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学诗、无以言

2020-04-08 18:33 作者:清风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不学诗、无以言

辛淑英

新教育实验中:晨诵即是晨间诵诗,用同一首诗歌来“开启”黎明,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

对我来讲,诗歌知道的甚少,这里不便多说什么。巨峰老师今天的授课中,提到的“不学诗、何以言”印象反倒深刻。

说这话的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2500多年前的一天,孔子正在庭院散步,儿子孔鲤趋步走来,孔子便问他“读诗了吗?”,“还没有,父亲”孔鲤低头怯曰。孔子又训他“不学诗、何以言?。”这在古代叫“过庭训”,是父亲教育儿子用功读书的训诫。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未免感到诧异,孔子为什么这么说?难道不学诗,就不能说话了吗?甚至连说话都不会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高度凝练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以丰富的内容,传达着人们给予生活的渴望和内心的情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相传由孔子整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主要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劳动的场景,因喜闻乐见,所以流传甚广。早年我在鲁西的乡下,就听到过这样一直传诵的歌谣。

吱吱吱,

面对房主窃细语。

不吃你谷子,

不吃你糜子,

在你房檐下抱一窝儿子。

多么形象喜悦的画面。和景明,燕子对着闲来无事的主人,窃述心事。传递出自然中和谐美好的气息。

但诗之精炼和说话又有大的差别,精炼是诗的蕴含,暗示和重叠。语句新颖近于诗歌,有音乐的特性,诗的每个词汇、语句,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因为身居穷乡僻壤,想我小时候所读过的诗,不外乎仅限于书本上数得清的十几首。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从二十岁才开始广泛阅读,可见那时的阅读水平,还不如现在的一个小学生。现在的孩子一口气能背诵几十首,甚至上百首不在话下,他们的启蒙教育,往往从咿呀学语就开始了。从简易的儿歌童谣,到诗词歌赋,随着年龄增长,无不在感受着诗歌的艺术熏陶。而诗歌又具有韵律和节奏明快的特点,深受孩子们所喜

比如“月亮白光光,

贼来偷酱缸。

聋子听见忙起床,

哑巴高声喊出房,

跛脚追上去,

瘸手也来帮。

一把抓住贼头发,

看看还是一个小和尚。”

语言浅显,趣味及娱乐性浓郁,一下子会吸引孩子,精神焕发出快乐的神韵。思绪瞬间进入想象的艺术空间,感受到文字所带来的无穷魅力,伴随求知欲的提升。诵读中,还可以把自身对诗歌的理解投放到心灵中去,从而达到吸收仿写的目的。

如果说散文是地上行走的文字,与人间情暖相伴。那么灵动的诗歌就是带我们飞翔的翅膀,与想结合。

“种子在冻土里

梦想春天

它梦见——

无数花朵睁开稚气的眼睛

就像月亮身边的千万星点……

种子呵

在冻土里梦想春天”

诗歌是音乐,带着人们飞翔,更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字里行间。

而新教育实验中的诗歌诵读,就是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从简单的口头语言,到动手与脑的合并去写去绘,使天马行空的想象找到情感的依托,链接与生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熏陶,心灵得到滋养并快乐成长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该如何来培养诗性气质?就是对应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上,更加专情与专心。晨诵正是炼心,修缮智慧的法宝,培养精气神韵的能力。晨诵是由外向内转化吸收的过程,从而把心所吸收转化成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促进语言的生长,也便是孩子的成长。

新教育实验中“诗歌是心灵的歌唱,开启每一个黎明,让精神得以明亮,灵性得到激发。”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这样的,它始终不断地教化着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断前行。

诗是极具诗意的文字,语言的精髓。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成年人都应当学诗。学诗使我们的语言优美,文雅,自身可以超凡脱俗。

孔子的“无以言”,现在去想,就是指那些不爱读诗、来加强自身修养的人。这样的人,往往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观,更别说有好的人际交往来行走于世界。

我们应当从古人的诗中得到启示,勤于律己,学会观察生活,用诗意之心,诗情之美,看视世界,彰显心中的美丽。

2020、3、14、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otwbkqf.html

不学诗、无以言的评论 (共 3 条)

  • 倚石老人
  • 浪子狐
  • 秋白

    秋白文章很内容,有见的,发自真情,形式灵活,风生水上,可谓文质兼美。欣赏推荐阅读。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