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皇帝的基因(再续)

2018-07-26 16:07 作者:陈宣章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皇帝的基因(再续)

陈宣章

前面说过:朱元璋不怕别人笑话自己出身低,开口动笔,左一句“朕本淮右布衣”,右一句“江左布衣”,甚至以“匹夫”自称。

朱元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统一中国;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的特点

一.朱元璋建明朝后,对臣下有根深蒂固的怀疑,在诛杀功臣宿将的同时,决定恢复已被废除千年的分封建藩制度。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第9子朱杞和第26子朱楠早夭,第8子朱梓因涉及明初“丞相胡惟庸案”而自焚。其余23个儿子都封王。朱元璋分封子孙于重镇,“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每个王府由国家拨付禄米万石,可拥有约1.6万常备军。亲王地位仅次于皇帝,高于太师、丞相和公侯。边防重地的亲王可拥兵数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朱元璋恢复分封建藩制度的出发点:1.明初建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北部边境线又长又远。元顺帝虽然逃到北部大漠,军力仍然很强。“元亡而实未亡也。”朱元璋认为:“非亲子弟不足以镇抚而捍外患。”2.朱元璋对功臣宿将不放心,认为只有依靠自己的子弟才放心。3.朱元璋出身寒微,以出身相似的刘邦为榜样,所以分封建藩。4.朱元璋虽然知道历史上出现宗室叛乱导致王朝败亡,但是他认为:只要处理好宗室关系,就可“上卫国家,下安民生”。即使发生宗室叛乱,江山还是姓朱,不变色。

二.朱元璋大封功臣后;因猜忌功臣,恐其图谋不轨,搞了“明初四大案”:1.胡惟庸案:以擅权枉法之罪杀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十年后因有人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杀李善长及家属70余人,总计株连3万余人。2.蓝玉案:以张狂跋扈之罪杀大将军蓝玉,总计株连1.5万余人。3.空印案:运输过程中钱粮会有损耗,到户部申报才知其中差额,派京官员习惯用空印文书在京城才填数目。朱元璋大为震怒,认为是官员相互勾结的欺君重罪,将全国县一级及以上一把手官员几乎斩杀殆尽,连坐被杀者数以万计。4.郭桓案: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官吏作弊,盗卖官粮。朱元璋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数万以上(冤死者不少)。为追赃,牵连全国各地小富百姓,遭抄家破产者不计其数。因牵扯面过广,全国百姓非常不满,朱元璋为平息民怨又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此后,朱元璋废除丞相,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加强皇权。

三.朱元璋出身贫苦,痛恨贪腐,奉行官员低薪制。自身节俭在历代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1.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2.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他所用的床“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3.车子、轿子不用黄金,用铜代替。主管官员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说不是吝惜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典范。4.他在宫中开荒种菜吃。5.他的一块被单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他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6.终明一朝,甚至皇帝赐给大臣的奖赏,也多是不值钱的东西。事实证明:低薪不能抑制贪腐。权力总能找到寻租机会。

四.朱元璋出身贫苦,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又鉴于胡元的政治混乱,以猛治国,登基后大搞“反贪官”运动:1.诏令“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2.从身边“高干”开刀。3.刑法残酷,采取“剥皮揎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4.对自己培养的官员决不姑息迁就。5.广泛宣传治贪纲领:《大诰》《醒受简要录》。6.允许民间百姓上访,允许百姓扭送不法官吏。这是中国几千年法治史中破天荒的政治创举。7.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百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

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贪官”运动贯穿始终,在位31年,先后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但贪官始终未根除,晚年只能发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的哀叹。

五.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在位31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在遗诏中说:“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史书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9.14.-9.21.,八天内,他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平均每天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所以,朱元璋是忧劳而逝。

朱元璋死后之变化

一.朱元璋晚年,因马皇后所生的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先后去世,就传位皇太孙朱允炆,即建文帝(明惠宗)。建文帝为巩固皇权,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又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欲铲除朱棣。结果发生靖难之役: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靖内难”名义起兵夺皇位,改元永乐。朱允炆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收缴各王的护卫军,取消藩王的军政司法权力。这样,分封建藩制度名存实亡,朱姓王都成国家供养的无权贵族。

二.朱棣严厉镇压异议者,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惨烈。朱棣恢复朱元璋时期后来被废除的锦衣卫,还设置另一个特务组织——东厂。厂卫制度确立,这是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朱棣指挥,后来宦官掌握统辖权。在皇帝特许下,可不经正式司法机构审判过程,而审判并处罚犯人,该机构反映明朝皇帝变成独裁统治者。这样,违背朱元璋的“务有益于民”政策。

三.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为迁都西安作准备。因朱标病逝,朱元璋受沉重打击。他的《祀灶文》:“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

