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涓涓溪流暖心田------浅议黄振琼散文集《驻村扶贫记》创作风格及特点

2021-04-13 17:01 作者:旬竹笛韵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辛丑年元月七日,县文联秘书长黄振琼托文友为我送来她公开出版的近42万字纪实散文集《驻村扶贫记》,我的心中甚是欣喜。这本纪实散文集,是黄振琼作为旬阳县文联派驻城关镇龙王庙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到城关镇龙王庙村开展扶贫工作后,坚持每天或间断写的扶贫工作日(笔)记(志)汇总后的散文集。在上世纪60年代,我曾观看过以医院护士工作生活为题材拍摄的电影《护士日记》,也曾观看过以战地日记为创作手法拍摄的战争题材电影《上甘岭》。现在,我又以阅读的方式,阅赏黄振琼的《驻村扶贫记》,我感觉不论是护士日记,还是战地日记,或是驻村扶贫记,虽然体裁相同,写法相同,题材不同,但却异曲同工,收到了同样的艺术阅赏效果。换一句话说,黄振琼的《驻村扶贫记》,同电影《护士日记》、《上甘岭》一样,也是可以拍摄成一部电影或一部现代流行的电视连续剧的。

在黄振琼到城关镇龙王庙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4年时间里,她在落实驻村工作任务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发挥写作特长,以宣传先进典型为导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文艺扶贫精神。散文集《驻村扶贫记》,围绕"志、智、情",通过42万字的92篇文章里讲述的鲜活故事,用质朴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率真的真挚情感,为读者展现了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驻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发展富民产业、改善村容村貌、提振精气神、过上好日子;也从侧面反映了旬阳全县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来自不易的成绩和广大扶贫干部不负重托、披荆斩棘、乐于奉献的时代风采。散文集《驻村扶贫记》里收录的《我和他们的忘年交》一文,曾荣获2019年全国“我的驻村故事”征文一等奖。

对于怎样写好纪实散文,著名作家叶永烈说:“纪实文学的创作,‘七分跑,三分写’,其实是很辛苦的活儿。怕苦怕累,别干这一行。”而黄振琼就是在龙王庙村“跑”了4年的女扶贫工作者。一位女作家。她在4年里,白天在龙王庙村走村串户“七分跑”,了解村情民意;晚在灯下“三分写”,把了解到的村情民意写进自己的日记里。最终,不仅成就了黄振琼的扶贫工作,也成就了《驻村扶贫记》的公开出版发行。《驻村扶贫记》,写出了黄振琼在龙王庙村开展扶贫工作中的心路历程。对于黄振琼在龙王庙村所做的扶贫工作,一年前在网络里就流传着这样一段文字:“70后女作家黄振琼到城关镇龙王庙村驻村扶贫已3年,她深深地上了这片贫瘠的土地,把留守老人当父母,把智障孩子当自己的娃,用细腻的感情温暖着贫困百姓。”

黄振琼笔下的《驻村扶贫记》所描写的龙王庙村乡土风情、乡村人物,乡土故事,无不充满着丰盈诱人的感情色彩,或叹息,或哀痛,或赞颂,或愉悦,或欢乐,或喜忧参半。黄振琼是带着深深的感恩和敬畏,通过细心观察和分析思考,创作完成《驻村扶贫记》的。

常言道: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黄振琼的散文集《驻村扶贫记》,以乡土纪实的描写手法,写出了黄振琼在龙王庙村开展扶贫工作后,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全村村民整体综合素质普遍的提高;让读者感受到龙王庙村通过黄振琼开展扶贫工作后,全体村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上涨,龙王庙村全体村民是党的扶贫政策直接受益者。同时,读者通过阅读,也读出了黄振琼在龙王庙村开展扶贫工作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曾有新闻媒体资深记者通过采访后,对黄振琼在龙王庙村怎样开展扶贫工作的新闻报道里,是这样叙述的:“龙王庙村有270多户,居住分散,不管路多难走,黄振琼都要到各家各户看看。”在黄振琼看来,“龙王庙村是我的驻村地,虽距县城不远,但地理条件并不优越。沟狭坡陡,土地稀薄,青壮年及儿童几乎全部外出,偌大的院落,只有一两个老人独居很常见,有的院落甚至荒废。这是龙王庙村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每次扶贫干部来到这里,犹如一束光亮,穿透岁月烟尘,映照到老人们漫无边际的孤独寂寞。”

