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实文学《看不见硝烟的战斗》(原创)

2019-12-15 16:05 作者:文教--徐军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徐 军

路溪禾洞村客家围的村文化室,原是一栋30多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平房,当时是堡垒户陈显发的家。其实多年前,在这个并不起眼的房子里,曾经进行过几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那是在1944年12月的一天晚上,路溪禾洞村客家围,陈显发家中一个隐蔽的房间里,陈显发等几个人正围在一个长40多厘米,宽30多厘米,高10多厘米的木箱子前。看着白纸放进箱子刻印了文字出来,大家的神情都有点兴奋、有点激动,原来,这就是部队专门配给交通站的一台油印机。陈显发的家,就是东江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的秘密交通站,陈显发为站长。

交通站除了担负联络、搜集、传递情报的任务,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印发宣传资料。这是交通站成立后的第一次油印宣传,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油印机,所以都显得小心翼翼的,看到印刷出来的资料,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交通站中只有陈显发是本村人,熟悉当地的地形,于是趁着黑他走村串巷把宣传资料送到了各个联络点,第二天就传到群众手中。在日伪的残酷压榨下,许许多多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奋起抗争,他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当时全国抗战的形势,以及东江纵队的抗战信息战况。这些宣传资料的出现,照亮了他们前进的方向,指引着更多的人起来反抗日伪的压迫。

就这样,通过这个交通站印刷出来的宣传资料源源不断地派发到群众手中,日子一久,便引起了日伪机关的注意。一天,陈显发正和交通员商量要印刷的资料,突然听到一位村民大喊道:“伪军来了!”陈显发出门一看,发现伪军已经摸进村进村,正挨家挨户搜查着什么,陈显发想到敌人可能是冲着油印机来的。马上进屋告诉交通员说有敌人进村搜查了,让他们带着油印机从后门往后山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同志们撤退后,陈显发匆忙地收拾了一下油印室。当敌伪军搜查到陈显发家时,陈显发镇定自若,装作要出门干农活的样子。敌人冲进来二话不说就翻箱倒柜,当搜查到油印室的时候,陈显发突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墙上有一滴油墨。趁敌人不注意,陈显发不动声色用身体挡住,放在身后的手偷偷把旁边的杂物移动了一下。

敌人看着满屋灰尘的房间,屋里的东西也翻过,并没什么可疑物品,终于掩着鼻子走了出去,最后连柴房都不放过,查了一遍也没搜查出什么东西来,顺手捉了院子里的两只鸡,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但此后,敌人也加强了戒备,经常三五天不定时来搜查,油印机再放在家里已经不安全,陈显发几人商量后,平时都把油印机藏在屋后的一个隐蔽山洞里,深夜印刷资料时再偷偷地搬回家。为了不让灯光透出门外,门窗里面都用厚木板封住,里面留有人把守,以防止敌人突然袭击,印刷完再藏回山洞。

一天深夜,陈显发等人正在印刷资料,突然听到有几声狗叫,外面放哨的人一看,村口影影绰绰晃着灯光,原来是敌人突击搜查,已经到村口了。

放哨的人连忙提醒屋内的人,陈显发等人急忙收拾好资料,交通员抱起油印机连同资料,迅速撤往后山里隐蔽,陈显发也急忙整理好现场,回房间躺在床上。

当门外传来粗暴的敲门声时,陈显发装作睡眼惺松刚从中被吵醒的样子打开门,敌人冲进门又是一番翻箱倒柜,床铺被褥都被翻了个遍,当然又扑了空,什么也没搜出来,悻悻地走了。

就这样,在和敌人斗智斗勇中,我们队伍把抗战消息、斗争策略、当前形势等源源不断传达给群众,直至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交通站才停止活动,油印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陈显发将此台油印机小心珍藏好,直到1966年才割捐出,如今收藏在博物馆里。“无限风光在险峰”,陈显发的这段经历,也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印记。

作者简介:徐军,大学教师,中国铁道出版社《现代推销实务》主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鲜早世界栏目首届最受听众和读者欢迎的十五位作家之一,在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和国家级网站上发表了数百篇作品,其中数十篇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各项征文大赛中获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bbnbkqf.html

纪实文学《看不见硝烟的战斗》(原创)的评论 (共 3 条)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残影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