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面条的记忆

2019-06-17 10:24 作者:老秋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面 条 的 记 忆

文/老秋

年轻的时候,每逢外出学习或游玩,吃得最多的就是面条。兰州拉面、镇江锅盖面、杭州片儿川面、上海阳面,甚至袋装方便面,逢面便吃。不说经济实惠,主要就是本人喜欢面条。

岁月是一条船,往日的记忆被船承载,虽然在时光的河流中行程遥远漫长,且泄漏了许多,但有的记忆却依然沉淀保留下来。

年少的时,父母工资收入颇丰,常给我二角三毛钱零花。除了支付零食开销,再就是上馆子解馋。“阳春面”是我的喜好之一。踏进馆子门,到柜台买上8分钱面券,然后自己去厨房凭券兑取。

面条是新鲜碱水面条。煮好之后,厨师把它捞起,再放入清水热锅抖擞几下,然后放入碗内。面条根根利利爽爽,淡酱色的面汤上浮着碎碎的猪油花和翠绿的葱花,香味扑鼻阵阵。因为家的附近有“工农兵餐厅”“森泰楼”“四季红”,所以常去光顾。滋溜滋溜,吃得津津有味。据说,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巡游到淮安,在一个面摊上连吃了二碗面条,因为面条味道极好,立马亲笔御赐“阳春面”三字。不知景德镇的“阳春面”是否得到了那个“阳春面”厨艺的精髓?至少我认为差不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肉丝面”蛮好吃的。是“阳春面”的升级版。面条上面铺一层用多种佐料爆炒的肉丝盖浇,味道极佳。“肉丝面”曾经是父母的福利面。当年父母在瓷厂工作,每逢他俩的生日,厂工会就会赠送一张“森泰楼”酒家的“肉丝面”面券,以示生日祝福。一碗面,一份情,浓浓的意,充分体现了组织对职工的关心、组织对职工的温暖。当年,父母亲舍小家,顾国家,先公后私,恐怕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花开又花落,去春来。日子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我参加了工作。上班、下班,从家里去单位,又从单位折回来,二点一线奔波,再也未有时间光顾馆子了。

不登馆子门,不是不吃面。从此,常常吃夫人煮的面条。夫人不仅上得厅堂,凭着她的聪慧、悟性,更可下得了厨房。她的厨艺虽然无门无派,绝对得了全家人以及亲朋好友认可。逢年过节,亲自掌勺。

她烹饪好的面条软硬适度,掺入面条内的煎鸡蛋色泽金黄、皮脆内嫩,肉丝油亮嫩爽,特别是面汤汁浓味鲜,似乎浓缩了其它几种面条的美味精华。不是过誉之词,我生性直爽,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说到吃面,无论我笔走九曲十八弯,我还得重折回来,我觉得岳母大人的“面瘩子”是永远无法绕过的话题。

岳母,籍贯江西鄱阳。她性格开朗,为人大方,典型的贤妻良母。除了会做一手地道的鄱阳风味菜肴,还能做清明耙、发耙,烫粉皮,包粽子,酿米酒。尤其是经过她手做的“面瘩子”,吃过后印象特深。赞不绝口。

当年她做“面瘩子”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取精面粉反复揉和成面团,稍后用擀面棒擀成面皮,利刀切成凌型小块;待到锅内冷水沸腾,再将“面瘩子”倒入锅中,然后放入生姜,大蒜,虾仁,肉末,辣椒细丝,味精,酱油,猪油。待面瘩子可以出锅了,用筷子捞起,面瘩子尤如泥鳅挺身,劲道十足、汤味鲜美,真的是唇齿留香。

特别遗憾的是岳母仙逝多年,如此人间美味,只能镶嵌在记忆之中。多么慈祥的老人,每每忆起,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母亲给我做的鸡蛋是我的最爱。不经意间已经多年未曾尝过。记得母亲年轻的时候,每逢我的生日,她必亲自下厨,给做一碗丰盛的鸡蛋寿面。热气腾腾、爽爽的面条,外表玉白,亦生亦熟的荷包蛋,张口咬破,蛋黄汁溢,浓香盈齿。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如今,母亲已经年过八十高龄,生活不能自理。陪伴她的身边,遥想当年她年轻的身影,莫不让我感叹万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hkrpkqf.html

面条的记忆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