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天祥、王炎午和留梦炎——儒学影响爱国的三个典型

2018-10-10 16:35 作者:陈宣章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天祥、王炎午和留炎——儒学影响国的三个典型

陈宣章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抗元名臣,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宋末三杰”之一。18岁获庐陵乡试第一;20岁获吉州贡士;同年殿试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被宋理宗从601名进士中御定状元。

文天祥两次讥讽权相贾似道而被罢官。蒙古西路军主帅蒙哥病死,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向蒙古东路军主帅忽必烈称臣纳贡,忽必烈撤军北归争夺汗位即帝位,改国号为元。德祐元年,元军沿长江东下,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5万人,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今杭州)。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与他的侍客杜浒等十二人在镇江虎口脱险,于夜间逃入真州。因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

1276年二月,元兵进入都城临安,在太皇太后谢道清主持下,小皇帝宋恭帝赵隰(4岁)投降。五月,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在福州拥立赵昰(7岁)为帝,即宋瑞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1278年末,赵昰病死,6岁赵昺(宋末帝)继位,加封文天祥信国公。12月,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3.19.(农历二月初六)南宋与蒙元崖山(今新会崖门)决战(史称“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跳海而亡,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十万军民相继投海殉国,南宋覆灭。几天后,崖山海面浮出十几万具尸体。崖山决战时,张弘范把文天祥押到他乘坐的大船上,让文天祥亲眼看到南宋覆灭的惨烈战斗。看到宋军惨败,文天祥心如刀割,深恨竖子大不争气,致有此败,造成宋朝覆灭,乃作长诗哀之,题为《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在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表达文天祥当时的心情何等的沉痛,对贾似道、陈宜中之流所造成的恶果无比痛恨。文天祥这一阶段写的诗词,既悲壮、沉痛,又秀腴,典雅。文天祥悲痛难以自抑,有多篇诗文记录此事:“崖山之败,亲所目击,痛苦酷罚,无以胜堪。”当时他想跳海,被元军阻止。

战后,张弘范在庆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再次劝降:“宋朝已亡,你的忠也尽到了。丞相如能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岂不非你莫属吗?”文天祥说;“国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余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背叛祖国吗?”张弘范说:“你效忠的大宋已经灭亡了,作为臣子问心无愧了。你一心求死,可即便死了,又有谁记得你呢?”文天祥流泪答:“国家灭亡却不能施救,做臣子的简直死有余辜,哪还能为了偷生而事二主呢?”张弘范深为动容,向忽必烈上书,详细说明不能杀文天祥的种种理由。忽必烈感慨地说:“谁家无忠臣。”下令把文天祥押往大都。4月22日,张弘范派石崇负责押送文天祥经英德、曲江、梅岭去大都。一路上“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路过文天祥家乡江西时,元军怕有乡亲劫船,便把他颈项和双足捆锁在船里。文天祥听说船将在建康停留,又唤起逃跑希望,恢复饮食。路过家乡,文天祥留下五言律诗《南安军》:“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邓剡和文天祥是同乡好友,又是白鹭洲书院同学。1279年战败投海,元兵打捞之,不得死。张弘范礼致之,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到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文天祥继续北上。邓剡作词《酹江月•驿中言别》为好友壮行:“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路过徐州,文天祥留下《燕子楼》:“自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流。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问楼在何处,城东草如雪。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自古皆有死,忠义长不没。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

路过山东陵县,文天祥留下《过平原作》:“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江以北无坚城。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盟。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哀哉常山惨钩舌,心归朝廷气不慑。崎岖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

文天祥逃跑无望,决定绝食自杀。元军用竹筒硬插入文天祥嘴里,灌入流质,弄得文天祥口舌受伤,满嘴是血。10月初,辗转万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带到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安置于高贵客房,摆有佳肴美酒。

第一个来劝降者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的留梦炎。文天祥厉声斥骂,使留梦炎窘然退下。接着是以投降的宋恭帝赵隰(9岁)来了,文天祥连声说“圣驾请回”后,便闭口不语。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了,劈面喝问文天祥:“见了宰相为何不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凭什么要跪?”阿合马讥讽:“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以对,色厉内荏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

当时,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南宋末年卖国奸臣王积翁说:“南宋人中没有谁比得上文天祥的。”忽必烈派王积翁去传达圣旨,文天祥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一死报国。”1282年,福建一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乱。中山一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答:“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然而忽必烈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一个月后,文天祥被带到枢密院,见元丞相孛罗。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人喝令:“跪下!”文天祥拒不跪下,孛罗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尽管一群走卒拳脚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后还是拼死坐在地下,始终没有屈服,通事(翻译)传话:“你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我尽忠宋朝,才有今天,请你们快快处置罢!”孛罗又说:“你们丢掉君王(赵隰)。先后另立二王,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孛罗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关押起来!”,文天祥凛然答说:“我为国死都不怕,还怕关押!”元统治者又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三年,使他读到正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但文天祥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然作《正气歌》,颂历史人物不朽业绩,抒“是气所磅腐,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1283.1.9.),文天祥慷慨就义。临上刑场时,他从容不迫,对狱卒说:“我的事完了。” 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被处死时终年47岁。

儒学对文天祥爱国的影响

文天祥死后,他衣服中有赞文:“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也许有人以为:儒学就是“爱国主义”。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生活如囚徒。文天祥清楚: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女而丧失气节。他给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有妻妾三人,六个女儿两个儿子。文天祥原是文官,起兵勤王后,家小跟着他转战南北,受尽磨难。长子道生18岁病逝于惠州;次子佛生在空坑之战失散,生死不明。两个女儿在军中病死;两个女儿死于乱军;两个女儿作了俘虏。

