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话联律

2020-07-07 06:19 作者:老农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对话联律

文/斗山斗士

2020年6月28日,我在鸥盟轩文学网站 【楹联、对子】栏目出了一则上联,求对下联。上联:沉疴猛药霍去病。虽知此联晾晒三日,不见有人来对。无奈,只好自出自答了。下联是:乱世重典徐安国。未曾想有一位叫沂蒙飞的副主编回了一帖,其回帖如下:''老师的出句,游戏可以,按照联律规则,是不合律的!''见到此帖我心茫然,不得已,只好回了一帖:副主编说的联律规则是不是指的是余德泉叫曽所制定的联律规则?若是,且听我一言:网上说:''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这是集中国现代文学精英所总结的经验,他们说:''对联除却律对以外,还有骈文句式,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等。''他们又说:''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我们不能只把余叫兽的联律当规则,而不顾及其它了,更不能以一盖全,以律代古了!<br>还有一部《中国实用文体大全》的书,在这部书中有一章专门介绍联律的问题,书中说:“通过对古代对联的研究,发现上联和下联的相对字的声调(即平仄),有绝对相反的,有大体相反的。能做到严格相反而不损害内容,固然好,做不到严格相反,做到大体相反也可以。用作律诗的方法去调联语的平仄,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很难做的到。”此言皆出至当代著名学者和教授之笔!难道他们所说的话,我们就可以弃而不顾了吗!我所出的对联和所答的对句都是按照古体诗句式所出、所答,难道不遵从余叫兽之联律就是游戏了吗?

中国对联文化源远流长,从孟昶所创作的中国第一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此联是不是符合联律规则了呢?再从文学大师聊斋先生所创作的名联: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是不是又符合联律规则了呢?………等等!还有很多不符合所谓联律规则的名联佳对,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古人创作的对联有规则吗?当然有!因为没有规则,则不成方圆。但古人的联律规则,是多方位的,是宽严相济的,是律古有别的,根本就没有制定过什么马蹄行步式的联律规则,更没有要求过上下联相对字的声调(即平仄),必须做到绝对相反的。五年前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则联律规则:对联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宽对要求,上联和下联必须做到:字数相等、节奏相同、词性相当、词意相辅。工对要求:除宽对要求以外,还需做到上下句平仄相反。五年前的联律规则是宽严相济的,就按要求极严的工对,出对也没有规定过必须用马蹄韵,答对更没有要求过上下句平仄绝对相反,因其用的是‘需’,而非‘须’。宽而致用,正因如此,所以古人才能够创作出一幅幅雅俗共赏的,妙趣横生的,超凡脱俗的名联佳对。可余叫兽制定的联律规则,根本就不适合对联创作的实际运用,更不符合古人创作对联的经验。其所制联律只能是痴人说!老子曰: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毛泽东说:风物长宜放眼量。圣人言犹在耳,我们皆应慎而遵之!万事,我们皆要有我们自已的判断,不要迷信他人,更不能迷信什么权威,总结前人的经验,那才是自已终生用之不竭的才富!话说多了,不当之处敬请海涵,问好副主编!

