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写许昌白天美文学社

2018-12-02 19:30 作者:憧憬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1年3月,与白天美文学社名誉社长许昌市魏都区文化馆原办公室主任徐鸿禧老师说起我在网易建了个博客,把从前写的东西发到了博客上。徐老师就问我:“有没有写写咱的白天美文学社”,我说“只是在一些文字里提到了,还没以白天美文学社为题专门来写”。2012年5月,写好《白天美文学社》后,徐老师对此文给与很高的评价,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徐老师说;“生活给与你的,你用文字来回馈了生活。你的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你因为文学与白天美的结下的一段情结,更是许昌文学史上的一篇历史资料。”2018年10月,魏都区文联的陈世杰发微信说把我的那篇《白天美文学社》的文章发给他。之后,我做了一些补充力争使那篇文章内容等各方面更加完善。随后发给了他 ,他把这篇文章发到了微信公众平台《老家许昌》,引起了很大反响,也让当年的几个文友从字里行间回想起了近三十年前的青时光。虽然如此,我觉得那篇文章资料不够详实,再者许多人员还没提到。毕竟我是1989年4月才加入文学社 ,更主要的我不是发起人之一,许多东西还是不很了解。随后从发起人之一,也是诗社里最要好的朋友徐金岭那里获得一些资料。因而想再写《白天美文学社》。

还是先看看 由《白天美文学社》第一任社长谷伯雅写的《许昌白天美诗社简介》吧。

{1987年 10月15日,由王治国(笔名蓝格)、冯广君(笔名墨浓)、徐金岭、谷伯雅等几个文友在一起相聚,闲谈中话题转到了文学上,对于文学社团,大家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抱有成立文学社的的共同愿望。10月24日晚,由冯广君起草《关于筹备成立“青年业余文学社”》方案。28日王治国、冯广君、徐金岭、徐国强、李恒超、和根芳、赵为民等人到谷伯雅住处,商议有关文学社的一些情况。每人都谈了一下对文学社的看法及建议。根据王治国的提名,后由全体成员同意把文学社定名为,《刊大豫南辅导中心.白天美诗社》。刊物为《竹光》油印、三十二开。

1987年10月30日,由以上全体人员到冯广君住处召开诗社正式成立会议。宣读了诗社章程,选举谷伯雅任《白天美诗社》社长,王治国任主编,冯广君任美编。诗社社址定在解放路三十八号的地建公司(现在的大成建筑公司)。 此后,在通过《全国文学社团名录》与长葛县的《蚕桑》、《春草》《雏燕》、《蓓蕾》等文学社,鄢陵县的《谷》文学社、鄢陵县张桥乡的《蒲公英》、《新地》文学社,禹县鸿畅乡的《小草》文学社、郭连乡的《村土》文学社等还有外地的一些社团建立广泛的联系,立足许昌,纵横发展。并积极开展诗社的自身建设,严格按照诗社的章程的范围从事各项有益的活动。

1988年6月白天美诗社主办的《竹光集》油印刊物创刊号诞生。她标志着白天美诗社向社会迈出的第一步。为繁荣许昌的文学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随后,1988年加入社团的王延华给社长等骨干们提议,“咱们既然是个正式的诗社,也吸收了不少会员,我想也得有个《会员证》是吧。”他的提议得到骨干们的一致同意,后由他负责印制会员证、会费证。7月社址迁到魏都区文化馆,由王志国任社长兼主编。冯广君、谷伯雅任副社长兼副主编。史友仁、徐鸿喜任名誉社长。还邀请了市文艺界知名人士任顾问。同月《竹光集》第二期问世。随后在市群艺馆举办了“88年仲秋诗会”,10月由《白天美诗社》发起的“许昌市首届文学社团联谊会”在市文化宫召开。与会代表40多人。10月15日,为庆祝诗社成立一周年,在区文化馆召开隆重的纪念大会。