文天祥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俘前一个月,他被“无后”的恐惧深深折磨,写信给弟弟文璧,请求把侄儿文陞过继给自己。文璧到广州时,文陞已与文天祥为嗣,后继香火已落实。文天祥觉得,可以为大宋朝放心而死了。

崖山决战后不久,据守惠州城的文璧向元军献城投降,是得到文天祥同意的,其原因也是“怕文家断了香火”。

儒学对王炎午爱国的影响

文天祥作为宋末抗战派的精神导师,其爱国情怀打动无数仁人志士。在文天祥被捕押往元大都时,各地义士想尽办法去救他。但是偏偏有这么一位“爱国志士”,不琢磨如何救人,而是怎么说服文天祥,让他早点自尽殉国。他就是文天祥帐下的谋臣王炎午。

王炎午早年平淡无奇。文天祥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之初,他主动投奔文天祥,其间也无亮眼表现。他真正火起来的,就是义正言辞地劝说文天祥自尽。

既然他自诩“爱国人士”,文天祥又是南宋军民顽强不屈的精神领袖,他为何非要文天祥自尽呢?原因就是“文天祥的精神地位实在太高”。

1278年,文天祥五坡岭兵败被俘后,元朝一门心思要劝降他。他们认为:只要文天祥受降,南宋就彻底失去脊梁骨。王炎午就是担心:文丞相一旦投降,宋朝就真的完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劝他早点自尽,以图唤起大家斗志,牺牲一个人保住江山社稷,值了!

王炎午到处宣传自己的这套逻辑,好多人还真的被他给忽悠住了。在众人力推下,王炎午亲自执笔,“满含深情热泪”写了《生祭文丞相文》,洋洋洒洒1800多字,核心意思就是“丞相呀,您都到这份上了,赶紧自杀吧,对您对国家都好”!

王炎午怕文天祥看不到,夜以继日地赶工,抄了几百份,沿着赣州、吉安、南昌及九江一线到处散播张贴,一时间,几乎识字的人都听闻了这篇文章。更夸张的是,王炎午打听到押解文天祥的官兵要在赣江码头登船,特意安排了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漫天的“生祭文”、满地的纸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出殡呢。

当然,文天祥也听说此事。也不知道是文章写得有感染力,还是被王炎午的情绪所感染,文天祥曾一度情绪很激动,企图绝食自杀。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立即自尽,而是一直到了大都,和元朝廷进行了三年的抗争。此期间愁坏了王炎午。他天天竖着耳朵到处打听文天祥的消息,生怕文天祥会选择投降。其实,王炎午低估了文天祥的赤诚之心。从被捕时起,文天祥早就下定必死决心。可笑的是,王炎午等所谓的“爱国志士”却一直在怀疑。

文天祥就义后,坐立不安的王炎午终于舒了一口气。很可惜,事情发展没有像王炎午预料的那样,文天祥的死没有激起人民反元的斗志,更多百姓选择逆来顺受,接受元朝子民的身份。不知王炎午作何感想?

当然,王炎午有值得称道之处:南宋灭亡后,元朝几次请他出山,他都闭门不见,终生不再做官。1324年,73岁的王炎午与世长辞。王炎午晚年写过很多诗词,流传下来仅一首《沁园春•又是年时》:“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儒学对留梦炎爱国的影响

留梦炎(1219-1295),浙江衢州(今浙江衢县)人,字汉辅。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状元,中国历史上著名汉奸之一。留梦炎为人奸诈,见风使舵。官至同知、枢密院兼 参知政事,并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总督诸路军马。1275年,虽受命于危难之时,但临事退缩,称病于家不出,直至太后亲临其家,才始出任左丞相,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景炎元年(1276)留梦炎降元,对此,文天祥作《为或人赋》:“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黑头尔自夸江总,冷齿人能说褚公。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 留梦炎后在元朝为礼部尚书,迁为翰林承旨,官至丞相。

文天祥最后四年都是狱中岁月。元朝迟迟不杀他,一是忽必烈和元朝大臣都对文天祥的忠贞有不同程度的敬佩,二是元军统帅张弘范多次向忽必烈上书,要求善待文天祥。1280年,43岁的张弘范病死,病危之际还向忽必烈建议:“文天祥忠贞不二,千万别杀。”

文天祥在大都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文天祥狱中最后一年,臀部长褥疮,他的几个前同事王积翁、谢昌元等十人联名上奏,请求释放文天祥,安排到道观当道士。文天祥也同意接受此安排。忽必烈犹豫不决,而留梦炎坚决不同意,说:“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表面看来,他以“怕文天祥出逃再兴兵抗元”为借口,其实更深层的想法是:文天祥孤忠耿耿,反衬了他的望风投降。文天祥名垂千古,而他只有遗臭万年。这个前丞相容不得那个前丞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天祥最后被处决,促使元朝这么做的,不是元朝君臣,而是文天祥以前的同僚。《宋史》评价文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毛泽东评语:“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为什么同样是儒学思想的熏陶,为什么留梦炎选择的用“良禽择木而栖”卖国求荣?仔细研究,为了极端自私,总是可以在孔孟之道中找到“理由”的。2018.10.10.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ivpskqf.html

文天祥、王炎午和留梦炎——儒学影响爱国的三个典型的评论 (共 5 条)

  • 听雨轩儿
  • 紫色的云
  • 飞翔的鹰耿彪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