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才坂乡红色记忆

2020-11-19 11:39 作者:木谓之华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934年7月7日,中央红军为了宣传和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运动,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配合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6000余人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从中央苏区的江西瑞金东部出动,向闽、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由罗炳辉等率领红九军团4000余人奉命执行护送任务。7月21日,北上抗日先遣队和红九军团一部攻占了第一个县城——大田县城。“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调集两个旅的兵力向大田扑来,企图堵截红军北上。

一、兵分三路,会师高才坂

7月23日早上,北上抗日先遣队和红九军团一部近万人,冒着大,离开大田县城,兵分左中右三路向高才坂进发。左路由参谋长粟裕率领3000余人,经周田、许思坑,汗岭岬、西燕、湖美等古官道到达高才坂;中路由军团长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一部约1000余人,兼顾左路、右路两军,遇敌便于左右迂回及时援助,途经翰林崎、洪坑、七星洋、元安、仁东,驻扎湖美断后,次日到达高才坂;右路由军团长寻淮州率领3000余人,沿均溪西岸经温镇、京口、昆山、宏才、大才,抵达高才坂。还有1000余人经温镇、华安开往仙峰,准备沿均溪东岸进发,在仙峰遇洪水受阻,折回温镇,经京口、洪坑、七星洋、仁东,次日也抵达高才坂会合。

7月23日中午,抗日先遣队的先头部队到达高才坂,在村头遇到田间劳动的刘曰鸿等农民。刘曰鸿是一位性格刚强、见过世面有胆识有担当的贫农,早有听闻共产党领导红军在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红军在江西、闽西北等地轰轰烈烈开展打土豪分田地闹革命的大事,内心向往已久。于是,刘曰鸿领着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先头部队到达高才坂渡口西岸。

一条榕溪将高才坂乡分为东西两岸,西岸有坑里、墘头、大田坋、下坋等自然村,进出东岸高才坂必须乘船摆渡过河。历史以来高才坂是大田的水运交通要道,上游可达大田县城,下游直通尤溪和省城福州,是大田唯一的水运发达村庄。

由于连日暴雨,榕溪洪水泛滥,水流湍急,无法渡河。刘曰鸿等乡民看到红军横渡榕溪受阻,心里十分着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抗日先遣队首长当即作出决定:强渡榕溪,会师高才坂!

红军与刘曰鸿等乡民商定:搭浮桥渡河。

刘曰鸿带红军到坑里自然村刘家大厝借来一条手臂粗的大棕绳,但长度不够,又从一富豪家里缴获大量宁麻,搓麻绳连接成100多米长。大棕绳一端系在河西岸边的枫树头,中段有序盘在溪岸边,另一端系在一根长浮木(杉木)中间。

红军挑选19名水性高超的战士组成渡河突击队,分列带有大棕绳的长浮木两侧,冲入波涛汹涌的洪流中,一手推着长浮木,一手使劲划水,像赛龙舟一样齐心协力向榕溪东岸奋勇搏击。战洪峰,抗恶浪,任凭浪高水急,笃定向前游去。红军克服洪水湍急的艰险,强力横渡榕溪,成功登上东岸。在东岸高才坂河滩深深打入木桩,紧紧系上大棕绳。

期间,一农妇不知情,看见背枪的官兵来了这么多,非常害怕,躲藏在河边树丛中,久蹲两腿发麻,不慎跌入湍急的洪水,被红军奋力救起,红军让军医及时抢救才苏醒过来。正好,刘曰鸿经过看见,认出红军救起的农妇是刘广安的妻子林清英,家住高才坂西岸大田坋自然村,就和红军用担架抬着送她回家。林清英回家后,换了一身干衣服,神志已经逐渐清醒,对着左邻右舍来看望她的乡亲们说:“我这条生命是红军救的,红军是我的救命恩人,是我的再生父母,红军是大好人!”

