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新论说三元——析“二元论”之偏

2020-05-18 19:20 作者:古古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哲 学 新 论 说 三 元

——析“二元论”之偏颇

赖 建 青

说起哲学,人们都会想起西方的二元论和一元论,而本人认为看事物无论是二元论还是一元论都不够全面,它们都只关注到事物的两端,也就是特殊性,而忽视了普遍性,不能完整和正确地解释世界。真正能较科学并能较完整解读和诠释世间万物的哲学论点,应该是笔者提出异于前两种论点的新论点:“三元论”。

二元论(dualism)的概念是很晚才提出的;二元论的观点自古希腊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图。

二元论(一)认为多样性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彼此独立、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这种学说的典型形式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心物二元论",即世界存在着两个实体,一个是只有广延而不能思维的"物质实体",另一个是只能思维而不具广延的"精神实体",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存在和发展,谁也不影响和决定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元论(二)任何将宇宙或某种东西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观点。如古波斯摩尼教的善一恶二元论,柏拉图的理念-事物二元论,康德的本体-现象二元论,以及有些伦理学所认为的在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缩小差别的二元论。

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它和一元论相对立。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他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不会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事实上两者都存在着差别。

在哲学史上还有另外一种论点,那就是一元论的学说。如17世纪荷兰的斯宾诺莎即有与二元论相对的一元论之说,其论点依据认为:“上帝”也就是"神"即自然化身,它是世界的唯一实体,驱动"自然法则",强调物质第一,它是根本存在的,精神则为其次。如物质不存在,则精神也不复存在。其学说被称为"斯宾诺莎的上帝",其论点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和德国的启蒙运动有着颇大的影响,同时也促使了从唯心到唯物,从宗教到科学的自然派过渡。

笔者认为,二元论之所以不能被认同为科学的论点,是由于它把物质的派生物精神当作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的东西,因而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本源问题。同时,由于它违背了科学所证明的基本事实,故也不能真正将物质与精神绝对独立的原则贯彻到底。

而笛卡尔为了说明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来源,不得不承认上帝是"绝对的实体",无论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都得依赖于"上帝"。这样,他的二元论最后还是倒向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柏拉图“非此即彼”是二元论较具代表性的论点。

还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名言:一个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庸俗在汉字词语中是贬义词:平庸鄙陋;不高尚。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房管 喜宾客,好谈论,多引拔知名之士,而轻鄙庸俗,人多怨之。"

何满子 《文学呈臆编•论庸俗下》:"庸俗是一种假风雅、赝美,有如混珠的鱼目;但它比鱼目更坏。

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且常人之所,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

……

在以上词语解释中可以得知,庸俗不但是平庸鄙陋;不高尚,而且“是一种假风雅、赝美,有如混珠的鱼目;但它比鱼目更坏。”

中国古代哲学家司马迁也有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其意思是说人是免不了会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死的伟大壮烈;一种是死的卑鄙无耻。

其实,司马迁和叔本华两个人关于生与死价值观的观点都是只有两个选择,也就是二元论,即死的伟大壮烈或是卑鄙无耻;生的平庸鄙陋或是孤傲清高。

他们这种逻辑思维是典型的二元论学说,那么,这种论点是正确的吗?我们不妨按照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逻辑延伸一下:

你不是天才,就是傻子。(其实大都是平常人。)

你不是富豪,就是乞丐。(其实大都是普通人。)

你不是巨人,就是矮子。(其实大都是正常人。)

你不是亲友,就是敌人。(其实大都是一般人。)

你不是善人,就是恶人。(其实大都是老实人。)

你不是智者,就是愚夫。(其实大都是寻常人。)

你不是美女,就是丑妇。(其实大都是不美不丑。)

你不是英雄,就是懦夫。(其实大都是平凡人。)

你不是太阳,就是月亮。(其实更多的是星星。)

……

很明显,这种逻辑是不对的,它指的是事物的两个极端,也就是特殊性,而忽视了事物的普遍性,这无论在逻辑上或说是理论上都说不通,在现实社会的实践当中更是行不通的。

其实,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对事物的分析早就有了科学的逻辑理论,就是凡事都至少要分为三个方面或叫做三个层次去看:

如宇宙中有天、人、地;物体分为大、中、小;时间有早、中、晚;方向分为左、中、右;高度分为上、中、下;成绩分为好、中、差;速度分为快、中、慢;……

从以上的分层级中可以看到,每个层级除了有两个端之外,大都有一个“中”,这个“中”就代表世界万物的普遍性。

而任何事物都是两端小,中间大。

笔者认为,二元论的哲学观点和逻辑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二元论只注意到事物的两端,也就是两个极端,却忽视了事物的“中”,也就是只注重其特殊性而忽视了事物的普遍性,显然是不正确的。

因此真正科学的哲学不是二元论,而应该是“三元论”。

在现实社会中,能称得上伟大的人英雄的人或是叔夷伯奇、陶渊明等孤傲清高的人都极少,卑鄙无耻以及“比鱼目更坏”的人也是极少数。而代表这个“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人正常的人,这些人也可以称之为平凡的人,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无论是古代中华民族只有几千万人口的时期,还是后来数亿或是今天十四亿人口,代表这个“中”的人民大众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生存生活,繁衍后代,建设家园同时也推动着社会发展。绝大多数的人既不“庸俗”也不“孤独”,是平凡之人;既没有“重于泰山”的伟大壮烈,也不会“轻于鸿毛”的卑鄙无耻。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祖祖辈辈平凡地生活。

现实永远都是“两端小中间大”的三元性。

哲学,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由经验总结形成的一种理论学科,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学说,与现实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各自的局限性。

在我国古籍中,"哲"作聪明、贤明、智慧解释;"学"当学问来解,“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词义是"以辩证方式,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

哲学,应该能够帮助人类较为客观、全面以及科学地认识世间万物,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zawen/vojtbkqf.html

哲学新论说三元——析“二元论”之偏的评论 (共 1 条)

  • 江南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