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单飘襄城县

2019-11-17 22:42 作者:憧憬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地处中原腹地,东倚伏牛山脉之首,西接黄淮平原东缘,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的“千年古县”,秋时期称"泛邑"、"泛城"。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在泛之西北筑新城,周襄王避难曾居泛,故名"襄城"。秦统一六国后,设襄城县,属颖川郡。自唐贞观元年(627年)改属许州,后历代相沿。1949年7月隶属许昌行政区,1986年以前一直归许昌专区管辖。1986年后改属平顶山市。为了解决许昌严重缺水的大问题,经过市委市政府多方努力,199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划归许昌市管辖。襄城县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上古时,黄帝部落活动于此。《史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庄子》载,黄帝与方明等七位圣贤,迷途于襄城之野,问道于牧马小童。现存于乾明寺明代砖雕照壁上镌刻的“黄帝采铜图 ”和“七圣迷径图”,印证了黄帝在首山活动的历史记载。曹操曾说:“汝颍固多奇士。”历史上,襄城涌现出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学、教育、医学等方面的杰出人物。有为西周王朝建立和巩固立下不朽功勋的“周八士”,成就了郑庄公“掘地见母”千古佳话的郑国大夫、颍谷封人颍考叔,东汉末叶清流领袖、“天下模楷”李膺,被称为西晋“二十四友”之一的西晋文学家杜育,北宋著名医学家初虞世,编成《唐音》十五卷的元代唐诗专家杨士弘,编著脉学名著《诊家枢要》的元末明初医学家滑寿,曾创丘田法绘“丘田图”、名噪朝野的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画家黄甲云,世称“中州八先生”的清代文学家、教育家李来章,入选著名抗日英烈名录的抗日名将朱毅先,领导发动了震撼日本列岛的“花冈暴动”耿谆等。留下了紫云书院、乾明寺、五岳庙、古城墙、文庙、明清古街、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等优美地理人文景观。

襄县闻名于世的不是那里 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矿藏储量大而品质高煤、石油等;也不是那里曾有“中州第一禅林”的乾明寺及百宁岗五岳庙;也不是因为明朝时的六个部的尚书,有三个都是襄县人,襄县从此有了“襄半朝”的美誉;据《襄城县志资料纂编》记载,明朝中期,襄城籍人李敏、辛自修、姚继可先后在朝中出任户部、刑部、工部尚书,占朝廷六部之半,被誉为“襄半朝”。明朝年间,襄城县就有李敏、辛自修、姚继可、许廓、世家宝、古起都、张鹤鸣等7位重臣,50多位进士,137位举人在朝和各地为官。时至今日,襄城县仍保存有文庙大成殿、奎壁和紫云书院等古建筑。位于紫云山中的紫云书院,是明成化年间的户部尚书李敏所建,曾位列明清“八大书院”之一。现在保存有大成殿、宣圣堂、崇德殿、诸贤堂等建筑。首山因是八百里伏牛山之首而被称为首山,是襄城县的历史名山。因此,不少达官贵人、名人雅士在此吟诵诗篇。襄县闻名于世的是被毛主席视为烟叶王国的烟叶。

