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童言无忌与真话难得

2020-03-05 16:16 作者:闲话少说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奶奶,我这双鞋好漂亮哟,你没得嘛”。

“是很漂亮,我也想要,可我没钱”。

“你叫我爸给你买嘛,他有钱”。

“你爸爸说他也没钱,说等你长大了给我买”。

“可是,等我长大了,你也死了啊”。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是一朋友讲的他五岁的女儿与奶奶的一段对话,讲完一脸苦笑,我听后则哈哈大笑!这孩子真可,说了一句大实话。不是么,她今年五岁,奶奶已近七十岁了,等她长大时,奶奶也快九十岁了。到那时,用鲁迅的话说,奶奶也大约的确已经死了。

奶奶听了这话心里肯定很不爽,但肯定也不会放在心上——童言无忌么。假如这话从成人口里说出来,特别是儿子和儿媳,那可能就不是一笑而能了之的了。

这就是幼童可爱也令人羡慕的地方,他们可以口无遮拦,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就象《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孩子一样。他们有时以“小大人”口吻说出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话,也许不好听甚至有些刺耳,但也只会让你忍禁不俊,哈哈大笑,而不会产生过多的联想——小孩子的话,大人从来都是当笑话来听的。

当然,小孩子也从未郑重其事的声明自己说的是真话。

成人们则不然。他们都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每句话都是真话,而且也特别希望别人说真话,但他们都知道真话不能随便说,也绝不相信别人说的都是真话。因此,他们就特别在意怎么说话,总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气氛决定怎么说话,或长话短说,小话大说,正话反说;或含含糊糊的话,话里有话的说,顾左右而言他的说;或干脆闭口不说。所以,小孩子听大人说话,便很着急,觉得不可理喻。因为他们总把一个十分简单的意思弄得七弯八拐,扑朔迷离;把本可说得十分流畅的话,说得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明明是东,却偏要说成是西,把话说得就象饭店里的土豆泥,好看好吃,却完全没有土豆的滋味;明明有些话不得不说,也要犹犹豫豫很久之后才忐忐忑忑地说“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小孩子很难明白,人人都喜欢听好话,而真话多数都不太好听。不仅不好听,而且会让人觉得丢面子,伤自尊,甚至是找茬子,唱反调,故意让自己不舒服。因此,说真话,有时不仅让别人不舒服,自己也不舒服;有时自己一吐为快暂时舒服了,则可能今后会一直不舒服。

他们更不知道,说真话者结局一般都不太妙。历史上除了一个魏徵好象因坚持说真话得到了些好处外,似乎很难找到其他更有力的例证。因为说真话倒霉的,则举不胜举。比如因说真话被人嫌弃到没有朋友,比如被贬官、流放甚至坐牢,比如不管你怎么努力都不会被上司重用,比如如李文亮般被训诫……当然被直接杀头的也有。如三国时期袁绍的谋士田丰。田丰就因为说了袁绍如急于和曹操对着干必吃大亏的真话,弄得袁绍很没面子,于是,他就象他自己预料的那样——被袁绍处死了!当然他也因此而出了名,让后人们知道他智谋了得。

因此,智者反复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说话。你说的是真话,说不定就要倒点霉;说假话吧,也可能因此而挨骂。但人总不能不说话,两相权衡,还是少说真话。因为事实反复证明,真话所付出的代价比假话高得多。

于是,说话就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成了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艺术。当然,这门学问或艺术,主要研究地不是怎么说真话,而是如何说“好话”。

这门学问起自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有文字记载的好象始于孔子。孔子在教导弟子们时,好象就曾如何说话作过专门提醒,大意是必须察言观色,而且交浅不能言深。这两句话后来成了这门艺术千年不变的理论根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后,如今这门学问已极大丰富,蔚为大观,而且占据了传统文化宝库的很大空间。在丰富的理论指导下,自古至今,不少极有天赋的人将其运用得应裕自如,炉火纯青,从而使自己的人生风生水起,一路绝尘。不仅如此,很多目不识丁者也知道了“出门看天色,进门观颜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吃不得的莫吃,说不得的莫说”等基本方法。总之,“菜选味美的吃,话捡好听的说”,就绝不会坏事,而且切记“言轻莫劝人”!什么是言轻呢?人微就言轻,这意思很好理解。

于是,进入人们耳朵的就全是好话了。就是孩子是最棒的,老婆是最美的,老板是最英明最果断最智慧最正派最最最……的!于是,孩子就出息了,家庭就和谐了,当官的就升官了,逐利的就挣钱了,文明就进化了,社会就进步了,万事大吉,天下太平……呵呵!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的是,尽管如此,人们却还在不停地抱怨,说敢说真话的人少了,能听真话的更是少之又少了,而且往往把不说真话的责任推到少数不听真话者头上!其理由就是太多的人不说真话,却一路顺风顺水,而又反过来要求别人说真话;而说真话者好象最终又都被判定为不识时务。

这的确是个复杂的问题,说起来都象绕口令,非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则很难将其说清楚。但我有一句话憋在心里很久了,也不知“当说不当说”?

其实,说真话者多无好结局,责任并不完全在别人身上,而是因为人人都想通过说“好话”以趋利,从而一方面使说真话者反倒成了另类,另一方面又让听话者完全被“好话”所包围,使之既丧失了分辨真话好话(假话)的能力,也养成了只能听好话的习惯。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是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的,原话虽不如此,但大概意思差不多。这就好象某人原先也和我们一样,是苦孩子出身,并不是不能吃糠咽菜,可自发达之后,日日锦衣玉食,把个肠胃养得分外娇贵,你突然给他个冷硬糙砺的窝头?你叫他如何下咽?又好象朋友们都说你老婆很漂亮,你偏要说她鼻歪眼斜脸发黄,她不杏眼圆睁地指着你鼻子说“你这话我就不爱听”才怪!

又想起一个小孩子的故事,不过与说话没有关系。多年前,邻居家三四岁的小姑娘,与我和老婆的关系都很好,经常跟着我们一起上街玩。我从未给她买过零食,但却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感情。老婆则相反。某天她俩上街去不一会儿,小姑娘就怒气冲冲地跑回来了,说我老婆没给她买糖!而且后来好几天见了老婆理都不理。

说真话难,是因为人不愿听真话;不愿听真话,不知是不是也象小孩子身上的毛病,是被捧出来惯出来的,说不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zawen/vxcobkqf.html

童言无忌与真话难得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