黄振琼创作《驻村扶贫记》的立足点,写龙王庙村的山水,写龙王庙村的村庄院落,写龙王庙村的人情,写龙王庙村的村情,写龙王庙村村民们的亲情,写龙王庙村漫山遍野的绿树,写龙王庙村的碧绿的青草,写龙王庙村碧波荡漾的庄稼,写龙王庙村村民们的日常的衣食住行,信手拈来挥之而去,写的有板有眼,一写就如行云流水,向读者娓娓道来。黄振琼的这种激情满怀而又柔情似水的写作手法,让读者痛彻心骨般读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风有、有幸福也有痛楚有忧虑的龙王庙村村民。

有一位读者在阅读了黄振琼的获奖作品《我和他们的忘年交》一文,并得知这篇文章获全国扶贫主题征文一等奖,黄振琼是陕西参加征文活动作者里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者时,在一篇文章里是这样描写黄振琼慈母情怀的:“21岁的梁安阳有智力障碍,他的父亲在新疆打工,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下他。黄振琼常去看他,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他的吃穿操心。”

而黄振琼对待龙王庙村里的年长者,是怎样爱戴的呢?在这篇文章里,这位读者在文章里是这样描写的:“73岁的李正彩见黄振琼就像见到自己的亲闺女一样,李正彩手指骨质增生,黄振琼每次来都要给她的李阿姨按摩按摩,并带来药膏。”对待以种植为生的老年村民,这位读者在文章里描写道:“67岁的肖大叔种了不少拐枣、柿子,肖大叔用拐枣、柿子烤酒,黄振琼想法帮肖大叔销售。”由此可见,黄振琼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尊老爱幼的爱民情怀是宽阔高尚的。

黄振琼在创作《驻村扶贫记》时,不可避免地写出了龙王庙村某些式微迹象。同时,正是龙王庙村某些式微迹象,吸引着黄振琼这样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女作家去观察了解龙王庙村,去观察龙王庙村村民以土地为生的耕作模式,去了解龙王庙村村民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并且按照扶贫攻坚工作要求,依照自身的努力,去改善龙王庙村村民的生活现状,去改变龙王庙村的落后面貌,让龙王庙村村民们早日过上自己幸福的生活,而且是从细微之处做起。

黄振琼在创作《驻村扶贫记》框架上,不仅有清晰而又五味杂陈的、线条分明的轮廓,还有那么一点点隐隐绰绰的魂魄在牵动着读者,于字里行间像龙王庙村小溪流水一样淙淙流淌,涌动着浓浓的乡恋和淡淡的乡愁,很柔和,很细腻,很温暖,很质朴,既有有局部的精细,也有整体的豁达。读起来像酒一样让人陶醉,像极了漫步在落着细雨的旬阳汉江江南。例如,黄振琼每次从县城为村上办完事回到村里时,不忘为村里老人带去饼干、水果糖等零食。她曾有这样的感叹:“那些年迈的孤独老人,他们是我心里柔软的疼痛忧伤夕阳情深,烛光摇曳,进组入户时,我包里时常备着几粒糖果饼干,或一瓶风油精、一条小围巾,或几双袜子,与他们在一递一接、一问一答、一颦一笑之间,传递出温暖、陪伴和祝愿。抚着他们青筋暴起的手,就像触摸着质感的岁月,踏实,宽慰——行走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时光越积越深厚,而我的脚步,越走越依恋。”

黄振琼的散文集《驻村扶贫记》,让读者在阅读时就能强烈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体会得到乡村生活的那种咀不尽、嚼不烂的韵味,那种隐忍、宽容、明亮甚至是富有悲剧性的乡土精神。我在想,也许这就需要黄振琼本人对乡土生活有着切肤般痛楚的体验,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有着见微知著的思考。写起来做到字字句句落到实处,没有一句一字是多余的。通过叙述,表现生活中的艰辛的幸福与难以抑制的痛苦,把乡土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出了乡土散文的沟壑与裂纹,写出乡土散文的挣扎与抗拒,写出乡土散文的希冀与憧憬。

