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于学杰:《猪年话猪》(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二十七)

2019-11-22 16:04 作者:随心所欲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猪年话猪》(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二十七)

作者:于学杰

自今年四月以来,我国猪肉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猪”成了街头巷尾谈笑的话题。一时间,猪与猪肉的字眼频繁游走于屏幕,甚嚣尘上。

为什么国人对猪如此关注、钟情,源于对猪的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猪肉消费总量已达5400多万吨,约占全世界猪肉消费总量的一半。如果按一头猪300斤计算,我国一年需要毛猪3.6亿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猪,可是您对猪又了解多少呢?笔者为此特撰此文,以供参考。

(一)猪的简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猪乃古代六种家畜之一,由野猪驯化而成。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即已饲养家猪。1976年发现之磁山文化灰坑中就出土少量猪骨,属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之上宅遗址内,甚至出土一件随葬陶制工艺品……猪头。待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之仰韶文化、大汶囗文化、龙山文化时,我国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的许多遗址中,到处发现猪骨,适应当时宗教习俗,以半扇猪身或猪头等分别下葬。可见,饲养家猪已成普遍现象,并且逐渐发展。

至汉代初期,发现一件贮贝器之纹饰内,腰部饰有二人牧猪环带,色有单者花者,很为美观;就北京通州区(现为北京副中心,市党政机关所在地)一地而言,于数十座汉代砖室墓内,曾出土不少陶猪及陶圈,可断当时养猪业已经十分发达。

由于猪体肥满,肉质优良,但牡牝交配,不易养肥,肉质降低,必须予以阉割(东北人称敲猪),才好育肥食用。故我国古代早有阉割之术。据载:“少暤始阉六畜”。随养殖业不断发展,治疗畜病之术也相继产生,据载“轩辕始医兽”。也就是说,兽医这个行业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了。

因猪先被人类所驯养,故社会出现汉字时,代表猪的符号自然先被创造而出,在甲骨文中就已有“x”字(此字打不出),即象形字“豕(Sh|)”,如猪形。“豕”即猪之原始命名。社会在发展,名称在演化,“豕子”为“猪”,“猪”字在西汉时《尔雅》与东汉时《说文解字》二书中方才出现。

(二)猪与北京街巷:

猪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居于重要位置,颇受先人善爱,竟有以其为姓者,我国古代有姓“豕”者,有姓“猪”者,有姓“豚”者,汉人有“豚少公”,还有“豚瘦”、“豚仁”、“豚治”等。

如今在北京的街巷中,以猪命名的不见了。但老北京人都知道,在北京历史上,以猪命名的街巷名称可不算少。

闻名遐迩的前门外,今有珠市囗大街,以前叫“猪市囗大街”,还有珠市胡同,以前叫“猪市胡同”;将“猪”改为“珠”,其名虽雅化了,但无动物含义了。

老宣武门大栅栏有条胡同,叫朱芧胡同,从前叫猪毛胡同。早年此处居住的制猪鬃刷子的手艺人较多。

西城区从前有两条猪尾巴胡同,一在二龙路,今改名为寿愈百胡同。一在西四南大街丰盛胡同附近,今改名为朱苇箔胡同。

曰本著名学者多田真一著书说,“以动物命名的使人感到亲切的地名,是最佳的地名”,然而北京人似乎对于猛虎,绵羊等倍感亲切,偏爱以虎、羊命名的地名经久不衰。而视猪为笨愚之物,以猪命名的地名,遂被淘汰、易名或并入邻近的大巷之中。

(三)猪与美食:

因猪肉鲜美,送礼、待客、敬长、庆贺等活动不无有之。《礼记》载:“王制说:秋恭黍以豚。”《论语》说:“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魏志》载:“斯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意思是说,猪肉可食用,其皮可以制革,其毛可做刷,其胆可入药,其血可浸网,其骨可碾粉,其粪可肥田,一身是宝。经济价值很高,致有“猪是宝中宝,粪为地里金”、“癸水涟漪翻锦浪,亥猪肥壮辟财源”之联赞之。

说到猪肉美食,“东坡肘子”与“东坡肉”天下闻名。中国人对于桌上的一道菜“东坡肘子”,有时美餐一回都津津乐道;九百多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所做打油诗《猪肉颂》,至今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其实,现在人们所吃的“东坡肉”,比起当年苏轼的做法,已有很大的改进。像现在用的豆、葱、绍酒、姜、盐等等,在苏轼时代,不可能有这么多花样,然而,今天与当初东坡的作法,有一点却是未变……慢慢用微火煨炖。沒有了微火煨炖,也就失去了东坡肘子的灵魂

(2019年11月22日写于北京海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aaibkqf.html

于学杰:《猪年话猪》(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二十七)的评论 (共 6 条)

  • 浪子狐
  • 雪
  • 淡了红颜
  • 残影
  • 从余东风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