1987年4月上大学期间和同学一起坐着大巴去洛阳赏牡丹,第一次里路过襄县。1991年4月的一天下午骑着单车信马由缰第一次骑行襄县。2001年元旦过后,跟随弟弟第一到襄县打工。因为时间短暂,对襄县没什么多的了解。2013年3月第二次骑着单车逛襄县,也只是漫步襄城南北大街,2015年6月14日,受高中同学路英帅之邀,第一次和几个高中同学同游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自然风景旅游区——紫云山风景区。紫云山是一座"山以贤称,境缘人胜"的观光胜地。山顶顶有高大的孔子雕像屹立在,孔子当年曾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来到襄城,在此停留多日。为襄城留下许多佳话在北汝河的岸边,孔子欣赏着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成了人们珍惜时光的至理名言。紫云山第一景的卧龙湖。相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昆阳(今襄城县南部邻县叶县)大战中,搬救兵路过紫云山,在卧龙湖中洗去战尘与疲劳,后打败王莽百万大军!墙垣高起的门楼上镶嵌着"紫云书院"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明代成化皇帝亲笔所赐。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户部尚书、邑人李敏在任浙江按察使期间,母丧归乡守,开始建茅舍三楹,用于传授程朱理学,教书育人。2017年4月后,因为打工需要,几乎每个月都要去襄县几天或更长些时间。坐车早上去晚上回来。因而每天午饭后有时间漫步县城。漫步修旧如旧的明清古街。感受县城日新月异的变化。6月的一天午饭后在中心路漫步时见一新建不久的高大的刻着金色大字“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的”大理石牌坊,两旁的对联是“龙腾盛世民振,风舞神州国运昌”随后北行不远来到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纪念馆建于1968年,现占地2000平方米,展厅220平方米,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许昌市青少年国主义教育基地。,l993年重修扩建,2008年进行了改造整修。进门就看到一尊五六米毛泽东主席全身铜像高,大理石基座上镌刻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题写的"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像"。展厅门额上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题写的"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因为是中午,没能进展厅。只能看看后院由百块古今名人书画石刻组 成的环形碑廊和原县委书记崔国欣题字的古亭。碑廊、古亭与展厅、两厢配房相互辉映,让纪念馆显得清幽、典雅、肃穆。

自从2017年9月从襄县打工回来,又快两年没去襄县了。因为听说重建北汝河大陈闸,位于襄城县南关的那座建于元朝末年的红石桥襄县八景之首“汝水虹桥”浮出水面。人们都想去看看这座古桥的风姿。2019年7月9日,忙中偷闲再次骑行襄城县。这次骑行主要是去看红石桥。其次,因为在此前的几天见与老同学路英帅同去外地游玩,归途才想起没得请她吃顿饭。因而,这次想去见见 老同学。出村由天宝路西行至西环后南行,过许继大道与西环交叉口南行后由二道河西行上了颍汝总干渠。随后南行到了许南路西行。途中哼唱最多的还是邓丽君与五木宏合唱的那首《重逢》。九点时与老同学打电话问了襄县红石桥以及老城墙的的位置。随后老同学说:“你先悠吧。中午咱们找个地方聚聚。”

十点半时,先到了坐落在襄城县城西北的十里铺镇小张庄村八七广场,广场占地126亩,馆区占地共8.7亩。广场上矗立着高9米的毛主席铜像,铜像四周矗立着32个碑楼,64通石刻皆采用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书法作品。两年前的一天傍晚下班后与工友一起来过这里。只是看了看广场毛主席铜像附近的毛主席诗词的碑林,没能进毛主席视察纪念馆。因而这次要进去看看。不是节假日,广场上没多少人。纪念馆主体为柱廊型群体建筑,走进序厅迎面看到花坛中一尊汉白玉雕刻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坐像,坐像背后是一副弧形的襄县首山为背景的风光画。大厅两旁的墙上是1958年毛主席视察襄县时的话“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和勉励襄县人民的话“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啊。”随后和几个游人一起来到百名将军题词厅、馆藏书画厅、毛泽东革命实践厅、襄城烟草厅、贵宾接待厅。通过游览一副副头戴草帽、身着白色上衣、灰色裤子的毛主席走进烟田,走进谷子等庄稼地走进老百姓并亲切和老百姓交谈、嘘寒问暖的图片,浏览百名将军在襄城的足迹的图片,了解到到纪念馆 以毛泽东主席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视察情景为中心,展现了襄城烟草生产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对全国烟草生产的贡献。感受到一代伟人和革命前辈心中只有百姓甘做人民公仆的伟大风范。