1989年元月,《竹光》第三期出版。三月《竹光》第四期出版。1989年《原野》杂志第一期刊登了《白天美诗社》成员的作品专辑,魏都《新闻报》登出诗社简介,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同时吸收了一大批新会员。1989年春节前夕,白天美诗社在蓝舞厅举办了大型迎春诗会,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四月《白天美诗社》应邀派出五人组成代表团,参加了《许昌市四县一区第一届文学社团代表大会》。通过这次成功的会议,使得白天美诗社的名字在整个许昌的文化界有了和大影响。六月,王治国辞去社长兼主编的职务,由冯广君代理社长,谷伯雅任主编。七月《竹光》诗刊正式更名为《白天美诗刊》。八月,更名后的《白天美诗刊》第五期出版。同时筹备在社会上公开举办“白天美首届诗歌大奖赛”活动。九月底大赛揭晓,并圆满完成了各项活动。在此期间冯广君作出了很大贡献。十月,按照诗社章程,诗社举行领导机构的换届改选。刘俊杰(笔名柳笛)任社长,谷伯雅任主编。王志国冯广君任副社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989年12月30日,为了让诗社会员对部队生活有较深的了解,也为了密切军民关系,诗社在部队余部对官兵们举办了“迎新年军民联欢活动”。晚会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唱声中拉开序幕。晚会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大合唱、小合唱、男女对唱、男女声独唱;有相声、快板、诗朗诵、戏剧唱段、双簧、幽默小品、吉他弹唱等。社长刘俊杰在晚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表达了诗社成员经历了那段动荡时期后对人生自己特别是感悟,对共和国卫士们的崇高敬意、对即将到来的九十年代的新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更加安定、繁荣富强的殷切希冀。

白天美诗社的成员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平均年龄25岁。每月定期活动两次,风雨无阻,坚持不断。诗友们在一起探讨人生、求索真理,学习创作理论,研究社会,交流生活,共同创作,共同进步。诗友们凭着自己的创作热情和自觉态度不断完善着自己。也为魏都区的文化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1年3月,诗社改名为《白天美文学社》}

从徐金岭那里的许多资料中,看到了白天美诗社的确是一个很正规的文学社团 。 首先诗社有自己社团的章程及制度,体系完善纪律性强、有自己的目的:“诗本是寂寞者的事业,为了驱赶事业的寂寞,我们成立了白天美诗社,意于将喜诗文的青年朋友联系起来,自为整体共同探讨、启迪灵感、开拓视野、了解人生求索真理。”有自己的宗旨;“自己发现自己,自己塑造自己”;有自己的纲领:“白天美诗社以继承李太白、白乐天、杜子美三位大家的诗风为主,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为本,与现代诗派熔为一炉创自己诗韵为一格,为诗的花圃增色添彩”;有自己严格的章程,凡是有意加入社团的文友,首先由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后经社委会考查批准才能正式入会。会员必须承认履行诗社章程;诗社各部门都有自己严格遵守的职责 。每次活动的签到人数、活动内容都有详实记录。

文学社不定期的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如芦雅萍、朱巍、杜军、及许昌师专的王炎老师 、还有许昌广播电台文艺部主任的杨松山、许继职工学校教师方姗等来为诗社会员们讲诗歌创作、诗歌朗诵艺术等。(第一次听到松山哥的声音就想起了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他们的声音很相似。松山哥不仅擅长格律诗,也擅长写嵌名婚联。)还让对谜语很有研究的诗社骨干徐金岭给会员们传授一些谜语知识,记得1991年元旦那天晚上,徐金岭把早已制作好含有会员名字的谜语,以有奖猜谜的形式。猜中者每人可得到一张新年贺年片。也忘不了1989年12月最后一次活动时,名誉社长徐鸿禧老师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发言:一是北京动乱平息后,虽然会员们都经历了六月的风暴,经受住了那场考验,但是诗歌界却无所反响,冷冷清清。这还真值得反思反思;二是学习一下柯岩在重庆大学关于诗歌状况的综述,正确看待新时期诗歌大潮的几起几落;三是诗歌当前的现状出现自我膨胀、自我表现的倾向,搞诗歌创作的朋友要看到社会大潮流的流向;最后对诗社近两年的成绩做了肯定,又提出了几点要求要求诗社将重点放在诗歌质量上,要以作品服人吸引人。另外还要注意文艺政策,有重大活动要和文化馆及时联系。

