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舌尖上的美味——苕麻糖

2018-06-22 10:57 作者:丹水情韵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舌尖上的美味——苕麻糖

红苕熬成苕糖制作成麻酥糕点,年头四节招待贵客以及留待自家食用,如果还有多余的,有的便拿到市场上出售,换回大米、布匹等必须的生活物资,熬苕糖因此成为当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技能之一。

每年一到过年,或者是正月初一二,我家母亲就要用一个红漆堂堂的木升子盛满糖果子﹑麻糖之类的糕点来,让我们吃个饱。

都说一个幸福童年,一定要有糖的陪伴才算没有缺憾,苕糖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我们,那是童年的回忆,最甜美的时光。

记得那时的一次做苕糖的经历让我至今都还难于忘怀。见我们姊妹几个都吃苕糖,妈妈和奶奶便约好了日子,准备自己做苕糖。

离约定的日子还有五六天,奶奶便从坛子里舀出一小碗麦子,装在干净的撮箕里,放在温暖的地方,隔几个小时便去浇水。麦子慢慢地发出了芽,当黄绿色的嫩芽长到三四厘米高的时候,奶奶便将麦芽倒进石碓里舂成糊状,装在碗里备用。再挑选一箩个大、表皮无破烂的红苕,去皮洗净,放在大锅里蒸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到了约定的日子那天,只见妈妈将红苕捣成糊状,将麦芽糊和在一起,用木盆盛着放进锅里,灶里烧一点点小火,进行发酵。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苕糊就发酵好了。奶奶找来干净的白布和支架,支架从房梁上悬挂下来,将白布四角系在支架上,再将苕糊倒进布里,用山泉水一遍一遍地过滤,直到糖水里没有一点点杂质,再将糖水倒进大锅里,烧起大火煎熬。

我当时还小,替奶奶、妈妈帮不到什么忙,愉快的接受了妈妈吩咐我烧火这件事。于是,我一边朝灶里添柴,一边看做苕糖的奶奶和妈妈熬糖。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需要用一根特制的木棍不停搅拌,防止糊糖粘锅。那时候是天气不算太热,但我们都是大汗淋漓。

终于,锅里的糖浆变成金黄色,并且开始翻滚大的糖泡,奶奶说可以熄火起锅了。她用木铲将糖舀进木盆里,我和弟弟妹妹们则用筷子挑起糖丝儿,吹冷了放进嘴里,瞬间被幸福感包围,感觉这是世上最甜美的东西。

糖浆冷却到一定时候,就要扯糖了,这是个力气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妈妈就地取材,将冷却了的糖稀套在石磨的把手上,双手握住糖稀,用力往胸前拉扯。拉到一定长度的时候,就将糖稀往把手上一绕,继续扯,糖稀就会越扯越白,也会越扯越硬。动作看似简单却有技巧,我因为好奇,要求试一下,结果差点把糖掉到地上。

终于,金黄的糖浆被拉成了白色的糖饼, 放在一个事先洒了面粉的簸箕里,苕糖就做成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家都充溢着诱人的甜香味。奶奶特意给我和弟弟妹妹们留了一罐糖稀,我们一想起来,就经常用筷子缠上一坨,一边慢慢吃,一边用筷子拉扯成白色的糖,那是童年时代最令人难忘的事情。

从当时参与奶奶、妈妈熬苕糖的经历,确实体会到熬苕糖是一个“睡三更起五更”的苦活儿。其基本程序是将红苕洗净,蒸熟,拌上麦芽发酵,过滤,熬糖,拉糖等,由红苕变成苕糖的过程至少需要12个小时。

先将红苕洗净,然后放在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红苕放在盆里捣成糊、合上水,拌上捣碎的麦芽,进行发酵。发酵要在1个小时左右。发酵完用布进行过滤,把过滤后的糖水放在锅里用大火煎熬,一般要4个小时。水煎干后剩余在锅里的就是糖了。待糖稍冷却后再进行拉糖,可把糖拉成线条一样的粗细。

一般来讲,50公斤红苕大约可熬出10公斤的苕糖。尽管辛苦,但人们为了品尝甜蜜的味道,往往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可以想见,在那个年代,那个有着哗哗流淌的丹水穿村而过、人们为糖而忙的村庄,家家户户屋顶的烟囱烟雾缭绕,整个小村甜香四溢……好一幅带着浓浓生活气息、写尽土家乡愁的画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的糖多了起来,土里土气的苕糖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熬苕糖作为曾经改变当地人们生活的一种技能,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回味、品尝那远去的乡愁。

拿捏着苕糖残留的余温,灵魂深处感受着亲人用家乡食物和糖分掺杂在一起淳朴而又厚重地抚慰,这或许就是家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时间飞逝

流年似水

愿这份满载时光的美味小吃

苕糖勾起你那儿时的回忆

无论旧时今夕

一样充满甜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hkfskqf.html

舌尖上的美味——苕麻糖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