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系农业十年耕耘

2019-09-22 09:57 作者:王龙生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心系农业十年耕耘

找王宏采访,实费周折,老说“没什么可写的”,婉言谢绝。我想:既然被评为第二届新疆新闻界“二十佳”,怎么能没什么可写的呢?几经缠磨,总算访成。

王宏,高个儿,戴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性格有点内向。1987年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领导让他跑农口,他二话没说, 一干就是10年,足迹几乎遍及天山南北。他常年下农村,跑牧区,扎基层,像一只不倦的燕,勤飞寻常农家,了解民情,采集素材,利用手中的笔和话筒,反映农民的心声和要求。1993年,乌鲁木齐县一家农民办的乡镇企业新上一个项目。由于所谓开工手续不全,被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勒令停工并罚款。王宏得知此事,忧心如焚,立即和同事一起去有关部门采访,几次碰钉子,遭拒绝。费了许多口舌,才说动了有关人员提供真实情况。回来后,他日以继奋笔疾书,赶写出连续报道《一份农民的检查书》。播出后,引起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农民含泪感激:“多亏电台记者鼎力相助,要不,就惨了!”事后,王宏还得到了自治区乡镇企业局的特别嘉奖。

这一年,王宏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地方给棉农摊派各种各样费用,提留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收购棉花时压级压价,引起广大棉农的强烈不满,有的棉

农干脆毁苗改种其他作物。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王宏愤而动笔写了一篇反映农民负担过重的录音报道。广播后,广大棉农拍手称快,感谢电台记者说出了自已心里话。

在长期深入农村基层采访中,王宏既注意微观又能从宏观上把握农业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他采写的新闻述评《粮食面积锐减,一个令人警觉的信号》,和同事共同采写的录音述评《重振畜牧业雄风》、连续报道《菜篮子忧思录》等稿子,引起自冶区领导的关注,有的被选调到自冶区党委常委会上播放,有的被自冶区人民政府印成《通报》,下发到全疆各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新疆农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条件比较艰苦,采访难度大。王宏却认为,条件越艰苦,越能磨练人。1991年天,在拜城县山区克孜尔水库工地,炎炎烈日晒脱了他脸上一层皮。他顶着肆虐的风沙,时而登上大坝采访水利专家,时而钻进涵洞目睹打钻的艰险,写出了真实感人的新闻特写《钢铁猛土锁蛟龙》,使奋战在水利工地的各族干部群众深受鼓舞。

盛夏酷暑,在火洲吐鲁番难得见到外地记者的踪影。明知火洲热,偏向火盆去。王宏10年中有6个夏天去火洲采访。白天,他冒着45度高温,头顶似火骄阳,脚踩滚烫土地,深人田间地头采访。夜晚,热气蒸腾,蚊虫叮咬,他的笔仍在稿纸上沙沙走着,涔涔汗水滴湿的方格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一篇篇优质稿件就这样诞生了。有一次,他突发高烧,头疼难忍,腹泻不止,当地领导要派车送他回电台。他却说:“没事,过一会就好了。”硬是抱病坚持采访写稿近一个月,直到圆满完成任务才返回电台。有时,他出差刚回电台,还没来得及放下提包,办公桌上电话铃响,传来紧急采访任务,他连口水也没顾上喝,又毫不犹豫地出发了。

一分耕耘换来一分收获。10年来,王宏有十几篇作品在全国和自治区获奖。他本人连续3年被自冶区党委、人民政府评为“自冶区农业、农村、农民报道先进个人”。1994年王宏被提升为新闻部副主任。可他依然心系农业,笔耕不辍,积极参与农业报道,策划实施了“振兴乡镇企业”、“丰收杯”等征文活动,受到电台和自治区农口领导的好评。 1997年5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dicpkqf.html

心系农业十年耕耘的评论 (共 3 条)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