襄城县种植烟叶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17世纪中叶,襄城县就开始种植晾晒烟,清末民初发展烤烟生产,是我国三大烤烟发源地之一。襄城县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兼具南北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光、热、水、土条件都非常适宜烟叶生长,又因为与世界著名的美国烤烟圣地弗吉尼亚州处同一纬度,气候生态条件十分相似,被誉为"东方的弗吉尼亚"。1946年我国著名烟草专家张逸宾在在汉口《大刚报》上先后发表了《东方的里士满--许昌》、《东方的弗吉尼亚--襄城》。文章称:"中国烤烟在河南,襄城烟叶甲河南,所产烟质,为全国冠。"从20世纪初引进烤烟成功,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烤烟三大主产区之一。 许昌烟叶具有独特的浓香型风格,而襄城烟叶则是浓香型烟叶风格的典型代表,烟叶理化、感观指标优异,特别是有害物质少,具有不可替代性。襄城烟叶吃味醇和,香气浓郁,劲头大,燃烧性好,烟灰洁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被专家视为"烟中珍品",被国内外烟叶市场列为"高级卷烟最佳原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襄城烟叶以其吃味醇和、香气浓郁,燃烧性好、内在化学成份协调而享誉国内外,曾作为美国高档卷烟"骆驼"的主料使用;新中国第一次政协会议专用襄城烟叶卷制"卫国"牌香烟,供大会特需;中共"八大"召开前夕,上海烟厂用襄城精选优质烟叶作主料卷制礼品烟,后定名为"熊猫"牌。要知道,五六十年代能经常抽"熊猫"烟的只有5个人:毛泽东、金日成、胡志明、恩维尔·霍查和西哈努克。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头顶炎炎赤日来到襄城烟区视察,走进茂密的烟田,钻进60度高温的烤房,饶有兴趣,并称赞这里得天独厚的烟叶生长条件,也成就了许昌烟叶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油润丰满、吸味醇和的优良品质。1964年,国务院确定襄城县里川区域为"高级卷烟原料基地"。当地有一种形象的说法:烟叶是政府的"财柱子",是烟农的"钱袋子"。

出纪念馆,因为时间关系顾不得上纪念馆后面建假山,顾不得欣赏四周的起伏有致,间缀亭台楼榭,风景秀美的人造微地形。十一点多走在烟城路时,老同学打来电话,随后约好中午聚餐的地方。十二点后我和她的同事三人在曙光路一家参观小聚。说起襄城的红石桥。她的同事周先生说:“我们这里有两座红石桥,传说中因为桥下有夜明珠,因而水涨桥涨,从没影响过行人车辆来往,随后又一年夜明珠被南蛮子盗走,桥不会再随水涨而涨。红石桥一共36孔,是当时城南通往县城的唯一桥梁,曾是水陆码头要冲。后来由于河床地势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陈闸,水运中断。因年久流沙淤积,桥面近平于河底,平时掩埋于水下,唯枯水季节尚能通行。1953年,南关大桥建成后,汝水虹桥失去作用,淡出人们的视野。2014年河南大旱,红石桥露出水面一段时间。”随后,让我看了他那年拍的照片。2018年10月,因大陈闸维修泄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桥再次露出水面,成为当地一道独特景观。随后又说:“过去襄城人都引以为豪,说是‘金襄县银郏县,宝丰鲁山破猪圈’。而如今翻了个个儿。宝丰、鲁山因为旅游业的的迅猛发展,而成了香饽饽,襄县和郏县远不如这两个县富裕。”午饭后,老同学和她的同事回单位上班,我呢开始骑行首山。骑行在新修不久的环山公路上,毕竟是山路,很多时候不得不推着车子走。随后终于来到即将完工的文峰塔前。据项目负责人宋经理介绍:“这座新建的文峰塔为七层,高66米,总建筑面积达1610米。它和乾明寺遥相呼应,将成为当地新地标。因为资金问题,建建停停,三年了。不过国庆节前再来就能登塔赏景了。”下山途中好像遇到一条被车辗的蛇,心想就是条被辗死的蛇,也想把蛇挪挪地方,以免再被辗。走过五六米远了右拐回去,仔细一看还真是条蛇。用脚趋了趋,蛇还会动。随后在路边找到一根木棍将蛇挑到路边草丛。

