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探访平遥古景“源池泉涌”

2020-07-14 10:14 作者:神龙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作者/山西冯恩启

源池泉涌,平遥古十二景之一。 康熙版《平遥县志》:“贺兰仙桥、市楼金井、凤栖台、于仙药迹、源池泉涌、婴溪晚照、超峰晓月、麓台叠翠。今益以四景合前为十二景。清虚仙迹、书院弦歌、河桥野望、仙观古柏。”

源池泉涌,为源池水发源地。康熙版《平遥县志》记:“源池水在县东南十五里,平地泉涌,其清可鉴,分流灌民田,北注中都,西入汾水,以源上有祠,故俗名源祠,每秋致祭。”

古人有诗曰:寒泉漱玉彻清流,曲转余波两岸秋。浪卷平原黄种熟,云迷沃野绿阴稠。池心带千洨碧,水面凝烟一镜幽。试问村墟勤岁叟,膏泥深处出珍馐。

透过史志诗篇,墨香悠然的文字,我们可看到寒泉漱玉、曲转余波、浪卷平原、云迷沃野、池心带雨、水面凝烟、泉水灌田、青禾绿浪、百花盛开、水鸟翔飞、鱼荡荷花、稻舞金鞭、柳花飘絮、牛羊逐草、村妇捣衣、丽女浣纱、木桥流影、宛若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

一直想去看看,曾经的源池泉涌,曾经的江南水乡,但总是无暇眷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20年6月25日上午,我们汾阳、平遥、介休、义四市(县)文友,考察完岳壁乡西源祠村西堡李宏龄故居,开车

去探访平遥古十二景排名第五的“源池泉涌”。古景遗址不远,就在西源祠村东沟里。同行的原史志办主人,文化学者张中伟说:在上世纪50年代兴修水利时,因在不远处的梁村开凿深井,破坏了深层地质构造,致使泉水断流。

唉!美丽的神泉,我们来迟了!

车停在泉池附近,看着杂草丛生,野鸟飞起的“源池”古景地,一种凄然之情涌上心头。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源泉,早已被人们遗忘,只在发黄的县志,古诗里一脉情深地滋润着文人墨客的心田,提供给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

人们认为:有山无水为枯山, 有山有水为灵山。沟有水,为灵沟,沟无水,为枯沟。但我们看到阔大的源池沟里,却是满沟的玉米田一望无边,沟边草木葱茏。源池泉断流了,张中伟先生说:“附近的深井水,却以很大流速。为人们提供着食用水和灌溉着沟梁农田”。

青青的山岗, 幽幽的沟壑,潺潺的流水,清新的空气,飘渺的云岚水雾,清脆的蝉鸣鸟叫,安然的乡野风光,永远是我们这些文人书客喜的地方。

中国人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源祠村人在此建村,用源池水灌溉种地,一代代繁衍生息,饱受泉水之恩惠。所以他们在泉水奔涌处修筑泉池。也在源池东北方大约100米处的沟梁上建有“源池神庙”以祭祀泉神。

庙门前挂有一牌,上书:“源神庙位于平遥梁村南一公里,因祭祀源池古泉神而建。始建于皇庆元年,是平遥八大景之一‘源池泉涌’的附设庙宇,该庙在封建社会是由县令亲自祭祀的寺庙之一。占地面积约3000平米,由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由戏台、钟鼓楼、山门组成;第二进为斋堂、福堂、中殿;第三进东为碑楼禅院,西为常驻田。每年农历三月月初二为源神庙会”。从文字中可知神庙大体格局规模。

从神庙残存遗址看,庙坐北朝南,山门为多层砖、瓦、木斗拱,双檐顶建筑。檐顶灰瓦破落,但木拱结构依然完好。铆合严密紧凑的斗拱,支撑着沉重的房顶,头大身弱,门砖破裂,危势逼人。我们都惊叹到:在这乡间辟野,有如此门楼建筑,真乃遗存中华建筑瑰宝啊!我们握手合影,怕此去再来,就看不到了!

山门对面有戏台,但戏院被进村柏油路隔断,戏台孤处路南。源池断流,神庙也随之荒废。满院的杂草几米高,乱长的树木,覆盖了残垣断壁。大家都进去看,而我却没有进去,总想留下对源池神庙念想,盼望庙宇修复后,再去祭拜回归的神灵。

坐在离去的车里,回望沟上苍老的古堡和沟中断流的神泉遗址处,风光依旧迷人。不由我吟诵到:青山万里荡雄风,绿色漫天贯古今。多少传奇成佳话,沧桑几度总关情。我们爱这块土地,爱生养我们的家园,不管是贫瘠还是富奢。车窗外起伏的山丘,高架的桥梁,弯曲的公路,从我们飞奔的车前流过,但美丽的山村景色,却感一程比一程美!

2020一7一14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dlsbkqf.html

探访平遥古景“源池泉涌”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