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2020-03-16 21:16 作者:残影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政,民不聊生,从此拉开了乱世的序幕,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歌曰:天地反复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

继官渡之战后,曹操不听荀彧和郭嘉的劝告,欲挥鞭南下,扫除残余势力,一统中原。不料,却兵败赤壁,南征大军损失殆尽。在《三国演义》中也成为了孙刘联军最辉煌的一页: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反间蒋干、七星借风、苦肉诈降、铁索连环、火烧赤壁!这些故事算得上是妇孺皆知了。可是,《三国演义》最终只是一部尊刘贬曹的小说,那么真实的赤壁之战又是哪样呢?

一、舌战群儒、智激周瑜

舌战群儒是小说中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的故事,但据史料《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并没有舌战群儒,他是和孙权直接谈判的,要真说得上是舌战群儒,那应该是周瑜了。在诸葛亮与孙权谈完后,当时他也想和曹操一战,但是以张昭为首的孙权众臣决定主和,其犹豫不决,鲁肃便建议召回周瑜(小说中鲁肃的能力被贬低了许多)。孙权便听听周瑜的意见,便召回在鄱阳的周瑜,周瑜一拍即合(诸葛亮并没有智激周瑜,更别说三气周瑜了),并分析了战情,主要内容是:1.曹军远途跋涉,疲惫不堪;天气寒冷,马没有草吃;2.北方人惯习陆战不擅水战,水土不服;3.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4.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孙权听后豁然开朗,最终下定决心与曹操死磕到底,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再有言降者,尤当此案!”

二、草船借箭、反间蒋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草船借箭在小说中是周瑜欲除诸葛亮,以绝江东之后患给的任务,说是要10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否则问战,其料定3天后的早晨定有大雾,便许下3天。3天后,便乘草船到曹营前叫嚣,曹操多疑,不敢应战,便让射箭,所有草船上密密麻麻全是箭后,孔明便叫回,又言:谢丞相箭!其实,三国史上算上是草船借箭的是孙权,时间上是赤壁之战的5年后,孙权与曹操交战于濡须,一天(《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孙)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一面受箭,箭钧船平,乃还。”这是三国时期以船借箭的历史记载,但很显然,孙权并非预先规划“借箭”之事,只是他审时度势,跟战场变化而采取的策略,才有了“草船借箭”故事的雏形。如果当时孙刘联军连箭都缺,那还打什么啊?

至于反间蒋干,那更没有这回事了,蒋干是周瑜同窗,投靠了曹操,赤壁之战前夕,蒋干的确以使者的身份劝降孙权,下了劝降书,原文如下:

孤承皇命 ,奉天伐罪。

旌旗所向 ,刘琮束手。

荆襄九郡 ,望风来归。

今统雄兵百万, 战将千员。

欲与足下会猎于江东。

共擒刘备, 永结盟好。

盼足下顺天辑首,以免自误。

可是被孙权周瑜一口回绝了,蒋干回去也和曹操说周瑜气量宏伟,是无法用语言所说服的。既然没有反间蒋干,那就更没有曹操误杀蔡瑁、张允二位“水军都督”了,他们的确献出荆襄九郡,得到了一定的封赏,但并未被认定水军都督,曹操用人也是第一强,怎么可能把水军都督给没有才能的人呢?至于谁是水军都督,史料也并未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早在邺城修玄武池操练水军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

三、七星借风、苦肉诈降

小说中周瑜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装病,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说能够借东风,便在七星坛祭风,就这样东风就来了。然而历史上很多人认为是当时的东风只是巧合,唐代自认为自己懂兵法的杜牧也在他的诗中写道: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锁二乔。

他也认为东风只是巧合,周郎运气好,但可能历史上赤壁之战并没有刮起东风。火攻是黄盖提出的,并非诸葛亮和周瑜,黄盖在建议长途火攻突袭时,并未提及风向问题,而只提到曹军船只首尾相连,就可以进行火攻。根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席龙飞的《中国造船史》一书分析,中国风帆技术出现在战国时期,而到汉代则已经很成熟了。其中以三国东吴万震所撰写的《南州异物志》中对帆船技术的记载最为宝贵(《太平御览·卷七七一》),这里面就详细记载了可利用侧向风力的用卢头木叶制成的帆,这种帆可以“其四帆不正前向”。因此,当时东吴水军战船装备有可利用侧风的帆是可以确定的。所以,黄盖的火攻船,并不是必须正好沿风向开进,而可以利用侧向风。加之周瑜、黄盖多次在长江流域进行水战,周瑜方面已经确认这个季节的风向均可以进行火攻。退一步说,没有风力的作用,火攻的计划依然可以实施。黄盖完全可以把装满了干草的船,由南岸的上游之处,斜对着北岸的下游之处行驶,倚仗水力,而不是风力。

历史上并没有周瑜打黄盖(苦肉计),但为了让火船不受阻,倒是有黄盖诈降。降书内容我不记得了,大致意思是说江东抵挡不住曹操,而孙权周瑜却执迷不悟等等,因为曹操南征时受降习惯了,就对黄盖信以为真。

四、铁索连环、火烧赤壁

铁索连环在小说里是庞统为帮助刘备而给曹操出的馊计谋,让战船都相连起来,才使得黄盖火攻起效。实际上,曹操战船只是首尾相连、衔接紧密,看上去好像连成一串。曹军的船舰是用木板两两钉在一起,这样船身晃动幅度大大减小,北方兵在船上可保持战斗力。同时,两大船一体,可以即时进行接舷战的步兵数量增多,特别令江东军头疼。江东水军历来以接舷战制胜,如今接舷战的难度变大,就不得不为此发愁了。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武锋校尉黄盖向周瑜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孙刘联军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黄盖提出的火攻的确是最佳的方案

再说火烧赤壁吧,确切的说应该是火烧乌林,赤壁之战严谨的说是乌林之战。长江南岸叫“赤壁”,北岸叫“乌林”,而决战地点则是北岸,故曰:火烧乌林、乌林之战。

最后,双方兵力吧,其实兵力没有那么悬殊。

小说中曹操号称80万,其实只有30万。然而这30万也是不可能的,后方补给,道路运输等等都是问题,所以不可能带那么多兵的。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后勤无法保障(汉末战乱不休,生产力可想而知,且当时曹魏还未施行屯田制)。不仅道路拥塞,夫役本身也要消耗粮食及其他物资,牲畜也要消耗粮草。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将所统大约三万五千兵力没有从征至赤壁。南进到达江汉间的北兵数量应当是不满六万人。至于荆州兵,总数最多就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那里还需要驻守,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青壮。这样,江汉间的曹操水、步、骑诸军,包括北兵和新附的荆州兵在内,共约八万人。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襄、樊新附,留徐晃驻此是绝对必要的。江陵南连长沙等郡,西与刘璋为邻,派曹仁坐镇是不可或缺的部署。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近8万人。

对于孙权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国志》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这个没有争议。而对于刘备方面,则多数以诸葛亮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二万为准。大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近6万人参战。

6打8,可以说是以少胜多,但也算不上是悬殊。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就看此役。然而这也是1800年前的事情了,具体情况谁也说不清,尽管是史书,但也多少会有点错。《三国志》虽然是西晋时期写的,但它描述的赤壁之战和历史的可能也是大相径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今,它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我们只能一点点的寻找历史的脚印以及相关史料来推测。是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汉末割据,战火纷纷,英雄豪杰揭竿并起,然而这些英雄却被一部部小说所掩埋,把历史的眼睛蒙住。望大家能明察之,不要被小说所蒙蔽了双眼!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lmzbkqf.html

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的评论 (共 1 条)

  • 江南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