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舎下徐家的传说

2019-01-01 11:12 作者:鄱湖小草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舎下徐家村的传说

舎下徐家村是苏山乡政府所在地。是乡村一级的首府,是我乡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

小时候,常随父亲去舎下小镇看看热闹。

当登上高高的黄猫岭山顶时,舎下以及周边各村的景观尽收眼底。这时,父亲总是指给我看,‘这方圆几里,多像一个圆盆。据说是叫聚宝盆的风水宝地,舎下徐家在聚宝盆正中,最能聚财旺丁啰。’

接下来,他就简略地叙说这村的传说。说是姓徐的秀才看中了这块宝地,就叫老婆向他父亲借这块地盘做点生意。这父亲老人就不加思索地随女儿的意思,写了一张给十年的借条。回去后,自己将借条中的‘十’字头上加一撇,‘十’字成了‘千’字。于是就变成了借千年的借条了。

这个有趣的故事,一直在我脑海里有个印象,只是,没有具体细节,原委始末。现在想写这个故事,也一直无从着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些天,或阴或小的,很冷。

前天是星期六,学校补课,好放元旦节假。下午,我把孙子送到学校,就溜达到步行街的花园里。这里原本是热闹非凡的地方。一些监护孩子学习的爷爷奶奶们,空闲时间,都来这里跳舞啦,唱歌啦,玩玩牌棋啦,蛮有兴趣的。今天是静悄悄的,更显清冷。一会,舎下村的徐海明也来了。我开玩笑地问:

“怎么没下棋?”

“这么冷天,谁来下?”

这时,我脑子忽然一闪:今天是个好机会,问问舎下村的老故事吧。于是转过话题,重翻故事始末。

老徐说:“这个故事,你们只知梗概,我们才知原委。”于是他就原原本本的讲述了这个有趣的故事。

舎下祖婆原是袁凡桥头村袁家女,该村是个中等村落,她父亲也算是一方大财主。祖宗当时是个小秀才,教教私塾,也很懂风水学。他相中了岳父桥头港边一片畈地。其时岳父年已老,且体弱多病,于是,就叫老婆常去父亲那里,问问茶水之类事情,多多表现出心。祖婆真的天天跑去看她的父亲。父亲觉得女儿很暖心,又有点心疼女儿(彭埠桥到袁凡桥有八九里,天天跑,确实难啊)。这时祖婆就开口说:

“桥头畈几块地借给我十年,在那安个舎屋。这样就能天天伺候您老了,也顺便在那做点生意。”

“那你就随便安个舎屋,不用借了。”

“不行呀,怕哥哥闹事。”

随即,祖婆就摆开文房四宝,磨起墨来。父亲也就按照女儿的意思,写了借地皮给女儿十年的借据。祖婆收好借据,马上回家。

祖婆离开才一会,其哥哥回到家。见父亲床头案还摆了文房四宝,就劝说父亲‘不要写什么东西啦,病了,就该好好休息’。父亲这才说明是怎么回事。这位哥哥也是个才子,细细一想,估计妹妹很可能有个什么企图。立马出去追赶。在陶家岭赶上了祖婆,要她交出借据。呵,祖婆心细如发,早有防备,把它藏在发髻里。她不慌不忙地把能藏的地方都翻开看,说,‘借据是写了,后来想想,既然是父女、兄妹,用就用呗,要什么借据?所以我出门就撕了丢了’。这位哥哥没有要到借据,也就悻悻而去了。

几天后,祖婆真的动手在这地皮上切土砖,搭舎屋安家。祖婆也真的做起杂货小生意,祖宗还教私塾。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祖婆一直在这里住下了,就是不搬走。而且,徐家的儿孙多起来了,土砖舎屋也多起来了。也打过多次官司(因为打官司出现的借据是千年期限),县老爷说:

“这实际上是你家老爷子的遗嘱,千年期限,这地盘就是给他女儿的。这官司已成定局,无需再议!”

