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陈大学与花和尚

2019-11-15 19:31 作者:芙蓉莘莘学子+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峰山脉分支,楠木山中,藏有一块与世隔绝的高山腹地------花溪村。这里山高,路遥,皇帝远。山民祖祖辈辈,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劳作方式。忽地一声惊雷,彻底打破了古老村庄千年的宁静,花溪不再是世外桃源。

先是来了位戴眼镜的“洋学生”。公社干部说他是“黑五类”,村民们很疑惑?小伙英俊、白皙,眸里流出几分忐忑。他就是花溪村腹中“墨水”最多的陈大学。大伙都这样叫,日久倒忘了他本名。

接着花溪村沸腾起来。一边抓革命,土改、肃反、反右搞的轰轰烈烈,似乎找到了昨日穷困的根源,相信共产主义明天就会到来。一边促生产,人民公社举全乡之力,在花溪修公路,筑水库大坝,建供销分社和学校。

大坝连接峡谷两边的乡村公路,学校座落在水库大坝左侧。学校不大,七八个班,附近几个村的孩子都来这念小学和初中。陈大学被安排在这里代课。

隔壁住花和尚。花和尚是假和尚,因头顶鬼剃发,几处白斑清晰可见,活生生一个和尚头,故人送绰号“花和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天刚麻麻亮,宁静的山寨还在沉睡中,只有隐隐约约的渁渁溪流声。花与陈两人都起的老早。一个在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另一个在翻看从大队部拿来的几本《红旗》杂志,象是嗅到了什么味,嘴里嘟嘟嚷嚷:“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然后古老的木屋里响起了吱呀吱呀开门声,厨房里响起了忙早饭的刀瓢声,庭院雀鸣声,鹅鸭声和狗叫声,应声而起,似一曲山村合奏曲。它们没有指挥,没有领唱,各哼各的曲,各唱各的调,虽显杂乱,不那么和谐,然而这就是大自然的旋律。

陈大学与花和尚本不是一路人,他俩相识,是陈下放到当地劳动改造。

第一次去干农活,插秧栽田,队长把他俩分到一组。陈大学生富贵人家,其父是国民党上校团长,哪懂农桑事? 他慢悠悠地戴上近视镜,裤脚也不挽,径直下水田,手里抓秧苗,眼神迷茫,虚心向花和尚请教。花和尚欺他迂腐,存心捉弄他,便教他“倒插柳”,将嫩嫩的秧苗根根朝上,叶叶朝下,插入泥巴中。花则在田坎上抽他的喇叭筒(烟)。忙乎了半天,队长不放心,过来看看,结果气得半死,脸一阵子青,一阵子白。这秧苗可金贵了,村子青黄不接快断粮了,村民都巴望着它快开花,多结谷,这么好的苗苗就被他糟蹋了。当晚就召集全队老少开批斗会,批陈存心搞破坏,挖社会主义墙角。陈也不敢争辩,把委屈往肚里咽。事后,陈大学心里想:别看花和尚,长副和尚貌,却少一副出家人的菩萨心肠。从此俩人结了怨。

文革初,花和尚应运而“升”,做了花溪红卫兵小头目,手捧红宝书,穿身假军装。逢人说话都不用嘴,只用鼻子尖尖哼哼。虽只带十几个人,可那得意劲,似统雄兵百万。整日揪牛鬼蛇神,斗地富反坏右。

对于花和尚的挑衅,陈大学虽心有怨恨,可当时的处境,除了夹着尾巴,别无选择。白天劳动,再苦再累,总算能见天日。最难熬的是黑,婆娑的树枝,如鬼影,几只猫头鹰藏在对面的枫树枝头,报丧似的“咕咕”叫,让他毛骨悚然。有时深夜从恶中惊醒,点盏桐油灯,孤灯伴影,迷迷糊糊中仿佛身置茫茫沙漠,疲惫、无助、绝望……蓦然,一红衣少女盈盈走来,苑如沙漠里盛开的玫瑰。

他想起了她。她,窈窕,贤淑,美若天仙。两人同在复旦大学外语系,谁知还来不及卿卿我我,自己成了“黑五类”,悄无声息离开了她。身是分了,魂依然附在她身上。他知道,今生不可能与她长相厮守,相思泪只能化成诗一行。

恰为这事,花和尚硬说他半夜在记“变天帐”。带一伙红卫兵,抄了他的家,毁了他的书和稿。这次陈大学终于忍无可忍,象头被惹怒的公牛,冲上去,揪住花和尚,决心拼个你死我活。结果被红卫兵踩在脚下,断了两根肋骨,叫他永世直不了腰。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时,花和尚又成了陈大学的领导。本来比花和尚高出半个头的陈大学,现偻了腰,在花和尚面前还矮了三分。

花和尚最瞧不起陈大学,见一次骂一次:“会讲几句洋鬼子的语,有什么卵稀奇,你一辈子见不着个洋妞,连洋屁都没闻过。”

