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28

2018-11-15 09:30 作者:张关林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28

《论语》第十六部分《季氏》

16.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季氏:季孙氏,指季康子,名肥,鲁国大夫。颛臾(zhuānyú):鲁国的附庸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冉有、季路:孔子的学生。冉有,即冉求,字子有,也称冉有。季路,即仲由,字子路,因为为季氏做官所以也称季路。见:同“现”。与:同“欤”。相:帮助,扶助。兕(sì):犀牛。柙(xiá):关猛兽的木笼子。费:同“(bì)”,季氏的采邑。疾:厌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倾:倾覆。分崩离析:形容国家分裂。当时鲁国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大贵族分割。萧(xiāo)墙:指宫殿当门的小墙。这里萧墙代指宫内。当时季孙把持鲁国政权,这样下去,容易起内乱。)

(白话)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求,难道这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周天子曾经授权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就在鲁国的疆域里,这是和鲁国共安危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冉有说:“季氏要这样做,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想这样做。”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自己的才力,就任职,做不到就该辞职。’有危险了却不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还要你们这助手有什么用呢?而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玉器在木匣中毁坏了,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牢,而且靠近。如果现在不占领它,后世一定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虑。” 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得到它,而一定要找个借口的人。我也听说过:拥有国家的诸侯和拥有采邑的大夫,该担心的不是贫穷,而是贫富不均;不必担心百姓数量少,而应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财富分配均匀了,就无所谓贫穷;和睦了就不会显得人少势弱;社会安定了,国家就没有被颠覆的危险了。做到这个,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提倡仁义礼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心。现在仲由和冉求两人来辅助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他们来;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于颛臾,而是在于鲁君呢。”

(张说)本节内容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孔子指责冉求和子路作为参谋人员的无能。第二层是说该不该讨伐颛臾国,孔子提出了评判国家好坏的标准。第三层是指出季氏担心的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部。

第一层:权臣季氏要侵略小国颛臾,季氏的帮手冉有和子路来报告孔子。孔子说,颛臾是个合法国家,去攻打它是不义的。你们是季氏的帮手,但不能阻止,是你们的错。孔子进一步发挥帮手的作用,说,帮人做事要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发挥就应该辞职。人要跌倒了,赶紧扶起来,才叫帮人。现在要跌倒了,不去搀扶,要帮手干嘛?老虎从笼子里跑出来,是老虎的责任吗?是管笼子的人没管好!——孔子的看法有点迂腐,且强词夺理。孔子见识广,应该明白“秋无义战”这个事实,攻打别国只需要借口。帮手的责任是设法让主人达成目标,而非改变目标,要帮手去改变主人的目标,岂非喧宾夺主?伟大的帮手如张良、诸葛亮、刘伯温辈,都是兢兢业业帮主人达成目标的,从未想过去改变这个目标。

第二层:冉有说出攻打颛臾的真实理由:“颛臾城墙坚牢,而且靠近。如果现在不占领它,后世一定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虑。”——冉有这么说,说明他是赞成攻打的,那么前面说的“我们不想攻打”是假话了。孔子也发现是假话,于是找到了开骂的又一个理由:“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但又为想要找理由的人)。”指责冉有很虚伪。但既然冉有说季氏担心颛臾以后会季氏家族不利,孔子索性开始讲社会学课程了。他说,季氏怕别国对他不利吗?那就应该把内政搞好。一个国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只要财富平均分配,只要人民安居乐业,谁能奈你何?自己的国家安定了,如果邻国不服,可以修文德使他们对你产生好感。邻国能青睐你,赞赏你,当让不会来找你麻烦,岂不就安定了吗(既来之,则安之)。——均贫富,修文德,是儒家最重要的治国思想,也是普适真理。历史已经证明,造成社会动乱的不是经济发展缓慢,而是贫富悬殊。而在国际关系上,有实力但讲道义的国家最后会受到拥护,一味注重利益的强国,则会逐渐边缘化——所谓“修文德”,就是行为要讲道理。

第三层:孔子直接揭开了季氏担心的谜底。孔子说,季氏哪里在担心颛臾会对他不利,而是在担心鲁国国君会收拾自己。——季氏侵犯了鲁国王室的权力,肯定会担心王室寻机找麻烦,所以要攻打颛臾来壮大自己的力量,让王室不敢贸然收拾自己。孔子点出了季氏的真实想法。

本节提供了几个常用俗语:“不患寡而患不均”;“既来之,则安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三条俗语除了第一条保持原义外,其他两条的今义已经转变。“既来之,则安之”,原义是管好内政,做事讲道义,让外国对自己亲善,这样就太平了。今义是指到了一个新地方,那就安心呆下去吧。“萧墙”一句的原义是指季氏担心鲁国王室对自己不利,今义是指灾祸往往产生于内部,而不是外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etv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328的评论 (共 2 条)

  • 雪儿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