1405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设立北平国子监等衙门。1406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紫禁城,1420年完工,隔年迁都。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这与朱元璋自身节俭的风格绝然相反。

四.1435年,九岁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太监王振开始干涉朝政,专横跋扈,将朱元璋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举朝称其为“翁父”,英宗对他信任有加。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这就与朱元璋的“杀尽贪官”绝然相背。

五.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经夺门之变、石曹之乱、明宪宗时期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明武宗极好逸乐,导致正德年间战事频生,1521年武宗驾崩,因死后无子使孝宗一脉绝嗣,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皇帝位,为嘉靖帝明世宗。嘉靖帝登基后为追封自己生父为皇帝不惜与群臣反目,史称:“大礼议之争”。结果嘉靖帝胜,朝臣下狱者134人,廷杖而死者16人。这样,朱元璋的祖制被废。

“大礼议之争”前后延续十余年,对明朝政治产生深刻影响。首辅专权和内阁纷争,使朝廷政治相当混乱,使嘉靖、万历时期的政治应有连续性中断,造成王朝士大夫之间党同伐异之风,使君臣关系畸变恶化。为此,1534年后嘉靖帝就不视朝。1542年十月,乾清宫发生宫女杨金英、邢翠莲等十余人与宁嫔王氏趁世宗熟睡之际企图将其勒死,史称壬寅宫变。

至万历年间,明神宗于国本之争对大臣极度不满,自1587年后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自1588年后,早朝也经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嘉靖帝不视朝与万历帝不理政事,这与朱元璋的“勤政忧劳”绝然相悖。

明朝“大礼仪之争”并非首次现任皇帝追父为皇考的事件,《资治通鉴》记载,早在西汉宣帝就爆发第一次类似事件,宣帝刘询追认生父和祖父为皇考但被拒绝,之后此类事件不计其数。由此展开儒家“嗣子不认生父”是否合理的讨论,而其根本是儒家“礼教”问题。这一问题困扰中国人直至现在。

六.由于朱姓王都成国家供养的无权贵族,而皇室贵族生活越来越奢靡。至万历年间,庞大的皇家宗室成为最严重的经济负担,皇室供奉超过全国官吏俸禄总和,占全国税收2/5。

万历帝只有一个弟弟朱翊镠。朱翊镠受尽恩宠,万历帝曾赐其田地万顷。万历十七年(1589年)22岁时就藩卫辉府(今河南卫辉市),万历帝为他建潞王府,花40多万两白银;潞王婚礼花9万两白银;潞王就藩,万历帝动用500多艘船、千余匹马、3万多兵民、20万两白银(国库年收入1/20,户部尚书因拿不出足够银子辞职回家)。潞王还得到河南4万顷田地。接着,潞王在凤凰山修建陵墓,达400余亩,规格同皇帝一样。但李太后纵容了儿子;万历帝也不管,他自己建陵墓就花700万两白银。

潞王在陵墓旁为赵氏(死后被追封为潞王妃)修建陵墓,地宫比自己的还大40多平方米。潞王奢靡贪婪,留下恶劣口碑。朱元璋为保障江山不变色而制定的祖训,急速地把明帝国推向衰亡的深渊。1614年潞王去世,1629年李自成起义,1644年崇祯帝自缢煤山。

朱棣丑化朱元璋相貌

在古代乱认祖宗、编造皇帝神迹的情况下,朱元璋比较磊落。朱元璋出身农民,挖十代祖坟都挖不出一个像样人物。但他死后五年,就出现了各种神迹。

1398年朱元璋去世,内库有他两幅正像:一为中年,一为老年,并无任何异状。从生理遗传角度看,正像慈眉善目、丰满富态,这无疑是明代宫廷所绘朱元璋真容。《明史》描述朱元璋长相:“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字说外貌,后八字说气质。朱元璋相貌不凡,给郭子兴留下好印象,马上被收入军中,还把义女马氏许配给他。朱元璋生有朱标、朱棣等24个儿子,从明朝诸帝画像来看,都与朱元璋正像国字脸相似。

明•解缙?《天潢玉牒》(1402.7-1406.8成书)第一次出现朱元璋非“凡人”的记录:一位“奇士”见到朱元璋,认定他非“凡人”,但书中没有明说朱元璋奇在何处。到1413年建孝陵神功圣德碑,已着力刻画朱元璋非“凡人”的外貌,御制碑文中的朱元璋,生着长而茂密的龙须,脖子上有“奇骨”隆起,隐然上行。“奇骨”是怎样产生的呢?