象沂蒙飞雪这种不学无术,还拉虎皮做大帐,拿鸡毛当今箭,并到处气使意指的指斥别人的人,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各个网站皆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学过对联,也没有写过对联,根本不认识对联,等到加入网站看到有对联这一栏目后,也想出联答对以凑雅,苦于没有一点对联的基础知识,无奈只有上网去查,上网一查,便点出了《联律通则》,随后便以照《联律通则》的条条框框学着联对。他们尝试着把那些以照《联律通则》的条条框框填写的联对,发到网上,随机便得到了那些老律条的夸赞,由此他们便把《联律通则》奉为了信条。他们不单自已克字循律,并且还以此克已熊人!他们根本就不管《联律通则》是否俱有合理性和实用性,更不愿深入到对联文化的翰海中,去寻找对联的源头,总结前人出联答对的经验,撷取对联的精要,以此形成自已的对联理论体系和世界观。而是一味的迷信'名人',迷信'权威'!他们拿着那些所谓名家闭门造车制造出来的《联律通则》,如珍似宝,就好像拿着圣旨一般,就好像掌据了真理一样,并到处以此炫耀自已,并到处以此克已熊人!殊不知他们由此却失去了自已的判断能力,渐次成为了通则下的联奴!那些高高在上制造《联律通则》的人,我试问你们三个问题:一,你们制造的《联律通则》,是不是全面的对古人创作对联的经验做过总结,若是总结了前人创作对联的经验,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名联佳对不符合你们的《联律通则》呢?二,你们制定《联律通则》时,征询过广大联友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吗?若无,你们那就是独裁统制,践踏民主,这种没有民主的通则,是不俱备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人民就没有遵守的必要。三,你们制定的《联律通则》,你们在创联答对时是否随机就能创作出律合意美的对联呢?你绝无此能!若有此能,中国那么多报刊、网站还用得着悬赏索对!已无此能,就勿施于人!经此三问,可见《联律通则》是一部无聊文权们臆造出来的,专门愚弄人的废典!第一,它不符合古代创作对联的经验。第二,它未通过民主。第三,它有悖于实际创作。毛泽东在《实跋论》中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联律通则》完全违背了《实跋论》的原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再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制定《联律通则》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读着上口好听?还是为了甄别拗句?是为了强化词性?还是为了美化意境?不管是古对还是今对,如果你们不用查字典、校联律而是通过诵读能够甄别出那联字句出律拗口了,那联字句合律顺口了,这就说明《联律通则》确有实际功用。你们尝试着诵读过没有,是否能够甄别的出来?你们绝无此能!中国文字翰如烟海,什么多音字、多意字,常用字、生僻字,一字兼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你们能掌握的了吗!人名、地名、山水名,成语、谚语、地方语,你们兼顾到了吗?别说是你们,就是当代语言大师、民俗专家也不能够兼顾!如果通过诵读你们甄别不出对联中哪个字句出律拗口了,这就说明《联律通则》不具备这方面的功用。如果是为了强化词性,或是为了美化意境,以此而能达到这一目的了,这说明《联律通则》确有这方面的功用。我试举几则那些所谓掌握了《联律通则》的信徒方家所对的对句:一,出句:沉疴猛药霍去病 对句:国泰民安习近平 上联的沉、猛是形容词,下联的国、民是名词,词性不当,此是一不对。上联的疴、药是名词,且是关联词。下联的泰、安是形容词,而是并联词,语法不通,此是二不对。上联的联意是:重病需用猛药,病即可迅速祛除。下联的联意:本就国泰民安了,何来习近平乎!联意不明,此是三不对。此下联唯一所对的地方,只有上下联平仄相对了,其它一无是处。难道平仄相对就是对联吗?真是岂有此理!二,出句:三五同窗 疫后聚餐先问酒 对句:一双公筷 醉前品菜再吟诗 上联的三五是两个单词,下联的一双是一词组,单词怎能与词组相对呢?上联的同窗是泛指、指的是人,下联的公筷是确指、指的是筷子,泛指之词怎与确指之词相对呢?人怎能与筷子相对呢?上联的聚餐,是承续上句的同窗,在疫后聚会饮洒庆祝,下联的品菜与上句的公筷是怎么承接起来的呢?难道公筷会品菜吗?再说品字,只听说过:品酒、品茶、品茗、品味、品尝等名词,何来品菜之说!这是为凑联律的仄音字,生拉硬扯而拼凑出的名词。纵观下联,词性不当,语法不通,词意不明。所对下联完全是为了克字求律,生搬硬造,东拼西凑出来的拼装对。如此对句,完全失去了对联固有的词性美、语法美、意境美、自然美的美学价值观!如此生造出的对联、对句在各大网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就是《联律通则》给对联文化造成的硬伤!以此可见《联律通则》,是一部枷锁,是一条紧箍咒,它限制了文字,割裂了语法,桎梏了意境,根本就不具备合理性和实用性!它根本就起不到强化词性,美化意境的功用!如此不切实际的《联律通则》还有权威可言吗?还有遵守的必要吗?《联律通则》完全是官僚教条主义搞出的形式主义。自古以来的佳联妙对完全是通过实践练出来的,不是靠克字求律、以格填字填出来的。那些靠填字填出的来对联,除平仄相符而外,完全失去了对联固有的特性。对联特性也就是:字数相等、节奏相同、词性相当、词意相辅的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创作对联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一种意趣,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框架内达到目的即可,有必要再要求上下联平仄完全相对吗?你能做好吗?我谓联友说:不管是谁制定的规则,皆不要冒然去执行,我们要先问它几个为什么,然后再去创作,通过实践的验证,若是因此能够作出律合意美的对联了,这就证明它切实可行!若是作不出来,那就证明它无实际功用!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绝不能迷信名家,更不能迷信权威,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已不断地努力学习对联的文化知识,不断的总结前人创作对联的经验,以此提高自已的认识能力,并形成自已的理论体系!然后再理论联系实际的去批判一切不符合实际的律法规则。但取经无截径,它需要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走到西天,并经过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象余德泉这样的文人,他们只不过是办公室中的骚客,制度化的文人,他们走过的路只不过是:上大学,找工作,坐办公室,升官后,闲的无聊便闭门造车。他们没有过生话阅历,没有过世途坎坷,没有过实践创作。他们制定出的《联律通则》能实际运用吗?能经得起实践考验吗?我们能相信他们的《联律通则》吗?

《联律通则》是中国对联协会制定的规则,因为他们掌控着官方网报刊的发言权和鉴定权,所以他们才具有很高的“权威”信和很大的诱惑力。因此那些无知的联友不问其所以,便把《联律通则》矢志不渝的当信条,并以此克字求律、克已熊人。长此以往,人不敢言不,联不敢越则,中国的对联必将被扼杀在联律之中,那些佳联妙对,那些机联巧对将再也看不到了!!!我可放言:对联协会不取消,大棚文人不打倒,中国的对联文化将永远得不到繁荣和发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kmrbkqf.html

对话联律的评论 (共 3 条)

  • 残影
  • 浪子狐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