从一些资料中了解到诗社发起人之一谷伯雅“学生时代就对文学有浓厚兴趣,通过阅读大量文学书籍,感到了文学的魔力,不知不觉进入文学创作,诗社是个自发团体,这个团体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与志向的根基之上的产物。每个成员独特的个性都可以尽情发挥与展示。诗应该是朴素的,如同人们朴素的感情那样自然而然的流露。不需任何斧凿与装饰。诗应以美的形式表现人们心灵的内容。”透过他《烟雾中的思绪》看到他《人生》的《过渡》,虽然历经磨难,仍不忘初心,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从未对你放弃过》,只是如今他仍在

《远航》

谷伯雅

假如我们热爱大海

如同热爱生活

那就让我们的躯体

化作狂涛颠覆的小舟

去旅行一次生命的远航

假如在理智中产生理想

如同脊背长出翅膀

那就让我们高高的飞翔

在蓝天和大海之间

假如我们热爱的大海

风平浪静没有暗礁

假如我们热爱的生活

一马平川没有坎坷

那么我们获得的将是

囚笼一个

热爱大海吧

我们会忘掉一切

热爱生活吧

我们将获得一切。

诗社发起人和根芳“1984年起走上文学创作的坎坷路,1985年在《许田》杂志发表诗歌数首,1987年在《中国农村经营报》发表小说父子小传》”,并在《北京文学》发表小说散文。也没少听金岭哥说起过他,只是从未见过他。从未见过的还有发起人之一赵为民。

韩喜法 ,笔名寒冰。在《许昌报》《新闻报》《国防文艺》等报刊发表过诗歌《人生之旅》《十月的风》散文《老山兰》等;袁朝晖笔名坡泉,1988年9月在《未来作家群》发表《狗改不掉吃屎》并获优秀奖。1989年5月作品《归》《蓝天白云》在《未来作家群》上发表。张华,笔名张帆。曾在《许田》杂志发表诗歌《露珠》《小西湖》散文《星光》。

诗社还不定期出版《白天美》号外,主要推出个人作品专辑,如陈、赵亚等。赵亚说:“诗社是我们的耕耘地,是我的精神世界的依托,是诗人成为“诗人”的希望。她的诗歌《春天里的小船》、《路在脚下》1988年发表在许昌报上。她《不愿》《追忆》《晨》《雾》中的《阴影》,不愿唱那首《没有叮咛的歌》,只想用那双《秀眼》

《寻你》

赵亚

寻你

几番坎坷 几番挣扎

即使一帆风顺

也不会忘记暴雨狂风的来临

即使濒临覆没

也不会熄灭希望之灯的火焰

寻你

几度冷暖 几度跋涉

即使已走在灯火阑珊的路口

也不曾轻视红绿灯的引导

即使用尽黑最后一点热情

也不曾放弃近在咫尺的黎明

寻你

无论今生今世

远航的船 挥动的桨

永不放弃

那早已选定的航线

如今已《不再是雨季》,不知道《独行》的张新 ,《记忆之花》里是否是否仍在

想念阳光》

张新

决定出走的时候

阳光就开始冻结

渐渐被冰雪覆盖

那时候的我早已欲哭无泪

背水一战的日子里

我想念阳光

想念在流动着温馨的阳光里

那棵迎风招展时时唤我回归的树

可是在已定的路上

我无法回头

只能小心地把手掌合拢

感觉那片阳光 温暖如初

更不知道孙云的心灵深处是否还有那朵

《流浪的云》

孙云

这么久的日子啦

不知为什么

我总没在你面前

表现 我的温柔

其实 我是

一片流浪很久的云

认为 只有你

才能盛下我所有的疲惫

甜蜜与不安混杂

翻来覆去只是一种情感

唯恐得到又失去

于是我用眼睛

将你凝固在

心灵深处

那时,《正是做梦的年龄》的陈雪,1985年就开始从事诗歌创作,诗歌《我渴望》在同年九月的《作文周刊》上刊登。用她的话说写诗“只为那不安的灵魂有个依托”。她不愿“你爱我如一朵花,害怕有一天会枯萎凋零,愿你爱我如一棵草,在你眼中我永永远远都充满生命的绿色。”只是那时还读不懂她的