朱棣登基初,两次修订《明太祖实录》。他要重构大明王朝开国史,要神化朱元璋,让明朝建立变为天命神授。他补写一个故事:1367年12月,朱元璋见有人把一块璧放入他的脖颈,那儿的肉便隆起、微痛,“后遂成骨隆然,甚异”。过了一个月,他登基了。同时,朱棣也改变了朱元璋的相貌:“鞋拔子”脸。所以,朱棣是朱元璋第一个“整容师”。

明朝风盛相术,天命全写在脸上。1451年,著名相术大师袁忠彻奉敕辑纂《古今识鉴》,记载朱元璋尚居人下时,方士铁冠的来谒说:明公状貌非常,龙瞳凤目,天地相朝,五岳俱附,日月丽天,辅骨插鬓,声音洪亮,贵不可言。但四维滞气,如云行月出之状,所喜者准头黄明,贯于天庭。直待神采焕发,如风扫阴翳,即受命之日也,应在一千日内。“天地相朝”是指朱元璋的额头和下巴非常突出,竟能打个照面,即“鞋拔子”脸。在朱元璋去世53年后,官方钦定朱元璋这副相貌。此时的朱元璋尚未“奇骨贯顶”,还只是“辅骨插鬓”(相术中特有说法,已很尊贵。到晚明,何乔远《名山藏》才出现更为尊贵的“奇骨贯顶”)。

民间传说朱元璋其丑无比,一副麻脸,下巴很长,额骨稍凸,朱元璋还因为宫廷画师把自己画的太真实,顿时大怒,把画师推出去斩了。

当官方用文字打底后,朱元璋就被演化成丑陋的面相。史上从无一个帝王有朱元璋的遭遇。即便同样有72颗黑痣的刘邦,也只是长在外人不可见的左股。而朱元璋不仅由官方修改脸型,还由术士在他脸上添了数量不等的黑痣。这样,既代表着天命,又代表着残暴。

朱元璋的异像何时开始流传的呢?明成化年间,进士陆容记载:“闻苏州天王堂一土地神像,洪武中国工所塑。永乐初有阖百户者,除至苏州卫,偶见之,拜且泣。人问故,云在高皇左右日久,稔识天颜,此像盖逼真已。”明•祝允明《前闻记•天王堂土地》未提到朱元璋相貌怪异。1572年,南京工部尚书张瀚回忆:“余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因此推测,朱元璋“异像”大致在正德、嘉靖年间后广为流传。明•徐文长《高皇帝像赞》赞美朱元璋“天地相抱”的异相:“上之岩也,天高以覆耶?下之丰也,地载以厚耶?”万历时,张萱的父亲在云南做知县,在黔国公府“摹高皇御容,龙形虬髯,左脸有十二黑子,其状甚奇,与世俗所传相同,似为真矣”。万历年间,都有公卿认异像为真像,灵谷寺挂异像,也就不难理解了。清•赵汝珍《古董辨疑》:“数年前南京明孝陵之享堂尚同时供此二像。”清•宋起凤《稗说》说,南京两寺均为朱元璋敕令重建,两寺寺名也均为朱元璋亲自题写。但是,灵谷寺者朱元璋御容为一草本,其像“望若龙状”;鸡鸣寺朱元璋御容为“五官端好”、“面无纤痕”的彩绘图像。“两地迥殊,不知其孰是”。

1747年,乾隆下谕重新装裱历代帝后像,内府仅藏朱元璋2幅正像。南薰殿所藏历代帝王画像,还有11张朱元璋的异像。如今这13幅画像,1幅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2幅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人们总在试图查考朱元璋真实的相貌。明知正像才更接近朱元璋本尊,为何却更愿意相信异像呢?三峡大学历史学博士胡丹认为:“相对于正像,朱元璋传奇的一生,在这张异像里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他为何能以草根身份坐上皇位?因为他有尊贵之相;为何他那么凶残?因为面相就那么凶。根据相理‘易容’的朱元璋,脸上集中体现了诸多的相学符号,还掺杂着人们对他英明又残暴的认识。与正像相比,异像更为饱满、精彩而多幻。”

即便到民国,孙中山率国府众僚参谒明孝陵时,所奉的仍是一幅朱元璋异像。如今,明孝陵博物馆展厅也悬挂着一幅异像,而5年前坚立的朱元璋雕像(方案听取了大众意见),同样有着很深的异像的影子。

历代评价

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赞誉朱元璋。还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孙中山:“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

毛泽东:①“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②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一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元璋的晚年)。③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个谋士叫朱升,很有见识,朱洪武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终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因此,还历史本来面目,应该废弃朱元璋异像,用朱元璋正像。2018.7.26.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htjskqf.html

皇帝的基因(再续)的评论 (共 7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听雨轩儿
  • 飞翔的鹰耿彪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雪儿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