陈大学对花和尚的所为,嗤之以鼻,偶尔也设个局,让花和尚在教学管理中出尽洋相,害得他在师生中威信扫地。

那阵子,刚好出了个“白卷英雄”,花和尚抓住了“尚方宝剑”,象斗胜了的公牛,昂首阔步走进英语课堂,亲口朗诵:“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做接班人。”后来索性砍掉了初中的英语课。陈大学自然又要遭罪,成了西方文明的崇拜者和传播者。

秋色浓了,枫叶红了,太阳挂在西边,云儿随风飘荡,远方山色渐渐暗下来。几个孩童赶着牛,背着背篓,牧牛而归。背篓里装有猪草、野果之类。牛有十几头。有的牛肚圆圆鼓鼓,毛色光亮得象涂了层油;有的牛年岁已高,瘦得可以数清腰间的排骨;还有几只小牛犊,追着牛妈妈的奶头左右乱跑,不时被烦躁的牛妈妈踢一蹄子。中间有头情窦初开的小母牛,跑到前面,和一头体形高大的黑公牛亲昵着,相互用身子蹭,用舌头舔。这招惹了后边的骚黄牯,黄牯把眼瞪得圆圆的,眼睛里射出愤怒。它先是仰起头,长嘶一声,然后低头狂奔,把尖尖的牛角朝黑公牛顶了过去。两头公牛打起来了。

村子里有人说,陈大学来到花溪后,没见他做过什么缺德事,花和尚与陈大学之间的争斗,并不是什么阶级斗争,就象这两头公牛。

花和尚恋着朵儿,朵儿恋着陈大学。

朵儿是本村姑娘,生在花开的季节。父母给她取了个花样的小名,到了十七八岁,俊俏得像朵鲜花。花和尚常常看着她发呆,暗自立誓,非她莫娶。这把朵儿看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还文诌诌的给她写了几句求信:“我愿化作一缕风,不为吹绿万物,只为悄悄把你脸庞拂;我愿化作滴滴露,不求汇成江河奔着大海流,只求轻轻把你干渴嘴唇揉……”花和尚没念几页书,能写出这样的情语,肯定是动了真情。但朵儿与他怎么也对不上眼,就象那只发情的小母牛,总是躲着骚黄牯。

朵儿眼里,陈大学就是一座雄伟的大山。他来花溪后,从没回过家,也没亲人来看过他,只有朵儿在闲时常偷偷跑来陪陪他。他,教她识字,给她讲山外的故事;她,为他缝补衣物,疗他心灵的伤。

那年代,男女之情敏感而神秘,未婚之前,男女同居便是伤风败俗。他俩哪敢越雷池半步,也就是拉拉手,在大坝堤上走走。

黄昏时分,坝上聚集了好多人。有来供销社买日用品的;有来水库游泳,享受秋水清凉的。乡里没那么多讲究,没有泳衣,小孩光着屁股,大人穿条内裤,先在岸边小跑几步,然后猛的一跃,扎入水中。顿时,平静的水面荡起圈圈涟漪。这次朵儿破了例,拉着陈大学下了水。水域很阔,横向数百米,纵向延伸数千米。有的三五成群,相互击水;有的潜入水底捣鬼,偷偷扯下别人的裤子。朵儿与陈大学不想让人扰了他俩的温馨,双双游向对岸。朵儿见识少,这片水域就是她眼中的汪洋,甚至比大海还浩瀚。她拉着陈大学的手,问:“大海真的没有边吗?听别人说,你妈去了台湾?”望着这起伏的水浪,陈大学仿佛听到海浪拍击礁石的汹涌声,想到了海的那一边,唯一的亲人,母亲,杳无音讯。其实海的那边,早已没有了等待。后来才得知,父亲战死沙场后,母亲随蒋军去了台湾,丧夫离子,忧虑成疾,第二年便已去世。朵儿望着他满脸的愁云,知道又惹起了他的伤心事,只好陪他一起落泪。

朵儿,是他人生历程最黑暗时的一闪萤光,虽没能照亮前程,可让他感受到光明。落花有意随流水,无奈他放不下初恋那个她,两人终究无缘牵手

花和尚看在眼里,妒在心里。他想,黑五类与人民为敌,就该被消灭,不能再让他繁衍。

花和尚这两年,心里也憋得慌。分田到户后,阶级斗争不抓了,大伙都忙抓生产。学校早由县教育局直管了,本没他什么事,他却还在履职。听说凡调来的新老师,花和尚还要把把关,出几道难题考考他。比如“笼里关有5只活生生的鸡,在笼底数来数去却只有9只脚爪,是怎么回事?” (金鸡独立) 若你答不上来,他会看扁你。

新来的年轻校长自然不会让他失望,所以花和尚对他高看一眼,尊他为先生。新校长可有见识,当时外语教师奇缺,很多乡村中学,都没专任英语老师。陈大学就成了新校长的“宝”。

