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115

2018-04-25 06:22 作者:张关林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115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释——伯夷、叔齐:殷朝末年一个小国国君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互相推让君位,都逃到周文王的辖区。周武王伐纣灭殷,他们不满于改朝换代,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隐居在首阳山采薇为食,最终饿死。是用:因此。希:同“稀”,少。)

(白话)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怨,人们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张说)伯夷、叔齐这两个历史名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两件事。其一,兄弟俩谦让王位,都选择出走。历来把这事理解为为他们重视兄弟之情,不贪慕权力,孔子也是这么理解的。当然,也可理解为没有担当,对国事不负责任。其二,周朝灭商后,两人逃到首阳山,发誓“不食周粟”。他们认为周是商的臣子,臣子打国君,大逆不道,便“耻食周粟”,吃野菜,结果饿死。历来都视为气节凛然的典型。

从个人品德来说,两人堪称典型的君子。从对社会的责任来看,他们的行为值得商榷。但为什么包括孔子在内,主流舆论都对两人交口赞扬,而忽略其社会责任呢?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即评判事物只能选择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不可面面俱到。评判事物面面俱到,其实是主次不分,放弃重点。兄弟俩坚守信念、知行合一、秉承悌、守礼之心而能做到“虽千万人吾往矣”,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一种罕见的品行,人们把他们树为纯君子的标杆,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去吹毛求疵,貌似看问题全面,却严重影响标杆的作用。比如近几年对民族英雄,包括雷锋在内的抹黑,其借口就是全面评价。可见,全面评价已经成为推翻既有形象的借口,不再是一种评价方式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本节的重点在于“不念旧恶”。孔子认为,曾经与人有过的不愉快,甚至争执,事过之后必须“翻篇”,这是做人的原则!请注意,“不念旧恶”不可理解为完全忘记发生的事情,而是指不要让过去的不快来影响今后的交往,但有些过去的不快所引发的教训是不能不“念”的。

“不念旧恶”作为做人原则是有充分理由的。第一,人际争执,往往各执一端或意气用事所致,是视角之争,很少属于是非之争,如果总是以“是非观”看待,不仅不符合事实,也是很难释怀的。其二,所谓念旧恶,往往会“冤冤相报”,结果怨气更大,关系更坏,是没有好处的。

鲁迅的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抿恩仇”,可作为“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的注解。但鲁迅又说过:“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这岂不是主张要“念旧恶”吗?其实这两句话不矛盾。前面说了,过去的不愉快,多半是视角不同、各执一端、意气用事所致,这样的旧恶不必挂怀。但也有的不快是人品丑陋造成的,对于这类不快,就必须记住教训,敬而远之,以免重蹈覆辙。这样来理解“不念旧恶”,才不至于沦为没心没肺的滥好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tpsr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115的评论 (共 6 条)

  • 彩蝶
  • 淡了红颜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