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辛丑金秋通卅印象_小牮原创诗歌

2021-12-03 23:07 作者:小牮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辛丑金秋通卅印象

_小牮原创诗歌

我住运河西,

你居运河东,

塔影识潞源,

漕渠北上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畅波欢通惠,

副中心繁盛,

缘溯中南海,

京杭龙腾兴。

2021.10.2 国庆黄金周

小牮畅游第二故乡通卅感赋

京杭大运河简介:(百度文摘)

第1期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运河的萌芽时期。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时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

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淮安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淮安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1)永济渠(2)通济渠(3)邗沟(4)江南河 第3期运河 主要指的是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河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安)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1794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京杭大运河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苏州“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无恙蒲帆新后,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人们经常引用王维珍描写通州的著名诗句,出自《(光绪)通州志》所载《文昌阁十二景·古塔凌云》,全诗为: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

王维珍生平简介:王维珍,字颖初,一字席卿,号莲西,一号莲溪,又号大井逸人。天津人。王维珍的生卒年不详,我们只知道他大致生活在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据史料记载,他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贡生,咸丰元年(1851)中举人,咸丰十年(1860)中第二甲进士,当年任礼部主事。同治元年(1862)二月,王维珍以京察一等,和其他人一起“著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同治三年(1864),王维珍升任内阁侍读学士。至迟在同治五年(1866),王维珍任太常寺少卿。这一年十二月,他以太常寺少卿的身份,奉命与理藩院右侍郎魁龄、通政使司通政使于凌辰、鸿胪寺少卿文硕等人一起,“前往西山查探水源”。同治六年(1867)五月,王维珍改以大理寺少卿的身份被派往福建担任乡试正考官。至迟到同治十一年(1872),王维珍升任通政司副使。当年,王维珍因上疏言事,得罪慈禧太后,被免职。据《清史稿》记载,“(同治十一年夏四月)己卯,通政司副使王维珍疏陈先意承志,思维则。予严议,寻褫职。”

王维珍描写通州的诗作,不仅仅是有“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的这一首《古塔凌云》,《(光绪)通州志》就收入王维珍创作的《通州八景》、《漷县八景》、《文昌阁十二景》共28首诗作,《古塔凌云》只是其中之一。这些诗歌,仿佛展现出一幅幅19世纪后半期通州的人文和自然画图,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当年通州的旖旎风光和人文景观。

除去他在《文昌阁十二景》中创作的那首“古塔凌云”以外,在《通州八景》当中,还有一首也叫“古塔凌云”:千尺巍峨塔势雄,层霄矗立障天风。半空铃语云间碧,元夕灯光顶上红。多宝自应真佛现,题名不与曲江同。潞亭作镇城楼北,终古祥雯五色笼。

他描写初春河畔的渔翁:雨晴两岸柳依依,晒网渔舟傍钓矶。醉卧船头弄横笛,夕阳飞絮满蓑衣。 (《文昌阁十二景·柳岸渔舟》)春天的漷县城外,也是一片田园景色:树色界远郊,春光散晴晓。深处有人家,炊烟出林杪。(《漷县八景·春郊烟树》)

王维珍虽然是天津人,但年轻时进京赶考路过通州,这座古城“景物之阜庶,闾阎之喧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但留下了20多首描写通州景色的诗作,还在《(光绪)通州志》“序”中这样回忆当年到通州时的所见所闻:曾见夫樯竿苇簇,波流练明,炊烟云,估旅鹜集,其汗雨而声雷者,曳纤支篙,欸乃相答,舟既停则又一呼,万夫悉脱犊鼻,囊米扛肩,筹竹构掌,不啻蚁之戴粒寻穴,蠕蠕然绠相属也。

当年,江萱应冯应榴之请所作《潞河督运图》,描绘了乾隆年间通州运河的景象,陆锡熊在《题冯星实同年〈潞河督运图〉》一诗中说,当时“柁楼高下攒樯乌,中流官舫红氍毹。唱筹仿佛闻传呼,波光渺渺拍太虚”。而王维珍笔下的描写,则仿佛让我们看到几十年后咸丰时通州运河上的繁华。

正因为王维珍对通州既熟悉而又充满感情,所以,光绪五年(1879),通州知州高建勋纂修《通州志》时,特别延请他担任总纂。这时,王维珍已经去职在家闲住,他欣然接受这一邀请,和“潞郡文学士十余人共襄其事”,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编纂工作。邹在人在《(光绪)通州志》“序”中评价说此书“分体立制,井井有条,详略适中,雅俗共晓”。 《(光绪)通州志》是《(乾隆)通州志》的续补著作,增加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之后至光绪五年(1879)之间近百年的很多重要内容。因此,研究通州的历史,《(光绪)通州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通卅古塔:明燃灯古塔,古代通州八景之一,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西畔,北京东门通州城北垣之内。塔名燃灯佛舍利塔,为八角形十三层 砖木结构密檐式塔。其创建于北周,唐贞观七年(633)复建,辽重熙间(1032-1054)重建,元大德、明成化、清康熙九年(1670)曾经修缮。十八年地震身圮,三十七年(1698)再建塔身。1976年唐山烈震波及刹毁,1987年重修塔顶。图为远看燃灯佛塔。站在运河文化广场上,首先扑入视野的便是燃灯塔。它显得那样俊秀挺拔。现位于通州区西海子公园内,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通州塔”,是京杭运河北端终点的象征。燃灯塔为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密檐式实心塔,高56米,基围38米,由须弥座、塔身和塔刹组成,塔身八面均有精美砖雕,造型优美,气势巍峨,名冠幽燕,构成了“通州八景”之一的“古塔凌云”。古民谣曰:“先有通州塔,后有通州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hiydkqf.html

辛丑金秋通卅印象_小牮原创诗歌的评论 (共 3 条)

  • 浪子狐
  • 逐梦星空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