黄振琼的散文集《驻村扶贫记》,写出了龙王庙村村民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乡村生命的敬重,写出了龙王庙村村民坎坷贫困的生活,展现的是龙王庙村村民豁达、快乐人生观,表达的是作家黄振琼本人对龙王庙村村民骨子里坚韧精神的敬重;展示的是龙王庙村村民安贫乐道的生存哲学;叙述的是龙王庙村村民的质朴、真诚、善良和智慧;流露的是龙王庙村村民对故乡语言的依赖和固执的坚守。在她看来,龙王庙村的确还贫穷,但却很美。4年的驻村扶贫工作,让黄振琼更加了解农村,也为黄振琼创作散文集《驻村扶贫记》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于是乎,黄振琼在驻村宿舍里摆上一束束山上采来的野花,将一个个驻村故事写在电脑里。她把时间留在了山村,却很少有空陪伴家人,年迈的父母生病住院,也不能去医院照看。

毋容置疑,黄振琼创作的《驻村扶贫记》,看似一种传统的思维,却让读者感悟到了作家黄振琼对乡土文学写作之文脉的留恋,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乡土的热爱、依靠和留恋,以及也许还夹杂着的些许无可奈何的慨叹,和对在当下经济大潮中,即将变得似是而非的淳朴乡土人情的极力挽留。通过用龙王庙村村民自己描绘或讲述与之有关的人或事,用来展示故乡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让读者在感性的文字里感悟到了理性的力量。黄振琼以散文记录龙王庙村村民心灵的轨迹来感悟生活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当今时代的变革,使黄振琼的散文创作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散文《驻村扶贫记》,已经超越了朴素的叙述,显现出了追求灵动中见深沉的创作风格。

通过阅读黄振琼的散文集《驻村扶贫记》,让读者感受到,黄振琼作为工作在龙王庙村扶贫一线的女扶贫干部,她凭着一份勤恳,一份真诚,凭着一股韧劲儿支撑着,面对工作的辛苦、压力,对家庭的责任、亏欠,她依然义无反顾,因为她深知她肩负着龙王庙村全体村民的管理责任,他们的困难是不是已解决,他们诉求是不是被关注,他们的权力是不是有保障;他们能不能脱贫、能不能稳定脱贫,会不会返贫,都是她时刻放在心上牵挂的,是她不能放下的理由。她不断思考、不停探索,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她之所以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一道,带领龙王庙村全体村民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为的就是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她能出一份力,贡献一份力量。而这一切,她做到了。

黄振琼的《驻村扶贫记》在创作手法上,凸显着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驻村扶贫记》构思精巧,富有意境,内涵饱满含蓄。每篇散文都能揭示出该篇散文的主题立意,以及有画龙点睛之妙用的巧妙之笔,让读者了解道作家做此文的缘由与目的。我这里所说的画龙点睛之妙用的巧妙之笔,在黄振琼的《驻村扶贫记》里,有时是一个字,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细节、一缕情丝,有时描写的是一景一物。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

二是《驻村扶贫记》主题线索清晰,创作思路明了,立意一目了然。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作家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家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该篇散文传神的精髓,让读者遵循作家的创作思路,分析该篇散文的立意。黄振琼的《驻村扶贫记》很好的驾驭了这一点。

三是《驻村扶贫记》注意了散文写作的表现手法,让读者能够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家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作为读者阅读散文,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该篇散文内容。在《驻村扶贫记》创作的表现手法上,黄振琼做的很到位。

四是《驻村扶贫记》里的语言值得品味。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好的散文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有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有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有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有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有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有的散文语言质朴;有的散文语言奔放;有的散文语言精巧,有的散文语言雅致。有的散文语言常常因内容而异,如有的锋利如匕首;有的绚丽如云锦;有的凝重如深潭。由此,读者如果能够体味作家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该篇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而我对黄振琼散文语言的认知,就是通过阅读她的《驻村扶贫记》,感觉她的散文语言,如涓涓溪流,沁人肺腑,暖人心田。让读者感到很亲切,很温暖,很温馨,很幸福。

2021年3月,旬阳县“争当排头兵,奋进新时代”公务员风采展示活动隆重举行,13名公务员登台展现靓丽风采,黄振琼名列其中。

2021年4月,在安康市公务员“争当排头兵,建功新时代”风采展示”活动中,14名“最具人气奖”获得者闪亮登台,黄振琼亦在其中。

我们期待,期待黄振琼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成绩,也期待阅读到黄振琼的下一部文学作品集。

完稿于2021年1月18日至2021年4月13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vgjdkqf.html

涓涓溪流暖心田------浅议黄振琼散文集《驻村扶贫记》创作风格及特点的评论 (共 2 条)

  • 浪子狐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