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笔龙祥新村

2018-04-28 21:32 作者:焦村农合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走笔龙祥新村

卫伟

拔地而起的高楼,一幢幢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太阳能路灯,英武地站立着。一簇簇绿色的园林植物,浓郁地茂盛着……

没错儿,这是一个新落成的小区。如果单凭这些,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大概所有的小区,都长着相似的模样。

楼房,密密麻麻地集中了成千上万的住户,敞开胸怀欢迎来自四面八方来此入驻的居民。看惯了,自然就没有丝毫的新鲜感可言。

然而,这不是一般的小区,不是我们传统观念里的居民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先,是位置不同。它不是建立在闹市或者郊区,而是坐落在原汁原味的乡下。在农村,因为与其他住户的房屋有着截然不同的样式和结构,从而显得突兀和另类。

其次,是居民不同。这里的居民,全部来自土生土长的同一个乡镇21个不同的村庄。

据统计,从2016年开始截止到2017年底,共有211户748人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搬进了新居。

且不说锅碗瓢盆、卫生洁具、水电安装等一应俱全,随到随住,另外还有丰厚的优惠政策:先行搬迁的,再奖励电磁炉、抽油烟机等,真是做也想不到的好事。

然,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要让那么多户不同村庄的居民如期顺利完成集体搬迁,难度出乎意料。

按说事情明摆着,大家都能想清楚,就现在与过去的居住条件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但大家心里却不只是乔迁新居的喜悦,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舍。丝丝缕缕,在牵绊着,拉扯着,让人总觉得有些东西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而是丢不开,放不下。

或许人,就是这么矛盾的混合体。真要彻底告别过去,还确实需要足够的勇气。尤其是年龄大的人,不愿意改变,更不愿意折腾,要做到决绝地离开自己和家人生活了大半辈子甚至几乎一辈子的地方而没有任何留恋,还真有些困难。哪怕是用现在的舒适,来换取过去的艰难。哪怕是用如今明亮安全的新居,来替换过去简陋危险的土窑。

然后,是生活方式不同。大家不再是巷陌相通、院落相连比邻而居,而是告别生活了几十年的传统模式,像城里人一样对门儿而居,上班下班,消费购物,看病休闲。乡里乡亲的人们,在突如其来的这一崭新模式的催化下,进一步被动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不只是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还有--

他们和外边的世界之间。

这里是灵宝市五亩乡易地搬迁示范点龙祥新村。龙祥,“龙乡”(五亩的别称)的谐音。另外,祥,乃祥和之意,希望这里的住户生活得幸福祥和。新村之“新”,是因为它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区划界限,将这些来自于21个不同村庄的2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重新组合而成一个新的乡村基层组织。单村名而言,就体现了当地政府热家乡的主题思想和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寄托了对众乡亲们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走进小区,迎面一块巨石赫然而立,名曰“感恩石”,上书八个鲜红的大字“千秋万代,永沐党恩”,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石边,是绿草青青,溪水潺潺。这一股弯弯曲曲绕着八幢崭新楼房缓缓流淌的清澈活水,引自离此地不远的龙湖,即我们俗称的窄口库区,利用自然环境的地势差人工修建而成,汩汩循环而流,既省钱又环保。从早到晚,哗啦啦地唱着悦耳动听的歌谣,一刻也不停息。为这个靠山而建的农家小区,增添了不少的灵动之气。有了水,就有了生机,也就有了希望。

沿溪流而上,经过小区中间的凉亭,看见几个老年人正在悠闲地坐着聊天。旁边的小径上,一个半大的孩子在逗一只小狗玩耍。投入,忘情,如在无人之境。

移步小区后半部,有一块刻着“饮水思源”四个大字的石头,与入口处的巨石遥相呼应。带队的张部长有感而发,说这应该叫党的恩情,源源不断。谁说不是呢?

