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表弟是大师

2018-09-14 15:05 作者:岱青山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他,现年36岁,剪着平头,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着青、热情的光芒。平滑的大额头,两边呈“凹”字形,仿佛隐藏着聪慧。

万事有因果,学习做琴亦然。说起他,在包头市从事厨艺整整18年了。他由兴趣、厨艺主业衍生出了第二事业,传承了内蒙古地区的一项手工艺术,我戏称他为本行业的大师,这个行业就是手工制作马头琴,真正丰富了他的人生

缘是冥冥中的注定。打小,他就喜欢研究每样工具的构造原理,喜欢创作新物件。特别是每每在电视里看到拉马头琴的大师们,他就对琴充满了好奇心理,走近马头琴看看它究竟是怎样做成的遂成了他的一个夙愿。

曾记得,那还是2012年的一天,当他无意中在包头市电视台《包头故事》节目收看了马头琴制作人——韩峰的有关事迹后,他被深深地吸引了。他没想到他一直追逐的想竟然如电光在眼前一闪而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他急忙联系电视台,登门拜访韩雪峰,向其表明了他的心愿。当事时,韩雪峰听罢不紧不慢地称:来学习的人多了,但没有一个学成的。又听说他是学厨艺的,而非木匠出身,更是对他将信将疑。就这样,第一次见面他悄悄的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隔行如隔山。也许只有业内人土清楚,对于马头琴向来是有人拉少有人做。远的不讲,单就包头市来说,拉琴者有200多人,可做琴的寥若星辰,足见其难。再则,做琴是幕后工作,无名少利,从者少也不难理解。

山高他攀登,他不信最终到不了山顶。如是他锐意进取的信心有增无减,其理由有二。一则他马头琴制作;二则他凭借的是18年厨艺中的雕刻功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一次拜师不成,从另一方面见出韩雪峰人品的高尚和收徒的慎重。倘若来者不拒,不见得就是好师父。他如此自勉自励亦自慰。

事实上,韩雪峰的马头琴制作在包头市没有第二人。当年,韩雪峰师从研究制作马头琴大师张纯华,全身心投入,稳中求进,几度春秋方得其真传。

认准的事,关键在锲而不舍地执行。末久,他买了木料又上韩雪峰家求教。一来二去,见其态度诚恳,韩雪峰领他去一个老木器厂买了红木,帮他绘出琴杆形状图,并给他提供了一些制作资料,嘱咐他如此这般。回家后,按照韩雪峰的教法,他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磨出了琴杆。韩雪峰再教一步,他又学一步,亦步亦趋,从锯木到精工细雕,从上色到反复调音,三个月后他终于做成了第一把马头琴。他既兴奋又担忧。怀着二重奏的心情,他拿着琴来到了韩雪峰家,准备接受第一次检验。恰巧遇见马头琴教师郑军也在现场,本来韩雪峰也会拉琴,可韩雪峰谦让再三,请郑军试琴。郑军推辞不过,只好拿起琴轻轻拨弄琴弦,调试音调,确认可以后,郑军拿起琴弓与琴弦舒缓地一擦,优美、浑厚的声音弥漫开来,仿佛将人带上马背,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

完事后,郑军说:“这把琴的高音特别好!”他望望韩雪峰,似信非信。直到韩雪峰点点头,并声言:“我没想到你作为一个厨师竟能学成做琴?!”实际上他做餐饮总爱学习每一种菜系,他的菜品总比别人花样多。难怪他能成为酒店的总厨。得到了行家的肯定,他悬着的心才放松下来,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一个真学,一个真教。他与其师韩雪峰的情缘就这样结下了。韩雪峰惜才,遂后将其制琴的所有资料、制作工具及客户全部交付给了他,他由此成为韩雪峰唯一的马头琴制作弟子,他继承了恩师的衣钵。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多深入实践,才能知其所以然。接着第二、第三把马头琴做成了,每做一把琴他都要带去求教恩师,进行一次次实验,然后按照他老人家指出的不足沉下心俯下身一一改进,从中汲取检验教训。

其实世人只晓马头琴音质音色清晰,富有穿透力,直达人心,却鲜有人关注马头琴制作的艰辛不易。说起做琴,无论是选材、绘图、锯木,还是雕刻、拼接、上色,其间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艺都要靠制作者的一双手去精心打磨。也就是说,用料薄厚一分、琴箱宽窄一分、琴杆长短一分,所有环节皆为细节,它们都将对音色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整个过程学下来,没有三五年功夫是断然不成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东一头西一头,跑遍了卖木料的厂家,只为寻求到标准的木料。雕琢中,他更是用心专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正所谓功夫在琴上。

俗话说:“小心成就完美,细心成全完善”,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来细心、耐心的磨练,2017年他在包头新都市区创办了“牧野琴声”马头琴手工艺品店,拥有了他将第二事业继续下去的一片天地。

功夫在琴外。迄今,他己制作了50余把马头琴,售往集宁、过茂旗、通辽、江苏等地。修缮马头琴更是不计其数。有时候他帮人修琴也不收费,人家过意不去送他酒。礼尚往来中,他们交成了朋友。通过制琴、修琴,他结识了诸如马头琴教师郑军、斯琴巴图和马头琴青年演奏家路遥等圈里人。间或,与他们谈琴、学琴,琴话绵长,取精用巧。琴声悠扬,融会贯通。不仅夯实了他制琴的功底,而且给他自己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日复一日,他才意识到他所从事的行业是份创造美的工作,他将为之托付他的一生。

在内蒙古地区,仅呼和浩特市生产马头琴的企业就有70来家。他之所以还要坚持手工做琴,那是因为手工制琴周期长、不易变裂、音质好、经久耐用。机器生产的琴由于木头受到了震动,其缺点正好与手工制琴相反。

他有自己的主业。对于他,第二事业的意义在于制琴的过程和琴成后的喜悦感、满足感。当然,还有延续马头琴制作的义务。做精做专业,是他从事马头琴制作的追求与目标。

马头琴,蒙古语称之为“绰尔”,因琴杆上面雕有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做琴说到底是服务于拉琴人。艺无止境,服务同理。

“手工制作马头琴不只需要技巧,更需要懂得琴的声音,这样才能均衡马头琴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因为较之于蒙古族,我们毕竟是汉族。要想做出精品马头琴,必须对蒙古族文化有信仰。”师父韩雪峰曾经的谆谆教诲,直到今天他才深有体会

也许进入制作越深,才越感制作是有灵性的。会做和会用本是结合的,完整的,失去其一好比一条腿走路,永远攀登不到艺术的高峰。因此,现在他每天坚持练习拉琴,素心修炼,触类旁通,直至能够更好地融入制作马头琴。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了解、认可,传统文艺及手工制品市场也正在复兴,一批民族传统技艺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09年,蒙古族马头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相应,传统手工制琴需要像他这样的人,需要保护传承,需要普及提高。

如果从张纯华、韩雪峰两位前辈算起,那么,他——我的表弟庞建军,就是名副其实的手工制作马头琴第三代传承人了。尽管目前他在业界的民气不算大,但年轻就是资本,更何况他一直砥砺前行在这条路上,我相信他一定有能力有实力将马头琴制作这门手工艺术发扬广大,惠泽更多的业内人士!

高手在民间,绝活出草莽。噫吁嚱,我的表弟是大师!

与马头琴结缘,精彩无限。有马头琴做伴,至美永恒

常耀宗/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ymuskqf.html

我的表弟是大师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