下山后,第一次来到听说过好多次,却没来过的“中州第一禅林”乾明寺。乾明寺位于首山西北方,故名“乾明寺”。该寺建筑是集几个朝代建筑为一体的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占地15万平方米,因寺建在山阴,俗称“背影寺”。始建于隋开皇初年间,全盛于唐宋。元初曾遭兵焚,明代恢复重建。1958年之前,乾明寺的规模较大。在十年动乱中,乾明寺遭到严重的破坏,塔林被毁,部分建筑被扒掉。乾明寺仅存乾明照壁、四大天王殿和中佛殿等几座古建筑及几株郁郁葱葱的金丝蝴蝶树和千年银杏树。1963年,乾明寺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初,襄城县启动了乾明寺照壁维修工程。著名史学家罗哲文为照壁碑题词。此前,襄城县已经对乾明寺进行保护性开发,维修了三圣殿、弥勒殿,修建了方丈阁及寮房30多间。在山门外,还建成了仿古石牌坊和红石铺成的道路。2012年,《襄城县乾明寺保护规划》获省文物局批准。由东门进寺院,就有一种清幽之感。路南是一栋东西向上下两层各十三间的红墙灰瓦房。对面是广阔的庭院。两层楼西面是一棵树龄六百多年的银杏树。一些枝干用长长的钢管支架拖着。银杏树南面一庭院里,廊下的钧瓷桌凳吸引了我。随后沿阶而下来到北面的三十三层台阶是千佛阁,高阔五丈有余,中供千手观音,乃是千年银杏就势精雕而成,诗曰:“法身俊秀天生树,宝座峻曾地涌莲。”被人誉为大树观音,世所少见。千佛阁后是祖师殿,此殿五间,中供龙树菩萨和慧思慧文大师,左右依次排列省念大师和本寺历代祖师,背后有倒坐观音一尊。殿后有一片紫竹林约二亩许,四季常青,高风亮节,林边有一清泉,泉水甘甜清凉,沁人心脾。随后来到中佛殿。中佛殿又名十八罗汉殿,九脊八坡,单檐歇山式明代建筑,进深12.64米、面阔14.24米、高12米,殿周围有三踩斗拱28攒,该殿飞檐凌空,檐角展翅,殿顶有绿色琉璃瓦覆盖,14根立柱支撑傲然挺立。是乾明寺现存最早的建筑。远离繁华的乾明寺,清幽典雅,充满了灵气和佛意,为滚滚红尘中的一处宁静所在。出中佛殿北行来到红石砌墙,灰瓦覆顶的天王殿。天王殿为正面门楣上有一块石匾,上书“中州第一禅林”几个金色的大字。碑文记载,该寺兴盛时期占地150余亩,殿堂150多间,塔林374座。那时,殿堂耸立,烟火缭绕,钟鼓鱼磬之声不绝于耳,其规模在中原地区最大,故有“中州第一禅林”之誉。钟楼上有一口数百斤重的大铁钟,拂晓钟鸣,声闻数里。明代,“乾明晓钟”为襄城八景之一。为此,明代户部尚书李敏作诗:“南山佳气蔼氤氲,萧寺疏钟隔岸闻。一击唤回沧海日,数声敲破碧天云。音传小殿星初落,响彻春潮曙未分。正是幽人残梦觉,满窗梅月乱纷纷。”随后,出山门来到门外的照壁前。乾明照壁长12.93米,高4.66米,壁顶为庑殿式照壁。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照壁为全国仅有。正面浮雕为“黄帝首山采铜图”。相传黄帝与方明、昌寓等七位圣人到具茨山访大隗,途经此地,迷失方向,遇一牧童,指明路径。寺西七里店村,原名“七迷店”,曾有“黄帝遇童子问道处”石碑。照壁背面浮雕为“七圣迷径图”、“马上封侯”、“九秋同庆图”。照壁两面各有对联一副:“锦屏华丽漫沾天泽无疆,古刹崔巍大壮地灵攸萃。”“梵林明媚储万江之精英,山势嵯峨壮一方之胜概。”文字意境高远,字体遒劲飘逸。整座照壁,古朴端庄,浑实厚重,砖雕精湛,图案传神,是乾明寺的镇寺之宝。襄城县乾明寺,坐南朝北,这在全国寺院中较为少见。据记载,乾明寺寺前照壁、汝河岸边原来的两乐亭、寺后首山上文笔峰塔与城内文庙原有的的泮池、墨香井相互对应,取“以高垄为砚、汝水为池、山塔为笔,纳山川之灵秀,兴文风而出俊才”之意。明代嘉靖年间,时任许州知州的邵宝曾题诗曰:“峰有烟雾涧有泉,此中佳境是天然。山倾西北翻称首,寺背东南却号乾。三里到城如隔世,八年为郡几参禅。题诗不尽登临兴,分付淄流莫相传。”经历了岁月的沉浮,如今的乾明寺不但是一座佛教圣地,而且承载了众多的文化内涵。