任何景物,皆因人而鲜活。任何人,又多会触景生情。顺势抬头向远处眺望,山黛天蓝,白云自在。

想法设法为居民们创造和保持他们以往的生活经验中一些似曾相识的周边自然环境,就是为了尽量减少他们对于新环境的不适应感,让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并融入到当前的生活状态中。

这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他们送给乡亲们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不只需要智慧,更需要情怀。

习总书记说,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区的设计者们,一一记下了。并以此为设计初衷绘制蓝图,而这个小区,作为示范点,则是这种理想的现实版,浓缩版。

如果说,这只是走马观花,泛泛浏览,对观摩者而言只能是个大概印象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则是这一方土地上的父母官们,更细腻的构想,更温暖的举措,和更贴心的关怀。

如果有哪家的老人不会开锁,不会用电磁炉,不会冲马桶,哪家的灯坏了,下水道堵了等等,总之有任何的困难,都可以找党员。这是五亩乡根据新村组成涉及村多、人多、群众增收难、流动党员管理难等实际情况,率先申报建立的灵宝市第一个高标准的易地搬迁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从13名搬迁户党员中选拔,不但保证了“事有人管,难有人帮”,而且大胆创新,富有特色。通过党员先锋岗和励志之星、敬老之星、致富之星、奉献之星、卫生之星“一岗五星”评定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社区党群积极投身社区服务、脱贫致富和文明创建。

安居才能乐业。小区门口一溜排开的是警务室、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卫生室、电子商务扶贫基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盛源服饰扶贫车间。几十台机器轰鸣着,电动缝纫机和全自动刺绣设备为当家的村妇们搭建了用武之地。在这里,一件件中小学校服、幼儿园服等从这些灵巧、麻利的手中飞出,如展翅的小,带着致富的梦想,欢喜雀跃着,从乡村飞向城市,飞向更远的地方。

有着福娃报喜、太子坐莲等传统刺绣图案的大红门帘、坐垫、枕套等一件件中国红绣品,缎面光洁,构图精巧,针脚细密均匀,色泽鲜艳亮丽,精致中不失淳朴,憨态中透着机灵,令人爱不释手。同行的伙伴二话没说顺手挑了一对儿坐垫带上,还说回家后要展示给亲朋们看,并义务为他们做好宣传。

男人们呢,则根据自身条件和意愿,或养猪养羊、养鸡种菜,或种蘑菇种药材,务苹果栽花椒等等,各尽其能,各显身手。

不用再东奔西走外出务工,不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勤劳致富,而且有机会照顾和陪伴家人,工作生活两不误。想起曾经有一句在网上流行的话调侃当下打工族:“抱起砖头,就没办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办法养你。”字句中道出农民工迫于生计而背井离乡的几多无奈和辛酸,又有几人能懂?与之相比,这样挣钱与亲情兼顾的生活,也算是幸福了吧。

通过易地搬迁这一“挪穷窝、斩穷根”的关键举措,结合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重点项目,使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那是党委政府制定的同步迈向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其实,就是一份能轻轻地握在手中,看得见,摸得着,触手可及的,稳稳的小幸福。

怪不得,才有了物业办公室那整面照片墙上,一张张花儿一样灿烂绽放的笑脸。幸福、甜蜜、美满,和美、温馨、喜悦,写满了欣慰与满足,希望与期待。凝视这近百张照片,透过这一张张笑脸,我们不但看到他们安稳的当下,同时,也仿佛清晰地看见,他们美好的未来。

而这一切,皆源于两个字,又归于两个字,那就是:感恩。

党,在这里,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份希望。

挥别龙祥新村,车子已经开出老远,心情却难以平静。闭目,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匆匆闪过的一幕幕镜头,以最清醒的意识仔细过滤一幅幅场景,以及真实生动的一句句话,最后飞快而有序运转的思维,定格在一个字上:水。

水,是吉祥之物。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而我此刻,只想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对于龙祥新村的居民而言,如果把党的恩情比作阳光,那么----

在这奔流不息,源源不断,清澈见底的溪水折射和映照下,每一束光,都释放出无穷无尽的能量。

这水,就是民心。

卫伟。2018年4月26日。于百合园。(3051)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fyprkqf.html

走笔龙祥新村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