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响彻在记忆里的广播声

2018-10-01 14:06 作者:纵情山水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条条漫长的广播线,如一根根长满喇叭花似的蔓藤,从县城穿越乡村,进入农家的每一个庭院里。于是,寂寥的庭院里,便多了歌声和笑声。庄稼人从那小小的舌簧喇叭声中感知到了外面世界那诱人的精彩。

那时,村子里没有一台收音机,更没有电视机。村大队部院子里的一棵老槐树上绑着两只嘶哑了的高音喇叭,除了村长通知村、组干部开会和广播寻物启事外,偶尔也播放一些唱片,为村里增添了不少生机。

而今,40多年前我家的那个舌簧喇叭里的广播声,还依稀回响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我十几岁。父亲请人在我家的堂屋里安装上一个饭碗大小的舌簧喇叭。当天晚上喇叭里面播放的是戏曲节目。一家人就端着饭碗,围坐在喇叭下面专心的听,与戏中人同悲同喜。奶奶喜欢听戏,直到弟弟瞌睡在她的怀里,她仍然不肯离开那喇叭。就连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大伯,那天晚上都笑得前仰后合,连声说:“这东西,真是好……”                                   

每天清晨5点半左右,太阳还没有出来,喇叭里一曲《东方红》将我从睡中叫醒。于是,母亲开始起床,安排做饭。父亲一边打扫院子的卫生,一边听着播音员播报本县新闻,听着郭兰英的歌曲,刘兰芳的评书。父亲有时候就跟着哼起小曲来,美妙处听得家里那头正在吃草的老牛都停止了咀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亲喜欢听本县新闻,从喇叭里知道了很多外面的诸如用沼气做饭、收割机直接脱粒等新鲜事。我则更关心这小小喇叭幕后的事情。

父亲说,这声音是从县广播站传出来的。在距离我们很远的城里,有一班子专门写稿子和编稿子的记者和编辑,他们是全县最优秀的写作人才!记者呢,是无冕之王,到哪里去,领导们都不敢怠慢的。父亲还列举某乡某书记因为怠慢了一个记者,记者一篇批评稿子,在广播上一报道,第二天县里把书记就给免了!听得我恨不得立马就去当记者。父亲说,播音员是从全县语言表达最好的人中,百里挑一选出来的,吐字清晰,能说会道……

铺垫结束,父亲一本正经的问我,你想当什么?我不假思索的说:“当记者!都——当!”立刻把父亲逗乐了!

说真的,就是从那时起,在父亲的蛊惑下,我就迷上了当记者。只是特别不喜欢语文课,更害怕作文

父亲诱敌深入:“当记者就得先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如果能在县广播站发表文章,将来就很有希望当记者了!”有这个记者梦牵着我,我只得硬着头皮,老老实实的开始学写作文。每写一篇作文,就拿给父亲看,并仰着脸问他:“能发表吗?”父亲说:“暂时还不行,还需要修改!”

初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对我说:“让语文老师给你的作文打分吧。如果能得90分,就很有希望在广播站发表了。到那时,我带着你给广播站投稿去!”

就这样,有梦想在召唤,我不知不觉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60 分、65 分 、70分 、75……终于有一天我的作文得了90分!于是,父亲就买来稿纸,让我把作文誊写在稿纸上。然后,就带我去镇上的邮电所,把稿子寄往县广播站编辑部。谁料稿子一去便如石沉大海。父亲鼓励我说:“会有希望的。只要不断的写稿子,写出好稿子,广播站肯定能发表!再有90分的作文,咱们还要投,不能泄气哟!”

终于有一天,在我吃晚饭的时候,我清晰的听到广播里播出了我的散文!这让我惊喜!让我跳跃!听着自己的文章被播音员在广播中抑扬顿挫地朗诵着,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真的是难以表达的。那一,我兴奋得彻夜难眠……

后来,我陆陆续续地收到广播站寄来的2元、3元、5元的稿费汇款单,更让我喜出望外。

高中毕业后,我有个小小心愿就是想到县城的广播站看看。看看那里的编辑、记者、播音员们是怎样的工作着。终于有一天,我怀着朝圣似的敬意敲开了广播站总编室的大门,见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们。走进我心目中神圣的播音室,我几乎抑制不住自己砰砰的心跳……

这里,传递出了多少喜讯和希望。这里,带给父老乡亲们多少欢声和笑语。这里,放飞了我少年的梦想。这里,将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舞台!

劳作之余,我经常采写一些新闻稿件并创作出一些文学作品,大部分在县广播站发表,部分稿件还推荐到省、市电台播出。我也逐步成为全县业余作者队伍中的骨干力量,被县广播站聘请为特约记者。当记者证拿在我手中的那一刻,一种愤青壮士扬眉吐气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似乎从这一刻起就足以能够蔑视那些平日里对我等趾高气扬视而不见的任何权贵们了……而今回忆起当年自己那种初生牛犊的懵懂、轻浮、浅薄和狂妄,我总会赏给自己一个淡淡的嘲笑。

每年我都会应邀参加县里组织的新闻写作培训会、写作经验交流会、作家作品研讨会、文学创作表彰奖励会议。正是在这个圈子里,我结识了很多的文友。有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有今天调休过来的工人,有县、科级领导干部、企业家等社会名流。共同的志趣,共同的追求,把我们汇聚到这个充满快乐文化圈子来。这里没有贫穷富裕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世俗的阿谀奉和承趋炎附势。有的是对作品评论的直言不讳,有的是纯真友情和热情的帮助 ,有的是对新闻写作和文学艺术的共同追求!在这个圈子里即便是你是书记、局长、企业家这样的社会名流,我们都也可以兄弟相称,相互帮忙的。我蓦然回首,欣喜的发现丰富而活跃的人脉资源让自己如虎添翼,能量倍增,社交和办事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我知道这就是圈子的魅力!

1994年我被调入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先后在省、市和国家级新闻媒体、文学刊物发表作品300多篇,部分作品获得省、市和国家级奖励,而后我又走上了领导干部的岗位。我深知县广播站是我实现人生和事业飞跃的坚实跳板……

40多年来,收音机、电视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诞生,使作为古董级的舌簧喇叭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当年的广播站也已经被广播电台所取代。然而,作为历史进步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创造者,当年为广播事业呕心沥血的新闻工作者连同他们背后的舌簧喇叭,一定会深深地铭记在几代人的记忆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dxsskqf.html

响彻在记忆里的广播声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