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蜀茶湖畔黄公山传奇

2019-10-16 22:52 作者:山路弯弯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蜀茶湖畔黄公山传奇

鲁运江

黄公山,位于嘉鱼县城的东南面蜀湖畔,在现新街镇境内,与蜀山齐名,山体不高,海拔只有52.3米,面积也不大,占地也只有200亩左右。古时长江之水经过蜀茶湖和西梁湖,黄公山也是长江沿岸一颗灿烂的明珠。山貌秀青,青松雾绕,语花香,山水相映,鱼游翔底,具有神秘般的人文文化和地域文化。

(一)

从历史上看,黄公山的名气并没有本地万家山著名,万家山的来历始于三国时期,时赤壁之战刘备的部队就驻扎在蜀茶湖和西梁湖操练,赤壁之战后地人为了纪念刘备,就常将此大小山头堪称为“蜀山”(1981年县政府正式更名为“蜀山”)。到了宋朝岳飞奉令驻扎嘉鱼围剿农民起义军杨幺,并在蜀山上建有暸望台和城楼,后称“岳公城”。而到了明朝我县显豁有名的大崖山文人,时称“嘉鱼二李” 的著名理学家李承芳和李承箕两兄弟,却从著名的大崖山石室古洞游向了长江边的黄公山建台静养,教书育人,为什么他们不选择显豁有名的蜀山筑台,而是落脚黄公山建台,此山又有什么样的神秘色彩,使二李先生垂念,这得从二李的恩师陈献章说起。

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因少年随父迁移白沙村小庐山下居住,人称白沙先生,世称陈白沙。陈白沙为明代思想家、教育家、诗人、硕儒,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二十岁中秀才,同年秋考中举人,正统十三年考中副榜进士,景泰二年会试落弟,后拜江西吴与弼为师,半年而归,静坐读书,十年不出户悟道。成化二年复游太学入京至国子监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归养,著书立说,后世留有《白沙子全集》,并载入《四库全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再说“嘉鱼二李” 兄弟,明成化元年(1465)嘉鱼县八斗乡南花堂李家村文人李阜(字元,号鸥宾)入石室洞(今称仙人洞)中读书、讲学,阜之子李承芳、李承箕,李田(李阜兄)之子李承勋,都曾随李阜在西峤大崖观读书。兄弟间都会熟读四书五经, 也悟出了各自的求学之道。一时人文蔚起 , 走出五名进士, 若干名举人, 其中李承箕、李承芳以理学知名天下,他两的字名分别叫茂卿和世卿, 李承芳初号“半山公”, 后自号“东峤居士”,李承箕始号“西峤居士”,后又自号“大崖居士”。成化二十二年(1486),两人同时中举,弘治三年(1490),李承箕劝其兄入京会试举进士,拜官大理寺评事,自居真静所三年不出。李承芳入朝为官,李承箕不肯会试。则登涉山水拜广东江门陈白沙(献章)为师,专攻理学。

(二)

