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管漫卷千秋词

2019-03-29 10:29 作者:童言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管漫卷千秋词

陈德民喜欢饮茶,而且家中常备有好茶。茶道手法就像他的画笔一样娴熟,友人多以为他是南方人,可能因为他善于品茶和吴门画风的缘故。画室不光书画多,花草盆景也多,都长得很精神,很自然,叶片碧绿,花开的也繁茂。这些花草可能是由夫人李慕打理,也许是他画后消遣,但我没有亲见。我猜想,他创作时,从这些花草中汲取灵感肯定是有的。比如他的写意花,为了表现鲜明的个性,抒发感受强烈,甚至于可以夸张到变形,即充分继承了传统,又按照自己的艺术个性,强化了笔墨节奏,极尽轻重、浓淡、干湿、虚实对比之妙。一花一世界,可能是司弄花草的心得吧!

我是陈德民画室的常客,断然不是为了艺术收藏,大都是饮茶、观画,用我妻子的话说:“装模作样,故作风雅”。

饮茶间,巧遇金穗园林校长许女士和友人来访,为乔迁新校址的办公室布置事宜向陈德民请教。许女士同样对他的为人和画品大加赞赏。说他作品不依附于市场,画风具有时代话语表现力,而陈院长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主题话语俏皮的注入在作品中,传达一种健康的美。

陈德民作品大多以历史女性、现代女性为题材,集中表现女性美。不管外在题材是什么,他都能抓住女性命题,绘画作品也就有了刚柔相济的功能,人性也就具有了悄然渗透的理由。《回归》就是例证,以蔡文姬归汉的典故,撷取单一画面,重点强调临行情节。画面中看到蔡文姬的表情非常凝重,背景衬以南飞的大雁,似乎被“回乡”、“别离”两种情绪所纠缠,又喜又悲,欲语还休。蔡文姬的斗篷、书卷、伺女的衣裙、古琴,一应人物服饰描绘细腻。外围的大漠、芨芨草、骆驼刺、红柳、着色黯淡而形象荒凉。嘶鸣的骆驼,间杂着驼铃声声如歌似泣,浓笔重彩恣意渲染浓浓的离情和记忆中的思绪,同时可见画家隐隐寄托着一种“丝路”情愫。

他创作的《赏梅图》,绘就高髻簪花女子,右手轻抚梅花,身体略倾,仿佛闻到淡淡花香,双眸流露出无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庄,眉目和发髻钩勒精细,晕染匀整,圆细流利;梅花枝干线条遒劲,亦刚亦柔,工笔和写意共存,赏梅图中女性古典美和现代女子的曲线美跃然纸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怜香惜玉,可能是他的优点,我能从他的夫人李慕温婉优雅的笑容里看到这点。由于夫人的出现,开启了别具一格婉约画风,且日臻成熟和稳重,或许是他经过随伺病床上的老父多年直至逝去,使他画风艰难而美丽的苏醒过程。总之后来时间,红袖添香,灯烛光鲜,使他进入创作的旺盛期。

寂寞之后的《访客》《胡杨女人》《龟兹巴扎情》《秋风画扇》《牧羊姑娘》《哈萨克新娘》《阿曼尼沙汗》等作品一幅接着一幅,幅幅另人眼前一亮。真可谓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云蒸霞蔚。这一时期许多画作为报刊杂志选用,新疆电视台也做了专题报道。

先前,我曾在小说《老街学究》中的“学究陈先生”形象,就是以他为原型幻化出来的人物:“ 陈先生是街上的老住户,戴一副夹鼻眼镜,一径的斯斯文文,在一所学校做教员。他无需开口,也不必抬头,你一看,不容问,就知道了人家知书达理,生就一副读书人的体面长相。时不时应了街坊邻居,写个信,打个证明借据什么的,有时给开门店的掌柜书一幅对联,也有上门求“寿”字的,先生从不计较润笔咨费,只要道一声:“谢谢先生”就成,先生必回一句“不碍的”!街坊邻里多以先生为楷模,劝导激励后人”。

真正的陈德民,生于1960年,现任新疆丝路书画院院长,是先生,但不戴眼镜,也算不得老学究,而是现代画家。由于侵染书画多年,与实际年龄看起来要年轻许多。他是地道的新疆人,从小钟情于绘画,深得吴门画院院长王锡麟的亲传。他擅长历史题材,主攻仕女画,其工笔花鸟写意尤为上乘之作。上门求画者如过江之鲫,他不吝笔墨,是真实版的陈先生。