《感受孤独

陈雪

关紧所有的窗和门

拒绝阳光

拒绝所有的声音

我独守这宁静的世界

仔细感受孤独

孤独是最知心的朋友

可以袒露真实的自己

冲一杯甘苦交融的咖啡

仔细品味人生

学着男人的样子

潇洒地点燃一支烟

任明明灭灭的烟火

燃起所有的思绪

我孤独地坐着

看外面的风

是怎样从门缝挤进

又怎样归于沉寂

时钟滴滴嗒嗒地响

使我想起我曾经怎样虔诚地

叩响命运之门

随手翻动一本日记

那上面落满了灰尘

有许多故事已被风化

成为一种标本

不能再次品尝

守着火炉

焚烧一些信笺祭奠岁月

淡蓝色的火焰

悄无声息地吞没着一段历史

往日如潮

有一些故事在火中清晰异常

曾让我还钱梦绕的故事

如今只剩下一堆灰烬

我终于克制不住泪眼迷蒙

孤独的时候

有许多感觉如花般欣然开放

韩丽琴,笔名紫荆。别再说那《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知道你‘注定了我的心要四处去流浪’,总是在用《停电的一种形式》 在寻找那四野苍茫的

《风信子》

紫荆

注定了我的心要四处去流浪

青春很美

青春的孤独和寂寞很美

我知道还有一种更美的“love”

那要经过你声音的色彩的涂染。

注定了我的心要四处去流浪

那一叶孤帆漂泊没有定行的轨迹

风尘仆仆那流浪的身影坎坷而疲惫

你怎么不是风浪为我雕塑的男人啊

也好让我涂上你的生命

在这举目苍茫中停一站

注定了我的心四处去流浪

跋涉在已成少男少女的小径

我的心灿烂招摇得若花期

抬头见你低头见你 风信子

让我跨入那道栅栏为你做最真诚的坦白好吗

你将怎样看我风尘仆仆的模样

四野苍茫

风信子 风信子

李学甫1988年在《原野》杂志发表诗歌一首,1989年在《新闻报》发表小说一篇。李世英在《许昌师专报》发表过诗歌《母亲,请收下。。。》和《教师节抒怀》;在《黄河魂》上发表过诗歌《泪》;在河南经济台上播过他的诗歌《亚运礼赞》。梁耀国1989年2月在许昌报发表诗歌《春雨》1990年在原野发表诗歌《困惑昨天》《春时节》在《新闻报》发表诗歌《山里人》在《许昌文化报》发表散文《咏春》。

杨继刚,在《解放军文艺》发表小说一篇,在《原野》杂志发表小说《今夜百乐门》等。只是一直铭记他的一首诗歌

《致雷锋雕像》

杨继刚

在风中 我见过你

在雨中 我见过你

你默然矗立在那里

没有孤独 没有寂寞

无论风雨 无论黑夜

你从不叹息 从不抱怨

多少人尊敬你 歌颂你

多少人赞美你 缅怀你

你是无私者的楷模

你是建设者的榜样

你早已把一腔热血洒在祖国大地

你的生命虽然短暂

但你的光辉形象却永存天地

你不是雕像 你是活的生命

当你投入为人民服务中的时候

你的精神永恒不朽

祖国现在更加繁荣富强

你的渴望 你的理想

今天终于成为现实

在风中 在雨中

你的形象 你的魂魄

将和我们一道

共同奋斗在建设祖国的征途中

董宏伟,笔名寒巷,当过兵。对诗似有一种天生的爱好,为写诗曾流过汗、流过泪、滴过血,对文学满怀激情却又处处碰壁,但是面对曲折人生,始终不忘对真善美的追求——“不愧对生活”有幸读到他的一首诗作

《绿色长城的骄傲》

董宏伟

祖国,首都北京

暴乱,打砸抢声

是幻觉吗 不

骇人听闻的暴乱正在发生

于是 历史

又一次偏爱了士兵

把最悲壮的情节

交给我们去完成

辛苦 流血 牺牲

侮辱 忍让 从容

是软弱吗 不

只为让更多的人觉醒

就这样

鲜血染红了黎明

牺牲的带着遗憾

遗憾是没有看到

胜利后的欢腾

醒来吧 善良的人们

请不要

请不要再被邪恶利用

或许你会觉得

这是一幕太阳下的噩梦

可曾想

共和国又要添几道皱纹在额中

仰首高望

天空雨过天晴

国歌又奏起

军人的骄傲与荣幸

放心吧 祖国

今日的北京并非昨日的北平

暴徒们的阴谋休想得逞

骄傲吧 母亲

作为你的绿色长城

我们绝不会愧对你的那双

期待的眼睛

诗社中也不乏对古诗词颇有专攻的诗友。如社长刘俊杰、编委徐金岭(笔名酩酊)会员张超(笔名文新)李建宇、黄延昭等现摘录社长的一首《七律.公园剧场有感》和一首词《少年游》