刘曰鸿对乡亲们介绍说:“共产党领导红军在江西、闽西北等地带领穷人闹革命,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是帮助我们穷人打天下的。”又动员说:“红军要渡过榕溪,会师高才坂,急需搭浮桥的物质,请乡亲们赶快回家把家里的杉木、木板、门板、绳索等贡献出来,帮助红军搭浮桥。”

在场的乡亲们听到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都自愿捐出自己家的搭桥物质。在刘曰鸿的宣传鼓动下,刘广安一家非常感谢红军救命之恩,带头拆下自家谷架、门板,扛着杉木到渡口为红军搭浮桥。许多在家的乡亲们主动捐出自家的杉木、木板、门板和麻绳等,与红军一道搬运到渡口,并积极协助红军用麻绳把杉木扎成木排,系在大棕绳上,连接成行,上面横铺木板、门板等作桥面,搭成临时浮桥,迎接红军顺利过河。

至此,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军团长寻淮州、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顺利进驻高才坂,并与护送抗日先遣队北上任务的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率领的红九军团一部胜利会师。在高才坂刘氏大宗祠种德堂设立红军指挥部。(二十一世纪初,因修建闽湖水电站,高才坂属水库淹没区,种德堂由原址金星兜向上迁移至仙亭安。)

二、建立政权,组织武装

下午,刘曰鸿敲锣通知躲避在山里的部分乡亲返回家园,并积极协助红军做群众宣传工作,发动乡亲与红军一道把红黄蓝等色纸印刷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和“拥护红军北上抗日运动!”等五种传单在各处张贴、分发,宣传革命真理。

红军进驻高才坂后,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有的帮助漏雨屋顶翻修瓦片,有的帮助打扫房屋、庭院,有的帮助劈柴,担水,忙得一派热火朝天。乡亲们主动为红军腾出自家的客厅、廊道,让红军遮风避雨,拿出储藏的干稻草给红军铺床,抱来干木柴生火为红军烤衣、做饭。近万人的红军队伍与高才坂民众同住一片屋檐下,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帮助穷人,护百姓;高才坂乡民也让红军不淋雨,有饭吃,可睡觉。

晚上,红军在刘氏大宗祠种德堂红军指挥部召集刘曰鸿等乡里长者开会。红军首长详细询问了当地地理环境和民心所向,讨论成立高才坂乡苏维埃政府,组建地方武装高才坂赤卫队。刘曰鸿等乡里长者详细介绍了当地情况:

高才坂在大田县东北部,东邻德化县,北接尤溪县,是三县交界地。大田县内的均溪、仙峰溪、湖美溪和德化县梧村溪汇合后一路向北流经高才坂,此段河流水量充盈,河床宽阔,古称“榕溪”,下游直达尤溪,于尤溪口汇入闽江,水运直通省城福州。

明嘉靖14年(1535)大田置县之前,高才坂属南剑州尤溪县三十都。宋元明时期,水路交通发达,高才坂码头上游可达大田县城,下游通达尤溪、福州。高才坂是闽中的水运交通枢纽,是文化、经济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物质集散地,据《读史方舆》卷九十七记载:“高才坂镇,元置高才坂巡司,明因之”,官府派弓兵30名驻守,保护当地民众和财产安全。可见昔日的高才坂是多么繁华。

然而,民国初年,邻县占山为王的苏益、卢兴邦带领白匪军屡屡到高才坂派款索饷,劫掠财物,放火烧毁民房,杀害乡民。仅民国六年(1917)天的一次,一百多名荷枪实弹的白匪窜入高才坂派款要粮,劫掠财物,焚毁民屋34座,杀害乡民数十人,高才坂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白匪军将一座美丽富饶的乡村变成人间地狱。百姓遭殃,怨声载道,民众渴望太平如久旱之望虹霓。

,军团长寻淮州等首长与刘曰鸿等长者交谈到深夜。

24日清晨,刘曰鸿再次敲锣通知乡亲集中开会。上午,红军在种德堂门口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军团长寻淮州宣布成立高才坂乡苏维埃政府,由刘曰鸿担任政府主席,刘景树为军工委员,刘必道为土地委员,刘月山为粮食委员,刘初接为裁判委员,乡苏维埃政府设在种德堂,并颁布了苏维埃政府土地法。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组建地方武装高才坂赤卫队。群众大会上,政委乐少华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讲明工农红军的性质和北上抗日救国道理,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罪行,广泛宣传党的土地革命纲领,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清算地主老财,没收地主富豪的粮食和财产。红军引领高呼:打土豪,分田地!打倒白匪!打倒军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红军为穷人打天下!……等口号,民众血脉贲张,群情激愤。至此,屡遭白匪侵害的高才坂民众,云雾廓开,辨清了工农红军与国民党白匪军有天壤之别,“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会后,开仓济贫,放粮救灾,分田分地,并镇压了6个反动分子(1个是桃源的,4个是县城的,1个是本乡的)。

