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品头论足侃名联——为杭州灵隐寺改对联

2018-08-04 19:59 作者:古古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品头论足侃名联

——为杭州灵隐寺改对联

赖 建 青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最早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座落于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此联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

联语中妙就妙在一个“半”字,“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一种豁达与智慧。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常常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明代高士刘伯温曾拟联句自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和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语堂先生说,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这对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的名联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为众人称道。然而,从对联要求的角度来看对仗却不够工整,值得推敲。

数词对数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此联上联联首的“人生”是名词,下联联首“万事”则是数词,名词对数词显然是不工整的;而对联上联下半句“多如意”中的“多”是形容词,下联下半句 “半称心”的“半”属于可变动的数词:它可以是二分之一,可以是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它是任何数的一半。所以,用形容词“多”对“半”也不工整。

常言道:瑕不掩瑜。灵隐寺这副不够工整的对联被许多人欣赏,广为流传。可如果能够在不改变寓意和平仄音律的前提上将联语改工整,去除这“白璧”上的微瑕,岂不就能让它更加熠熠生辉吗?其实,只要将上联的两个字改动一下:首先是把联首的“人生”改成“一生”,再把后半句的“多如意”改成“全如意”就行。

也就是把名词“人生”改成数词“一生”,“人”和“一”都是平声,没有改变音律平仄,与下联的数词“万事”相对。 下半句“多如意”改成“全如意”,“多”和“全”都是平声,没有改变音律平仄,与下联的“半称心”相对。“全”和“半”都属于数词的范畴,“全”是不能变动的数词,是任何数的百分之百,亦即是全部;而“半”属于可变动的数词:它可以是二分之一,可以是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它是任何数的一半。

这样一改,数词对数词,也没有改变寓意和平仄音律,就工整了。

一生哪能全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千百年来,文人雅士们留下了许多寓意深刻词汇丰富的名联佳句,它们犹如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珍珠,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辉。或许这些名联佳句中有“白璧微瑕”,也仍然不失为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的结晶,弥足珍贵,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lbkskqf.html

品头论足侃名联——为杭州灵隐寺改对联的评论 (共 8 条)

  • 梦影一回七心
  • 文生
  • 淡了红颜
  • 听雨轩儿
  • 雪儿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