袁凡桥的人气得也没有办法了。

大概到明末吧,舎下人繁盛起来了,财源也滚滚来,准备建立正规村庄了。不过还是在秘密中进行。买来的杉木放在柏树徐家(袁安桥的邻村,与舎下是同宗同祖)。先是木工出料,据说有四十八根枫树大梁,出一根梁就沉在柏树村门口塘水底下,掩人耳目嘛。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了,才召集当地八屋同宗徐家的青壮年,声势浩大,强行建村:定向、奠基石、树碟、砌墙,一气呵成。四十八栋新屋,个把月时间完工了。一个崭新的很有气派的大村庄,在舎下建起来了!

袁凡桥的人不甘心,明地搞不了,暗地里还是想搞点报复。请来高明地仙,指点破风水法。地仙叫装碓臼舂米。舎下人发现后,也找来好地仙,请求破解法。地仙查看了一番后,叫舎下人改港——装水箭(俗称杀水)。原来水道是弯弯的流向谢湖,现在是笔直地射向袁凡桥村后,再转急弯流到谢湖。呵。封建社会嘛,都是这样,很讲究迷信。灵验不灵验,那是另回事。呵,运气这东西也是碰!有句歌词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拼才会赢。这是真理!袁凡桥的村子小,受气,心情不好,事情自然不顺。最后几户就干脆搬走了,就是现在的大畈袁家村。袁家搬迁到那后,发展得也不错,也有几百人吧。

舎下村的地盘横直差不多有两里路,在乡村落中算最大的。四周是山,名符其实的盆地,舎下处在盘底中央。一条小溪汇合苏山、老山下来的泉水,远远地缓缓地绕着,村落东南边沿流淌,四季不断,清澈见底。小溪里宝石似的鹅卵石,像满天的繁星,随着溪水熠熠闪光,更显溪水纯清;那些串在小溪上的洗衣方格条石,那阿娜多姿的岸柳,又像是溪水吟唱的忠实听众,日陪伴,不离不弃。

沿溪的村西南,有一条略显弯曲的长长的街道,一直延伸到北头官厅(祖堂)。官厅门前有口塘,塘前有个大大的草滩,像个赛马场。戏团,外来马戏,都在这里表演。当时的最高学府——完小就在官厅靠北的旁边,我就是在那所小学毕业的。村南有口大大的长塘,塘四周是环形的麻石晒滩。塘南边有一片屋,屋面向溪,屋背靠塘;塘北边是大片屋,坐北朝南,是村的主体;大塘的东头又有一口小塘,围着小塘半边,又是小片屋。我感觉,舎下好像是由四五个小村组合而成的大村。

可能是战争啦,岁月的磨损,村里有些屋基残骸空地,显得不很规则,有点像中国鸡形地图似的。规模还是很大,有商场、有食品组、有小摊铺、有饭店、有收购站、有医院、有学校•••四面八方的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是个乡镇大闹市。

现在的规模更是不得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取代了老屋场,乡村变成了现代化的乡镇。以乡政府大院为中心,重点建设向南转移。有宽阔的广场,有多个贸易商场,宽阔的门市大街面,有现代化医院,还有贸易百米大街,现代化的农业信用社。特别是与袁多公里联通的马路两边,高楼大厦一栋连接一栋,直到学舎古村,七八里长的宽阔大道成了现代化的街面。酒楼,超市,各种修理厂铺,摩托车商铺,电动车商铺,还有一片一片的矿石加工厂••••••八九十年代县城的规模怕是没有这么大的吧?

可能真的有些地脉一说。舎下徐家读书风气很浓,人才辈出,代代都有许多人在外为官。村里的祖堂(官厅)就是做官的人出钱做的,没要村民一分钱,而且非常气派,任何地方的祖堂都无可伦比。

民国时有个日本留学生叫徐少鹤,日本鬼子对他都敬畏三分。鬼子横行的时候,他对百姓,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再说我所知道的老一辈吧,徐庭玉老师可算是当地的文学泰斗;徐振老师很有艺术天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是绘画,如果是条件稍稍好点,很有可能成为大师级的画家,可惜了;还有老干部徐义龙,精明能干,口齿伶俐,又不失中正••••••

舎下村——我们的乡镇,现在真的大发展了。这里,能不是风水宝地?!

2018年12月31日初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bgipkqf.html

舎下徐家的传说的评论 (共 2 条)

  • 倪(蔡美军)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