一个周未,乡中心学校举行全乡教育教学研讨会,陈与校长同行。

陈大学凡出远门,必背上褪了色的军用黄布袋,袋中装有”四件宝",从不轻易示人。一本英文版的《红与黑》,读了几十年,只知自己种子黑,不知自己的本色,到底是红,还是黑?扉页,夹了他大学时戴黑色博士帽的毕业照,相片很大,因年久有些泛黄,与现在萎缩的他判若两人,但久视,依稀可以辨认出年轻俊气的他。还有两个大瓷杯,一个无盖用来吃饭喝水,另一个有盖的是夜壶,用来盛尿。有人认为他举止太不文雅,其实他有苦衷,上了年纪的陈大学身患糖尿病多年,那时条件差,房间都不配卫生间,整个乡政府就只有一个公厕,晚上夜尿要跑几百米。他也好洁,东西用过,每次都洗刷的干干净净。

因海拔高,花溪季的早晨雾很浓。一老一少,一路翻山越岭,穿云破雾,走到山脚,大阳正从东方喷薄而出,驱散了雾霭。

这次会上,陈大学作了典型发言,名气大噪。听说邻近几个乡中学,甚至县城完全中学都想挖走他。“黑五类”摇身成了“香饽饽”。

也许是时光磨去了内心深处的记忆,或许是灵魂的皈真。两个出身、经历、学识与思想完全不同的老光棍也开始搭调了。看到陈大学佝偻的腰,每逢天气变换,或季节交更之际,旧伤便隐隐作痛,花和尚也心生歉疚。可转念一想,不能全怪我呀,我也是在执行最高指示,想守住这红彤彤的江山。找到了理由,心也就安了。陈大学自觉罪孽深重,无债不来,无缘不聚。也肯把自己的糖瓷杯借给花喝酒了。

中秋节,花的堂兄村长来了。

花溪千百年习俗:兄弟相聚,不在乎有菜无莱,肯定得喝几杯。花单身一人,家里若是多来几个客人,便没了碗筷,欲去陈家借。堂兄村长说:“把陈大学也请过来,喝上几口。”

花和尚回道:“他要是会喝酒,能混成这个熊样,老兄你看,下放知青都回城了,就他还在这受罪。”

堂兄听了不悦:“狗眼看人低,人家大知识分子,只是现在落难。快去,我找他还有点事。”

“那你去请。"

也许村长心诚,平日不饮酒的陈大学高兴应允,拿来了几副碗筷和两个糖瓷杯。菜上桌了,酒是苗乡自酿的竹筒酒,花溪人豪爽,喝酒不用小杯。花和尚与堂兄村长,举起大瓷杯,用嘴慢慢小抿了一口,似在品味好酒的醇香,然后幺喝一声,一口喝干。同样的酒,到了陈大学嘴里,却变了味,变得辛辣刺喉。刚喝了两口,他便觉腹内翻江倒海,有了几分醉意,但仍不忘跟着频频举杯,感激村长多年来对他的关照,让他担任代课老师。

村长看着他褶皱苍老的脸,心里不是滋味,说:“快别这么说,是我们花溪亏待了你。我知道,小黑仔、牛娃他们都是你教出来的,没有你,他们能上大学外语系?”接着村长又说,前段时间去乡里开会,上面传达文件,要给知识分子落实政策,只是你的情况比较复杂。

嗜酒如命的花和尚,此时已喝得面红耳赤,听堂兄说,要给陈落实政策,把杯子碰得铛铛响,气不打一处来:“就算给知识分子落实政策,也决不能给国民党反动派平凡。”

堂兄骂他:“少发酒风。”

喝到最后,花和尚烂醉如泥,扒在桌上,嘴却一个劲地在滴咕: “我花和尚,只服两个人。一个是毛主席,让我们穷人翻身做了主;一个是酒神杜康,让我醉酒解愁。"他就这副德性,宁撞墙也不服软。

时光一晃,又过三秋。陈大学的初恋,终于寻着了他,此时她已是某市的教育局长,给他落实了政策,安排他去市辖一所高中任教。

陈大学走后,花和尚更寂寞,终日借酒浇愁。终于有天,花和尚喝酒过量,死于非命。大伙热议了一阵子,花溪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陈大学得知花和尚的死讯,特意买了一壶好酒,来到花和尚墓前,与他道别:兄弟,你命也苦,我不怨你,但愿我俩来生在天堂相遇,那里没有世尘纷扰,只有美酒……

作者:陌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novel/vqbfbkqf.html

陈大学与花和尚的评论 (共 5 条)

  • 残影
  • 淡了红颜
  • 左岸流声
  • 浪子狐
  • 亓方文
    亓方文 审核通过并说 没有指挥,没有领唱,各哼各的曲,各唱各的调,虽显杂乱,不那么和谐,然而这就是大自然的旋律。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