我拿陈德民做老街学究的化身,闲聊中告诉他这个故事,他很乐意做这样一个“学究”。

在我认识他之前总觉得画家要么是学究式的,要么就是风流雅致的。基于这种学究与雅致之后再来欣赏《庭院深深》,也就别有一种情趣。黄昏后,一个极为宁静的深宅大院,深窗幽闭与身后。纤纤女子,低眉静思,一袭青衣,素手轻拿画扇与竹下,风吹竹影摇曳,有愈宣俞静的氛围,让人心生怜。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裙裾褶皱自然,矜衽设色浓艳,服饰上的花纹,都刻划得十分精细。我觉得这幅作品极为雅致。

品读《在那遥远的地方》时,感觉到一种信息,画里的牧羊姑娘,阔大华美的藏袍下掩饰不住她健康优美的体态,造型准确,比例匀称,沿袭他一贯人物工细的特点,继承了吴门工笔重彩传统。身后山丘羊群,脚下一花一草兼用写意笔法,顿挫婉转,技法精工,尤其细节刻画,一丝不苟,颇具新意。

他说,一件作品体现画家情感和境界自然是有的,但不要把画家本身过于理想化了,完美化了。就像袅袅炊烟是美的,你一定在想,这个画家非常浪漫,其实我告诉你,那个画家本身是在土锅土灶面前做饭的乡下农妇。画家没有传闻中的风雅,大多是枯燥的。早期要苦读研习临摹古人,披阅历练十余载,乃至数十年,成名成家,绝非一日之功。这让我想起新疆的瓜果,由于早晚气温低,温差大,成熟期长。恰恰因此,收获时的果实就特别大、特别甜,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不管是早期的幼稚、青涩、豪情,还是现在的深思、凝练,都经历了摸索和梳理,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毕竟为很多暗淡了的历史重新挽回了大众审美的可能,这一点毋庸置疑。

陈德民崇拜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坛巨匠,他说起来总是激情满满,画坛趣闻逸事如数家珍,另听者折服。当代许多书画界老师朋友也因他而与我认识,如冯大同、李继森、石抱、宋先良、赖明秀、董德琴、田等著名书画家。

陈德民很好客,没有授课时,每天来访者不断。有作家、书法家、画家、诗人、企业家,收藏家,学画的、慕名求画的,他都热情相待,且相谈甚欢。我亲见88岁的张丽清老人,带来十余幅画稿,要他润色改稿。他十分耐心,边讲边改,条理清晰,让人易于领会。张丽清老人精神矍铄,痴迷国画,随陈德民习画三年,进步之快匪夷所思。

陈德民重情重义,念念不忘学院前任院长、前辈,恩师如:白应东、舒光、李淑平、闵荫南、席时珞、王锡麟等,每年年会都要邀请,每逢寿诞必前往祝贺。同时又不遗余力地壮大学院,兴奋的像一个大男孩去认识一个个新发现、结识新知,培育桃李遍及天下。缘于他的知名度和工作性质,使社会各界老友新知范围非常大。记得2012年,由他发起全国九省市十三家书画院145名大师挥毫泼墨,绘制出一幅《盛世博湖福鱼图》,画卷全长580米,影响极大,社会反响强烈。

对于学院事务,他的观点鲜明,也很宽容。他认为作为院长,就得学会付出,学会牺牲,没有必要让大家服从自己,但可以引导大家服从艺术家的良心。近年来,他也会呼朋唤友,由他出面大都会欣然而至,共同举办文化学术交流、“公益心义卖情”、“慰问援疆干部”、“送文化下乡”、“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公益系列活动,显然比不得前人风流雅致那么纯粹,但社会意义,社会价值却是无法比拟的。他认为,通过学院的公益项目,能将爱心送给真正需要的人。希望能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将他们的爱心散播出去,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此种“仁人爱心”不也是一种风流雅致么?

一间画室,是一个宁静的世界,恍如有山谷,有草原,有飞鸟鸣禽,有秋实,有山水大自然流动琴弦的徽音。当这些声音交集过后的韵律,汇集到画家的笔墨上,粉彩上,宣纸上,形成画家思想和精神世界的回音。

画者之所以能称为画家的,都具备一定的天赋和成就。而作品是画家艺术生涯的唯一证明,也是画家的精神产物。

既然以饮茶开始,也就借用《茶艺》之语作结:“见主人沏茶之细致,可静观主人之诚心;斟茶之优雅,可尽现待茶友之净洁。茶艺之神韵,让人瞬间感恩于自然的无私,连结客人,主人的情谊,让在座诸位有一种人,茶,水,和谐美妙”。有朋友如斯,我之幸矣!

陈德民:现任新疆丝路书画院院长,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新疆美协会员,专业画家,客座教授。作品多以历史、古代女性、现代女性为题材,被誉为“美女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览,多次获奖并被名家收藏。新疆电视台对此做过专访,部分作品被多家报刊杂志、作品集收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cjzpkqf.html

一管漫卷千秋词的评论 (共 4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