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草庵和它的朴树

2018-07-20 01:15 作者:锦秋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晋江的万石山,因有摩尼光佛而香客、游人接踵而至。你若来过晋江草庵,或许会知道摩尼光佛就趺坐在这古寺中。

它一眼望去,小小的庵门亮起一个小世界,那两株为陪伴它而等候数百年的圆柏,于沧桑中潜生奇崛、苍劲的虬枝,照焕岁月的光芒。之时,等风来,等小飘洒,一股梅花的香迎了过来,拂过行人的肩,贴着它,泛出温润的笑意和光,让人也心生端庄与慈祥。还有那古井、亭子、石径、山石、果树等交叉环绕,似乎只有赞叹才能应景了。

设若携一身惶灼而来,在这幽僻之处清凉,沉潜时光,再轻松而去,应是畅然。而对于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如我,大抵因可便宜观赏而更多感觉到了寡淡、不稀奇。

诚然,草庵仍是我时常光顾的所在。

清明节的那个周末,为了陪儿子完成一篇登山日记,我们又去了草庵。依然先是在庵前的空地上停留、四处张望,继而复入寺中瞻仰摩尼光佛的尊座,读读石柱上的对联,做若有引动之状。

从草庵寺的小门踅出后,可见一小块平坦的空地。这空地不大,颇像一双并靠摊开的手,要为你开启了一扇登山的大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古寺的墙体上沉淀着褐色的年华,与山石上忧郁的青苔连成一面别致的墙。那灰白的燕尾脊向上一勾,满山的青绿仿佛正向你缓缓流来。它流过突兀的巨石,映衬出一个红色的大“心”字石刻;流过细密而不规则堆砌的石头,分出狭窄、高低的安置;流过曲折的石阶,让石栏杆的白色越发得清醒。

行路。初极狭,转过数十个台阶,便登上一个小平台。几株小叶榕俨然入山的守卫,从两侧的巨石中赫然挺立,也安然地开枝散叶,错落天光。那些不知名的树和野草高低纷呈,有的还开出一朵朵小花,点缀着山色,温柔心境。

孩童的天性也许更接近自然。儿子满面春风,一会儿忙着爬上爬下,一会儿照相留念。遇到未识的花草,他就用手机软件进行识别,而后哇哇一堆乱语。

行至山中约三百米处,需经过一个石楼梯。那是一个两侧夹着铁栏杆的石楼梯,一看就知道智慧的工匠依山造型,循着山势造出它蜿蜒而上的身段。细看,石板上还留着不少向下的凿口,终日被踩踏的石板似乎也不那么单调了,像是要为你卸去几分登山时步履的沉重。

自古以来,清明时节好踏青。此时,若是行色匆匆,也许你就与一个好光景失之交臂了。在这石楼梯右侧的拐角处,有数块大石盘卧如睡,其前杂树枝蔓自横,新绿优游。

这杂陈之中,有一株已躺下的合欢树。说它是枯枝也无妨,光溜溜的枝干叉开,像是一把被平放的弹弓。也可以说它奇特地生长着,一些细小的枝头上还冒着一团团绿气,仿佛想告诉你生机还在这里。

你瞧,还有一株与众不同的树。我说不出它的名字,只是觉得似曾相识。它就立在那个犄角旮旯里,竖起枝干与身后被截开的巨石平行地往上窜,又从树干上伸出一只只手来,指向四面八方。有趣的是,两三处比邻巨石的树枝,如同有种沟通后的默契,斜斜而上而又弯出弧度,在靠近石头的地方开出枝杈,探望着远处,撑开一方庇荫的天地。那些叶子一定是听到了召唤,纷纷绽开卵形的脸,泛起纤细的叶脉和锯齿状的轮廓,勾勒点点笑意。

诗中说:“清明时节雨纷纷”,雨还没有来临,倒是风来得更勤些,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况味。虽是阴天,总有一些光亮吸你的眼。不必凝视,你看那树的枝柔柔地摆动,跳跃微光。

自然的灵性是充沛而绵长的。就像那棵树,只是和它对了眼,便觉得心在驿动。于是,我也试着用手机软件识别它。屏幕上跳出它的图片,及如此熟悉名字:朴树。

对于朴树我是陌生的,只模糊地听过前种朴树、后栽榉树的“前仆后继”谐音寓意。巧合的是,这朴树正好长在上山路的近处,是刻意的安排,还是偶然的落定呢?不管如何,它就那样安之若素地站在那个拐角,仰望着万石山的云卷云舒,也俯瞰着古寺中的袅袅香烟。

我也曾想,草庵静安于此处,和诸多名刹古寺的择址有着不少相似的因素,是从偶然走向了必然。而今,它散发出动人的气息和意味,接引着世人的慈悲与善良。也许,在数百年前那个劫难横行的时代,它和这方土地上的生灵早已选择了相濡以沫的方式,不断地交融,气脉相通。

不少朋友对我说:你们晋江人拼敢赢。其实这也不尽然。我们的先人衣冠南渡,把生存与机遇的抉择注入血脉中,让我们在一个个有形与无形的大海的风头浪尖上可以承袭、迸发。而当我们回归到生活的小日子里时,也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草庵那听风沐雨的静默里,回到了朴树那寂然而立的素朴平淡中。

一个草庵,一株朴树,也都有晋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cmgskqf.html

草庵和它的朴树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