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难忘50年

2019-04-04 10:36 作者:偏隅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三届”暨参军50周年庆

回望人生,这一路走来确实很不容易。虽然说岁月可以让我们淡定,但那些曾经过往常常犹如排浪涌、焰火腾空,总能舒缓地放大人生的某个节点;犹如脱茧蝴蝶、浴火凤凰,从容的飞翔在晚秋金色的回眸里。那些平淡无奇的陈年旧事,终究抵不过岁月长河的洗礼,都会静悄悄地销声匿迹。留下的呢?显然是那些已经在心灵的深处牢牢扎下了根的精髓。

步入人生的第一个场景便是“老三届”,尽管本人数学成绩斐然,却也只读了一年初中,随之而来的便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无法遂愿读书的我们这一届,许是年小的缘故,居然没有一个人参与运动,就在学校和家庭两点间,来回踯躅徘徊了两年时光。清楚地记得,就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大范围结束的1968年,不论是只读了一年书的还是连读了三年的初中、高中“老三届”,于12月28日这天领取了毕业证,从此离开了朝夕相处多少年的英山第一中学。大家响应毛主席号召,纷纷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同学们从此即将五湖四海,天各一天,自然依恋不舍。“同窗几年情意密,学友好比亲兄弟(妹),情谊好比长江水,与君相会在何期”。本人离校之际在送予同学笔记本扉页题写的赠辞里,既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又热旺着能有相见的一天。这时候大部分家住农村的同学走了,剩下少数城关的几个在即将下乡前回到了各自的家里。本人离城最近,所以我在参军前跟王俐伶、潘小平、程育卫、余明鄂、胡金元、饶兴和几个同学耳鬓厮磨,辅车相依,在一起度过了人生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那时候,家住城关的几个同学抡着坐庄,这样轮流地转来转去,热情招待。程育卫是东北人,喜欢包饺子,哪怕是腌菜,也用作包饺子的馅,王俐伶、潘小平家常吃的是米饭,饶兴和、余明鄂、胡金元家,不是吃米饭就是粥、面条。我还依稀记得,他们一同还来过我家。当段海山得知后,还特意去商店里买了些菜蔬食物。我们这七个人终于临别了,从此天南地北。我去了部队,王俐玲、潘小平去了罗田、蕲外婆家落户,程育卫、余明鄂回到黑龙江、本省汉阳各自的原籍,胡金元、饶兴和则去了本县石镇的天堂插队,……

早在本人与几个同学长相厮守,还未返乡之际,部队来满溪坪负责接兵的天津人金洪林就适龄青年调查摸底后,便将本人作为重点征兵对象锚定了。因为什么呢?唯一的解释只能是,那个时候能读到初中的可说寥若星辰,知识青年实在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他们当然愿意接收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兵员。记得就为了能招我入伍,无论是金洪林还是当地民兵连长为了找我,可以说不遗余力,竭心尽力,算是费尽了周折。今天在这家明天又去了另一家,上哪儿找呀?可以说,比大海捞针还难。直到体检那天,好不容易才将我逮着。可是后来又找不着我,都到换服装的时候了还见不到我,你说他们急不急?所以接兵的金洪林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虽然因为我费尽了周折,甚至苦不堪言,但金洪林对我非常理解,因为他同样也是应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只不过早了一年被招进了部队。所以后来我们还成为好朋友,他还特意送了我“高儿”这样一个还算优雅的卓号。

本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被裹挟着走进了部队的行营,成为一名军人。当然呀,几个相玩一起的同学都恭贺,“参军是你的福气,不参军你干啥?”挺有意思的是,迎接我的是三个“69”,69年参军,第69军,69号枪。英山那次参军的有600多人,在只有少数人入党的大背景下我在参军的第二年入了党,并且还弄了个副班长、几次连嘉奖的玩意儿,我戏称自己这应该算是“红袍加身”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此说来,离开学校50年,入伍至今也已50载。

作者:陶家宗

2019.4.2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hdzpkqf.html

难忘50年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