李承箕与白沙相处的日子里,登临吊古,投壶饮酒赋诗,纵论古今事。恩师白沙独无一语传道,只是投壶(用骰子投注作诗,是我国最早以注赌为输赢形式的记载)赋诗。终不及为学之方。久之世卿曰:“箕得之矣,凡学以言传非真传也。其有目击而道存者乎?”承箕有所悟,陈白沙暗自高兴,师徒感情极致深厚。在陈白沙的学子中,有位兵部尚书湛若水,初入京考上了进士,录入京城做官,毎位师兄都写一首诗表示贺喜,唯独李承箕的诗与众不同,诗云:“道由来儿奉母,得官今日母随儿。八千里路风波险,纵是胡麻也皱眉。” 就是这首诗感动了湛若水流了泪,即草疏奏于朝,求养亲,至八载亲终,然后出仕。所以,在陈白沙大师的心目中,李承箕是他一生中遇到的第一奇才,两人的感情更深,在《白沙子全集》中有近50余首诗歌都描述了与李承箕两兄弟的情意。后李承箕获得白沙的真传辞归,并隐居嘉鱼港口黄公山南麓禾场矶,筑台垂钓,绝意仕途。他的老师陈白沙先生专门为他的钓台题写了“黄公钓台”四个大字。李承箕将字制成巨匾,高悬于门楣。又驰书京城,促请他的兄长李承芳回乡隐居读书。李承芳此时仕途得意,已经官至大理寺副卿,得书后欣然曰:“吾将钓乎黄公之山”,遂挂冠而归。兄弟二人,读书渔樵(礁),课徒著述。此山因有“黄公钓台” 而远近闻名。一时朝野内外,贤臣墨豪,走书献词,甚至亲临此台,为嘉鱼留下了数篇墨宝。陈白沙特为《世卿还黄公山》作诗;“黄公椽子李家山,水国初归作看。杀在家兄弟好,一壶春酒对承颜。”文渊阁大学士王鳌撰文《黄公山钓台记》和诗,其诗为;“两李风高挽不回,巫山衡岳漫崔嵬。凭将一相怀人泪,洒向黄公旧钓台。自楚来吴几千里,五湖风月得炯游。乌林有鸟不安巢,闻有撑天赤壁高,我欲因之访遗迹,侧身南望首频搔。武昌西去是嘉鱼,纵有鱼来不寄书。林屋天高无去雁,他年何处问何如?” 黄公钓台后水灾毁于淸末。

大崖山本来已成为名门之石,李承箕为何要舍石伴水,隐居黄公山呢?恩师陈白沙虽沒有明教,李承箕又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舍家离开大崖名山而游迁于四维皆水的小小黄公山呢?这就是理学悟道的之深奥,这得从黄公山上的黄石公说起。

(三)

在秦末汉初时期有位名翁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学者,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暴之乱,隐居东海下邳(江苏省北部邳县)。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贬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给《素书》,后人称为天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在嘉鱼很早相传黄石公授了张良《素书》以后,就来到了此山修炼过,此山还有黄姑坟,后《三国》名将黄忠又在此山驻扎过,故名“黄公山”,现名黄公村。所以,黄公山的典故更比蜀山(当时还俗称万家山)传奇更早,而且有得道成仙的知觉,揽天下英雄之意,故而建室于“黄公钓台”。

“二李”兄弟名士隐归读书,引起人们的猜测,有人试问李承箕,你真的是在钓鱼吗?从前姜太公垂钓,而有周文王之遇,严子陵隐居垂钓而有汉光武帝刘秀的垂青。你之所钓,不会也是沽名钓誉吧?李承箕淡然回答:我所钓的,不在于鱼杆,也不在于鱼线,也不于鲔(鲟)、鳣之类,“终日钓焉,无所钓也”,我什么也没钓,也就是“空护一乐”而已。我钓鱼,连饵料都没有,哪来的鱼,鱼都没有,更别谈什么名与利喽。明大理寺卿李憭赞道;“咫尺黄公旧钓台,望

如若水隔蓬莱。乘风中秋至,得月云从赤壁开。堂聚德星占太史,酒同甘露进仙杯。人生奇会千秋少,独愧苏公两赋才。”

李承箕生于明景泰二年(1451),弘治五年(1492)年在港口黄公山筑室,时龄41岁,卒于弘治十八年(1505)二月二十日,享年54岁,在黄公山渡过了13年岁月。李承芳生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卒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五月十二日,终年53岁。两杰名豪终在五十三、四岁得道仙去。时明朝工部尚书吴廷举在《拜东峤先生墓》诗文中赞道:“一舸西湖破浪行,灸鸡絮酒酹先生。青蛇尚吐

生前气,乌石难埋死后名。杖马秪今多伏枥,嘉鱼于世孰争衡。我台欲对黄公筑,薄宦驰驱犹未能。”真是“黄公山下水长流,秀毓英贤可万秋。”笔者在此考证,明朝我县元明两朝名人武校尉及奉议大夫李英的二位夫人陈、张氏墓就葬于黄公山禾场矶坡上,其碑由其子县知名人士李德良(号西湖云隐)、李德庸(号斗室)等立,至今已有627年,现保存完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ebxpkqf.html

蜀茶湖畔黄公山传奇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