红军组织穷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共产党的政策得到广大穷苦民众的积极拥护,高才坂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涌现出许许多多拥红支红扩红的感人事迹,高才坂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刘曰鸿做了详细记录,三天内共杀猪羊53头,鸡鸭约1500只,提供米粮斤。青年贫农刘廷献、刘六一、刘芳佃等三人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去后杳无音讯)。

红军宣传队在种德堂围墙上刷写了“庆祝高才坂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大幅标语,在种德堂以及高才坂各家各户厅堂墙壁上刷写了“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农民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红军是工农武装!”“打倒地主恶霸、活捉卢兴邦!”“实现耕者有其田!”“实行二五减租!”“农民协会是为穷苦农民谋利益的!”等标语。还有许许多多红军留下的漫画,画笔婉转流畅,人物立场鲜明,神态生动形象,呈现红军队伍深受民众爱戴的画面和打土豪分田地闹革命场景。红军是战斗中的宣传队,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位重大工作。内部宣传,鼓舞士兵斗志;对敌宣传,动摇瓦解敌军;社会宣传,唤醒劳苦大众。红军是革命的播种机,走到哪里,革命的红色火种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三、向导引路,精神永存

7月25日拂晓,北上抗日先遣队和红九军团离开高才坂,全乡男女老幼拥来相送,依依惜别。乡苏维埃政府刘曰鸿主席派遣刘景树、刘月山、刘必道、刘初接、张芳田等13人为红军作向导,队伍兵分两路向尤溪县浩浩荡荡挺进。一路沿榕溪岸边进入尤溪县的街面、古迹口、坂面、洋中,向尤溪县城进发。一路经乾头、金鸡岬、丘地、乌厝坪进入尤溪县的四科亭、街面、古迹口,在尤溪县蒋坑与红九军团途经三民、奇韬一部汇合,先遣队继续沿尤溪北上,并顺利攻占尤溪县城、尤溪口、樟湖坂镇,胜利北渡闽江。缴获卢兴邦兵工厂部分机器,4000多箱火药,3万多斤食盐,截获卢部从福州运来的500箱日本炸药以及其它武器等战利品,都是中央苏区紧缺物质。8月11日,红九军团胜利完成了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北渡闽江的任务后,带着缴获的战利品回师连城姑田根据地。

北上抗日先遣队北渡闽江后,寻淮州军团长亲自赠送高才坂乡苏维埃政府2把短枪和5把长枪,由刘景树、刘月山、张芳田等13名向导回归时带回高才坂。

高才坂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刘曰鸿组织赤卫队和民众,与白匪、土豪劣绅坚持斗争。刘景树任赤卫队队长,成员有刘青山、刘阿八、刘曰洋、刘恩秀、刘青美、刘代佐、刘大义、张芳田、刘名操、刘恩华等30多人身强力壮的贫苦农民组成,队部设在仑头土楼。赤卫队员持有的武器非常落后:只有猎户的几支土铳、渔民的几把鱼叉和农户的劈刀以及三齿耙等。为加强赤卫队武装力量,刘曰鸿积极发动群众自制土铳、土炮、火药等,训练赤卫队。在村头、村尾和渡口设哨卡各1座,村内建土楼16座,以抵御敌人,保卫群众。坚持与敌人斗争至1937年秋,白匪、土豪、恶霸等再次卷土重来,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白匪攻入高才坂乡,一天之内焚毁民屋48座,劫掠大量粮食、牲畜等财产,民众遭受巨大经济损失。1944年刘曰鸿在与白匪斗争中壮烈牺牲。

红军走了,高才坂民众自编了一首红军歌谣,传唱至今:

六月十一作水灾,六月十二红军来;

乡民开始不知情,男女老少都躲开。

曰鸿敲锣讲明白,排除民众心头霾;

得知红军大好人,各个贫民回家来。

又杀猪来又杀羊,慰问红军自己人;

同吃同住互不犯,好像兄弟一家人。

红军标语刷满壁,打倒土豪分田地;

农会团结有力量,建立高才苏维埃。

(注:公历1934年7月23日为农历六月十二日)

高才坂民众经过这场红色与白色、正义与邪恶的洗礼,更坚定了红色革命的信念和立场;红色革命的火种,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坎上,融入到他们的血液里。

高才坂乡苏维埃政府成为不可忘却的纪念。

(福建大田:刘明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faxbkqf.html

高才坂乡红色记忆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