随后再进寺院推车出了山门,绕过照壁北行,过三道青石结构,四柱三门,中高边低,九脊重檐、斗拱挑角牌坊和乾明商业街,上了紫云大道。没上汝河桥就看到了西面一座矮桥上行人穿梭不断,那就是排名“襄城八景”首位的,有几百年历史的汝水虹桥——红石桥。据传建于元末明初,位于襄城南城门外,是汝河两岸交通要冲,亦是水运码头。乡贤李敏(明朝时任户部尚书)有诗赞曰:“绿水红桥掩映间, 横空三十六重环,天移鳌背来沧海, 地拥虹腰跨碧湾。帝阙九阍通驲驿, 王程万里走夷蛮,驱山谁借神龙力, 石甃鞭痕血尚殷。”随后,推车沿坡一步步西行走近红石桥。桥上有许多人在观望着 河边有老人撑伞垂钓;有妇女孩童在河里捡拾淘洗着什么;还有光着膀子青年在河里 ,手拿铁锹挖着什么 ;也有收古董的与淘宝者讨价还价;我用手机近距离拍着难得一见红石桥及周围的景致。桥下红石上 一个个堆积在一起的看似瓜子的小贝壳;固定红石的钉;桥面光滑的红石板 。漫步在由一块块坚固石板拼接而成、因年代久远而被辗轧冲刷得凸凹不平的古桥上,看着规格比较均衡,都是长约一丈、宽约二尺石板与石板之间用大扒钉铆连的桥板,不禁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随后又看到每两个桥墩中间架着9块石板,整个桥身共315块,在石板与石板之间的沟槽里,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河蚌贝类。石桥两侧,雕刻有四条龙,均龙头朝西北,龙尾向东南。随着北汝河湿地公园的建设,当地本着“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对汝水虹桥附近原有的生态风貌进行适度开发,将逐步形成融“城、桥、水、人、文、绿”于一体的特色风景线。

夕阳下,告别红石桥,走向古城墙保存较完整的西门,襄城人都说是瓮城,呈椭圆形,由朝南和朝西两个城门组成,周长约200米。据载,朝南的城门上曾有匾额"眺嵩,西扼陕川",路过古城公园,来到古城路,时间关系只能沿途看看这座有着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的、建于春秋,成规模于汉代,魏、晋、唐、宋年间,屡加修建;明清历经修葺,最后形成计垛口1944个,长5公里,高7米,宽5米,宏伟壮观的城墙。襄城的古城墙是河南省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2013年5月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晚七点多,在县城一家餐馆吃了碗牛肉面后,收获满满踏上归途。吃水不忘挖井人。水是一个城市的命脉。如果不是二十多年前市政府多方努力要回襄县,解决了许昌城的缺水难题;如果不是乘着南水北调的东风,许昌就不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更不会由四十年前的全国四十多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的小城市,经过三大水利工程建设而成为“天蓝、水绿、湖清、岸美“”有“北国小江南”全国水生态城市。再次感谢好友襄城!感谢襄城八十多万人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hvfbkqf.html

单飘襄城县的评论 (共 3 条)

  • 浪子狐
  • 淡了红颜
  • 残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