《少年游》 《七律公园剧场有感》

柳笛 柳笛

归云一去无踪迹, 衰草寂寂秋虫鸣,

目断少年时, 半是残阳半是红。

慢忆当初 。 竹笛木管云天外。

童稚嬉戏, 断砖残砌蓬草中。

巧笑翻新曲。

最怕空屋听檐雨, 别久突觉闹意尽,

笛箫托心事。 秋深乍感寒气冷。

虚成岁月, 梨园移往别处去

揽镜无语, 空留台榭卧西风。

人道春归去。

再品张超的两首古诗词 张超的部分诗稿,不仅仅是诗稿,更是一幅幅书法精品。

《七言古诗仲秋望月》 《上丹宵.中秋怀月》

文新

文新

一轮月寒人更寒, 叹残蝉,悲落叶,醉樽前,

枯藤疏影伴无眠。 念几番绿柳杨繁。

可叹江南江北事, 断垣败磊又谁见,坡老与谪仙。

沧桑至此几千年。 沧桑旧事,却唯有明月安然。

清光如照远人还, 向何人谈诗卷,携素手,看江山,

桂宫何会有婵娟。 成险韵,难付笔端。

仰天长啸自来去 人生逆旅,不以显愁颜。

樽前壶下且贪欢。 飘名浮利,又争如把酒贪欢。

《七律抒怀》 《春日抒怀》

李建宇 李建宇

负才空学古人诗, 异乡景色亦悠悠,

先仁豪气恨难持。 三月春情满枝头。

偏爱病吟伤自感, 芳草迷蒙梅带雨,

却持高调耻人师。 流莺漫啭水 鸥。

切求詴友千闻罪 窗前书读怀朋侣,

何卜知音一诉思。 郊外诗吟忆旧游。

渐悟真切诗外砺, 更是登楼慷慨意,

蹈波书海洗愚痴。 弹云激日放歌喉。

《浪淘沙》 《采桑子.颂七一》

黄延昭 黄延昭

无际平水阔, 百年华暗云沉,

淡泊如许。 几多奇人,

一网青罗寒凝碧。 赤胆忠贞,

心如楼头残月勾 为赴国难献心身。

炊烟鸡啼。

寻芳遗远道, 马列真理波来珍,

霏霏细雨 不求菩萨,

柳枝沧桑无限意 唤起人民,

何时童趣影无迹。 七一建党定乾坤。

惜别梦里。

徐金岭那里不仅保留着许多会员填写的会员表,(1989年前加入诗社的会员如王延华、冯广君、徐金岭、何根芳、王治国、魏钦领(笔名虹宇)、陈雪、马建军、谷伯雅、谢景奎、王建军、高全峰等,填的表都是“刊大豫南辅导中心‘白天美’诗社成员履历登记表”,之后加入的填的表都是“许昌市白天美诗社会员表”,从一些会员表中又看到一群风华正茂的文学青年年轻的影子(如薛晓杰、张富胜、徐金岭、王志国、梁耀国、冯广君、谷伯雅、魏钦领张小宁、张新、吴晓霞、李慧军、赵亚、李世英、万里、赵青山、杨继刚、李红军、方塬、司爱英、胡殿江、王喜英、陆建华、杨民、吴艳艳、冀平、闫巧凤、周晓丽、宋惠莲等)过去的一些诗刊没发的会员证、会费证,其他社团的油印刊物、更主要的是还保存着许多会员的手稿, 其中王治国的诗歌作品最多。我也看到了我当年的稿件,还有我用的笔名“梦石”。更让我惊喜的是还有我的弟弟填的会员表和诗刊中发表的弟弟的的同学的菅卫华的一首诗作《酸葡萄》。弟弟当时受我的影响也爱上了写作,也写了一些诗歌和随笔。只是二十多年来整天忙于为生活奔波没有坚持写下来。

