。那时,说是喝凉面条,其实用的白面很少,要掺一半多的高粱面,不用力擀,面粘合不起来,切不成面条,下到锅里就是一塌糊涂。这样,够几十人吃的面条,姥娘做下来出汗太多,甚至虚脱昏了过去。每每说到这件事,正在兴头上的我不由自主地停下咀嚼,产生点点隐痛,虽然很小,很快就消失,但几十年来形成记忆已然钙化,使我耿耿于怀。

有时,我也会向深处思考:生我养我的亲人,和亲人一样质朴的乡亲,他们对于食物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记得小时候,每次盛好一碗面条,或者刚出笼一锅馒头,母亲都会站在院子中央,神情肃穆,端着一碗面或馒头,高高举向天空,一边念叨什么。她告诉我,粮食这么好的东西,应让老天爷爷先吃。现在想来,这个朴素执着的仪式后面,蕴藏着人们对劳动多么深刻的尊重。粒粒皆辛苦,每一碗面,一个馒头,从耕耘、下种到成熟、加工,期间洒下多少汗水,流出多少血泪。从形式上看,母亲敬重的似乎是老天,但更多的是对劳动的尊敬和礼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收割机、磨面机、轧面机普及的今天,我们逐渐脱离了一线劳动,孩子们或许不知道食物的前世今生,对于食物的珍贵,不知道敬重,认为摆在眼前的都是应该得到的。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也是时代进步带来的隐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食物从何而来,甚至想不起食物究竟为何存在,反而等同于我们身边繁杂庸常的一切,好像它们就该这样存在。

在这样极端物质的时代,我们很幸福,其实我们也很脆弱。如同眼前光滑白亮的面条,缺少一点点艰涩,一点点力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lwxpkqf.html

凉面条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