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牌

2018-05-18 17:01 作者:修身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金 牌

张大

鹤有田说,有位私人作坊茶厂老板,名叫阿生,今天很高兴。因为他家来了许多省城客人。客人们是省民俗学会王贤友秘书长与姚文学副秘书长,还有他们带领来的作家和书画家们。王贤友秘书长,后来升任省民俗学会领导。阿丰也与省城客人们一同前往。来到阿生家堂屋里,客人们都围坐在方桌周围。方桌上放了一块金牌。金牌体积,约有一本书大小。金牌中间,有个如同满月的金体图案。图案上方,刻有“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下方镌着“1995,北京”。来自省城客人们,就是冲着这块金牌,来到住在山沟里的阿生家的。作为茶文化,是民俗文化组成部分。省民俗学会,十分关注茶文化。他们此行,正是为了挖掘茶文化而来。他们也希望能给阿生金牌,做点宣传,对茶厂发展,有点作为。客人们饶有兴致,边看金牌,边品新茶。

这块金牌,是阿生父亲亲手打造出来的。阿生父亲是创办这个茶厂的老厂长。他在政府关心和支持下,精心培育茶园,成功地研究了茶叶生产和茶叶制作技术。经过多年摸索,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茶叶,并获得这块国家级金牌。如今老厂长去世多年,阿生子承父业。

十多年前,阿丰第一次到山里买茶叶时,偶然来到个这茶厂。当时,老厂长健在。当阿丰到他茶厂后,老厂长就热情给他泡茶。老厂长个子不高,圆脸,有点驼背。他边泡茶,边有点神密地对阿丰说,我这茶是有东西的。他要阿丰随他到他卧室里看东西。阿丰跟着他到卧室后,他取出一个长方形牌子,说,这就是我这茶叶的牌子,国家级的。他的话使阿丰震惊。阿丰远远地看一眼拿在他手上的牌子,顿感坐在他面前的,满脸皱纹,双手长满老茧的老茶农不简单。他制作的茶叶,竟然获得国家奖牌。阿丰对他家的茶叶,因为那牌子而刮目相看。从此几乎每年,阿丰都要买他茶叶。喝了后,感到不错。阿丰把他茶叶和毛峰比较,似乎难分上下。阿丰此后,还成了他家茶叶的义务宣传员。凡是给省城亲朋好友泡这茶时,或送这茶给亲朋好友,都要介绍一番。一开始,在宣传中,他还错把金牌,说成银牌。因为他家金牌,是放在卧室里的。卧室里光线不是很好,人乍从外面进去,有点看不清。当时只听老厂长说,他的茶叶是有牌子的,国家级的,但没有说是金牌。加之阿丰也不敢相信,这山沟里茶叶,还能拿到国家金牌。故而在一个时期内,他在口头宣传时,只说其是国家银奖。不过随后,很快就搞清了。当他搞清是一块金牌后,更使他感到,这山窝里,还真能飞出金凤凰。之后,他就成了这金牌义务宣传员。

阿丰把这信息,传到省民俗学会。从而引起时省民俗学会王秘书长和姚副秘书长关注。当他们闻知,有块国家级茶叶金牌,尚如淑女藏在深闺,十余年没为人知,他们都颇为重视。二位思量后,有意要揭开那块金牌面纱。在他们关心和推介下,在召开省民俗学会代表会时,该茶被推为会议纪念品,并由老张写点文字宣传。这是在老厂长过世后多年,已是新厂长阿生接班后的事了。这也表明,作为新一代茶农,在对产品宣传上,比父辈有所进步。这以后,王秘书长,继续关注这家茶厂,多次为他们金牌及茶叶宣传支招。还将原来茶名中的“峰”,做了更改。更改理由是,他们茶叶,并非长在雪山。寒冷的雪峰上,也许是难以长出好茶的。鉴于原名有点儿欠妥帖,故而改之。茶名贴切,也是茶文化体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阿生厂长,一直想媒体为他茶叶做点宣传。但媒体宣传,可能是需要收费的。或许是为了节约开支,阿生拖延了这事儿。四月初,阿生给阿丰打来电话,要阿丰为他邀请王、姚二位秘书长,以及他们的文友前往采风,并希望4月上旬在报纸上,给他茶叶做宣传。阿生说因为其时,是新茶上市前夕,是宣传的良机。但阿丰对他说,转达他的邀请之意可以,但作为厂方还是以直接邀请为好。阿丰还说,他和报社不很熟悉,在两三天之内见报没啥把握。两位秘书长都很忙,近期不知是否有时间忙这事。何况,宣传的效果,也许不是立竿见影的,应该是需要有个过程的。顾客最终,还是要看茶叶产品如何。阿生听了阿丰的话,感到有道理,表示赞成。阿生后来打电话对阿丰说,他和姚副秘书长已表达了邀请之意。其实,阿丰是个热心人,也和王秘书长做了联系。王秘书长果然说他很忙,但即使忙,他也表示会作安排的。