当年的八个发起人,五个都是许昌地区建筑公司的员工,如今依然为生活而奔波在各地。何根芳在北京,李恒超在上海、谷伯雅在江苏,王治国飘泊不定。经常见到的只有冯广君、徐金岭,这几年谷伯雅、李恒超、徐国强也聚过一两次。当年的一百多名会员,如今仍在为生活而奔波有很多会员为了生活而放弃了对文学的执着。不知道还能联系上多少。毕竟与白天美文学社的朋友分别也近三十年了。当年的热血青年也都成了头发稀疏两鬓斑白的中年。如果再次相约,再叙当年因为文学而聚在一起的情形都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正像徐鸿禧老师所说“白天美” 不仅是个品牌,还是一段历史。白天美文学社是一代不甘寂寞热爱文学的青年们心灵沙漠的绿洲、是一片心灵的净土。她承载了一代青年心灵的酸甜苦辣和青春的记忆。因为有了白天美文学社,一代青年才有了追求不再迷茫。虽然文学社早已不再,但是许许多多当年因为文学而走在一起的热血青年还在。每每提起白天美,都会情不自禁回忆起那一群不为名利而热衷文学的青年每月两次的在一起谈诗歌谈社会人生相互交流学习的情形。文学社让一代青年《步出春雾》(梁耀国),我们不再《惘然》(小杰)不再《迷路》(雅风)告别《十八岁的梦幻》(李学甫),告别《伤痕的岁月》(赵青山)在《生命的转弯处》(蓝诺)“我们走向所有的大街小巷,寻找生存的含义、爱的真谛、我们走向茫茫人海,寻找理解我饿每年的共鸣。”(蓝格)《寻找自己》(张艳君)寻找《春风小雨中的回忆》(陈志勇)寻找《五彩缤纷的夜》(谢景奎)中那些《夏天的故事》(刘俊杰)寻找那《写在荒芜日子的故事》(方塬)《秋天的失落》(隋维钦),因为《爱使我们茅塞顿开》(虹宇)面对那《飘逝的岁月》(黄延昭)我们《永不悔首》(张雯)《假如》(王延华)《岁月》(林健)重来,我们会再次《相逢》(亚当)《正是做梦的年龄》(陈雪)感受《祖国》(王民)《母亲》(李新安笔名江边)《爱之心》(杨俊立)《慈母情》(冯建军)也会再次面对《七月巨人》(邱新会)用手中的笔再次谱写《党,您的颂歌》(隋维钦)用手中的笔《歌唱这片土地》(王延华)!多年之后,许昌的文学史上一定会记载《白天美文学社》这个当年在许昌地区成员众多影响很大的文学社团。更不会忘记那

《一群叫白天美的人》!

徐鸿喜

许多年后的今天

我又一次看见

那个大雪的晚上

雪比纸白 雪像棉花一样白

比棉花更白 比白还白的雪

铺天盖地 纷纷扬扬

那个雪夜 房屋很白

树很白 路也很白

那个雪夜寒气逼人

夜幕很重 呼啸的风

叩动了谁的门窗

许多年后的今天

我看见那个雪夜 一个喝醉酒的人

踉跄地走在 行人稀少的劳动路上

一场大雪 把一座城淹没

谁守在一盆炉火 谁在红袖添香

谁一把泥壶伴着往事慢慢品尝

我看见了 茫茫雪夜里

我看见那 漏风的瓦屋里

那一盏灯光 灯光下的少年

热情和执着

灯光下的虔诚和笑声

为一首诗的久久探索

为一行诗的冥思苦想

高举诗的旗帜 在文学的星空飞翔

那是一群叫白天美的人

一群追寻缪斯的人

那个飞扬着火一样激情的

大雪的晚上

我真的看见了 看见那个大雪的晚上了

他们和她们 身影和当年一样年轻

眼睛如当年一样明亮

他们还在泥土里 却依然生气勃勃

他们在追寻缪斯 依旧闪烁青春的光芒

他们朗诵的声音 和当年一样高昂

我就走在他们中间

竟觉得自己豪情万丈

许多年后的今天

穿过大街的车流

躲过近处和远处 霓虹跳荡

一群叫白天美的人

一群喊我老师或大哥的人

我看见他们和她们

依然鲜活在那个地方

(2013年12月14日寒雪敲门夜 徐鸿喜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aaxskqf.html

再写许昌白天美文学社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