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进《邮仔乡愁》,让我们感受作家的情怀

2018-05-15 16:52 作者:叶华君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这个五月初,我收到了金堂作家刘元兵老师出版的文集《邮仔乡愁》。翻开带着墨香的书页,看到刘老师赠书的签名,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刘老师的那份真诚,也油然而生了感动

刘元兵老师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作家,一直笔耕不缀,此书收录了刘老师近几年的优秀作品。刘老师也是一个非常感恩的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自己家乡金堂为题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眷念和热,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感恩。

刘元兵老师之所以将此文集命名为《邮仔乡愁》,他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我是从事邮电、邮政事业的人,在庞大的有邮电、邮政队伍里,我也就是一个小兵,因而自称为邮仔。文中收录了我的大量的故乡、故土以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画面,浸润着我的浓浓乡愁。”

我与刘老师的结识源于江山文学网,他的网名叫贤者无忧。仅从这个网名就能感觉到刘老师那份豁达的性情和宁静致远的胸怀。作为一名编辑,《邮仔乡愁》里很多篇文,我都为刘老师编辑点评过,仅录于此也算是对刘老师作品的浅薄推广,引导更多的读者去品味。

一、散文父亲的鸡公车》

《邮仔乡愁》第48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编者按:我作为农村人,对鸡公车再熟悉不过来。鸡公车成本造价低,又能承重,而且使用非常灵,在那些乡间小路运送货物非常使用。作者文章通过在老宅无意发现父亲当年遗留下来的鸡公车开篇,包含深情回忆了一家人当年走过的艰辛岁月,鸡公车在那个年月对我们那个困难的家庭功不可没,作为交通工具,它跟着父亲帮人运量拉货,养活了我们全家,它其实承载了那段历史,镌刻了那段辛酸的记忆,忆苦思甜,让我们更珍惜现在幸福生活吧。【编辑:叶华君】

二、散文《母亲与布鞋》

《邮仔乡愁》第102页。

编者按:看完文章想起我的母亲做布鞋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做布鞋不仅是功夫活,且需要很多技巧,这样做出的布鞋漂亮美观穿着舒适,走在路上,内心无比的温暖幸福。母亲在煤油灯下认真纳鞋底做布鞋的镜头深深印刻在脑海中,穿着的每双布鞋都格外的注意和珍惜,这不是普通的布鞋,而是母亲的血汗,包含着伟大的母爱。作者详细的叙述母亲做布鞋的情景,让大家看到一双布鞋背后付出的诸多辛苦,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感恩和浓浓的爱!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更要记得忆苦思甜,回味过去生活,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警惕大肆挥霍。一双手工布鞋折射出一份人生道理,在人生中每一步都要走的认真踏实,而不是追求昙花一现。朴质的文笔,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真情,行文流畅,道出一份浓浓的母爱。【编辑:叶华君】

三、散文《母亲的豆花》

《邮仔乡愁》第100页。

编者按:文章开篇讲述“我”来到金山公园散步,一阵卖豆花的叫卖声吸引了“我”,“我”就买了一碗豆花吃,吃着豆花就自然地引出后文,回忆在自己小时候,母亲亲自在自家的土地上种黄豆,成熟了收割黄豆到母亲亲自做豆腐、豆花的过程,那个时候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我”感觉到亲情母爱,很幸福。文章文笔细腻,字里行间充满情深,让人感动!【编辑:叶华君】

四、散文《犹忆当年“扁担亲”》

《邮仔乡愁》第121页。

编者按:文章开篇讲述了在阳三月,风和日丽,鲜花绽放的清明前夕,作者我回到故乡给逝去的亲人扫墓,不期而遇了儿时的同伴、隔房的桂英妹儿,光阴荏苒,她的孩子已经长成帅小伙叫作者舅舅了。接下来,勾起了作者的回忆,远去的往事又历历在目。桂英妹儿与作者住在一个大院,从小一起玩耍,一起捡柴,一起割猪草。甚至吃饭都在一起,算得上真正的青梅竹马,形同亲兄妹,感情至深。可是她家弟兄姊妹多,家境的困难让她早早的辍学帮助父母干农活。最不幸的是,因为贫困桂英妹儿的哥哥讨不上媳妇,家里竟然通过换亲(也就是作者说的扁担亲)把她嫁给了长她17岁的男人,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桂英妹儿修了楼房,也买了车,两个儿子都结婚了还当了奶奶,家庭非常幸福,作者非常欣慰。文章语言朴实生动流畅,非常的接地气,通过对当地农村“扁担亲”的回顾,有力地揭示和批判了那些陋习,引人深省。【编辑:叶华君】

刘元兵老师的作品还很多,这里不能一一荐举。乡情和亲情是刘元兵老师永恒的主题,很多作品文风朴实自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让人深深感触作家的那份情怀,我们也期待刘元兵老师在以后能创作出更多的乡土作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cvdrkqf.html

走进《邮仔乡愁》,让我们感受作家的情怀的评论 (共 8 条)

  • 淡了红颜
  • 天涯歌女
  • 紫燕之约
  • 春暖花开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 王东强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