采风活动,终于成行。那天,二位秘书长,率领几位作家与书画家,冒雨乘车,前往茶厂。作家和书画家们,乘坐一辆,乳白色面包车。面包车是作家大良私家车。大良亲自驾驶 。阿丰和大良在杂志社虽只见过一面,再次见面几乎像熟人。其实,在杂志上,已多次拜读过他精彩大作。大良已出书上架,且畅销。他还是专销欧洲商品代理商。阿丰是坐在副驾驶上的,因为所去地点,阿丰有点熟悉,而当向导。王秘书长, 是《乡音》编辑部主任,又是《未来》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时还是市作协秘书长。为了对那金牌做宣传,他放弃周日休息,顶风冒雨,迎着寒,率众采风。姚副秘书长坐在后面。他是《乡音》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又是省法制报编辑。一同前往的,还有美眉作家水老师,她是《未来》杂志社编辑。还有作家李老师,过去没见过面,但他大名,也早知道。阿丰拜读过他精彩大作,李老师是电视报老总。书画家祁老师,以前虽未见过面,但见面后,很快就熟了。他性格很开朗,善长书法绘画,能歌善舞,精通音乐。一路上,不停唱歌,给大家带来快乐。他还带了一幅字和一幅画,送给了茶厂。

我们从省城高架,上了高速。在高速上,挺顺利。下高速后,经省道和县道,到达茶厂。途中,在我们头顶上的天空,覆盖着厚厚云层,车窗外挂着密集的雨丝。雨帘生成了浓雾,车窗外视野迷茫。雨刮器不停地摇摆,不住地刮去挡风玻璃上的雨水。又因低温清冷,车内人挺多,车厢内气温比车外高。故在挡风玻璃的里面,老是生雾气。这给当驾驶的大良,增添了负担。他一只手扶着方向盘,另一只戴着手套的手,不停地在挡风玻上擦着雾气。过一会儿不擦,玻璃上的雾气就遮住了视线,看不清前方的道路。阿丰在副驾驶位置上,使用大良的另一只纱手套,也不时擦着挡风玻璃上的雾气,减轻大良擦拭的负担。使大良集中精力,看清前方,专心驾驶。阴雨路滑,车子多,车速快,保持视野清晰很重要,关系安全。我们需要穿越大约一百公里的雨帘后,才到达目的地。罩在茶厂金牌上的,似乎也像是雾气和雨帘面纱。我们前往的作家和书画家,是想用手中笔,充当雨刮器,揭开金牌上的面纱,拨去雨帘,擦净雾气,让金牌放出光彩。

两小时后,我们平安到达阿生家门前。阿生夫妇,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他家堂屋,给我们泡新茶,介绍他家茶厂,并留我们吃午饭。我们品尝了大山里炖鸡,腊肉,腊鱼,腌鸭和环保蔬菜。

遗憾的是,这天雾气很重,没能欣赏到大山的巍峨,没能看到充满春意的山色美景。我们几乎觉得,在大山里,或许还有许多被埋没的类似茶叶金牌的宝贝,眼前仍在等待着揭开面纱。因大山有点闭塞,导至大山里农民,几乎尚不太懂得交流和沟通。对深藏在大山里宝贝,尚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如果内因不能有所改变,单靠在外因作用下的,一次采风和宣传,还是难以起到根本作用的。

这次去茶厂时,在山村上还闻言,老厂长临去世前,他还惦念保持金牌荣誉。要阿生把金牌来给他。当老厂长拿着金牌后,反复抚摸金牌,热泪盈眶。他对儿子阿生说,你要好好珍惜金牌荣誉。并且还说,这块金牌的打造成功,很不不易。这块金牌的取得,与各级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与当时,县分管农业的领导农涨的关心、支持、指导是分不开的。县领导农涨,及县农业局领导,多次向他们讲述科学种茶的重要,逐步使他树立了科学生产茶叶意识。县领导和农业局领导,还引导他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学科王同和等专家取得了联系,使他得到了茶叶专家的指导。使他学到了科学种茶,科学管理茶树,科学采茶,科学制作茶叶,科学储存茶叶,以及如何销售茶叶等方面的知识。不然,他无论如何,也没法得到这块金牌。老厂长说着说着,慢慢将金牌丢到儿子手里。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又喊了几声:谢谢农涨,谢谢农张,谢谢......就与世长辞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lemrkqf.html

金牌的评论 (共 9 条)

  • 淡了红颜
  • 紫燕之约
  • 王平如是说
  • 心静如水
  • 雪儿
  • 倪(蔡美军)
  • 襄阳游子
  • 紫色的云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