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龙的传说

2020-02-24 19:28 作者:霞霞(*^__^*)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关于龙的传说

马红霞搜集整理

传说,龙是一种神异生物。各地传说丰富。龙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龙的普通级别类型是有两个杈角、蛇身、四足、鳞片、腥味浓烈,非标准类型还有独角龙等。龙的原型有"新中国龙"化石里的美丽瓦窑龙,有双脚。传说龙能行云布、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传说文献更是庞大。古代最著名话题有三国时期魏明帝率群臣观龙并令画工当场绘像且令文臣对此吟诗作赋。有的地方还传说天击恶龙的故事。龙的传说是中国民间一个文化仓库。

传说很多年前中国山东省青龙镇的黑山子村,整个村庄就像笼罩在云雾里一样。突然天地间乌云滚滚,以排山倒海之势上下翻腾,人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现象,家家户户屋门紧闭不敢外出。

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走出家门来探个究竟,他走遍了整个村庄,除了浓云密布外没什么异常。直到走到村子外,出现在眼前的状况让他震惊:两条活生生的黑龙、白龙趴在地上!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打量检视一番,龙的角、鳞、爪、尾都和画像中画得一模一样,只是龙须短了些。他转身往回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快出来看呀,天上的龙掉下来啦,大家快来看呀!”人们听到这一消息都涌出家门,奔走相告,这一惊人消息迅速的传遍了乡里。

今天是龙厉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月二最早的起源据说是在三皇之首伏羲时期,当时伏羲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在那个时期农业是国家的重心,为了在全国推广自己勤农的政策呢,伏羲就在每年的二月二亲自下地耕种,起一个带头的作用。后来呢,在伏羲之后的皇帝们就继承了这一个传统,特别是在周朝时期,不仅把这个作为一种习惯,更是把它做成了一个国家政策来执行,这便是后来的“龙抬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那它是如何来的呢?旧时人民以为从二月初二开始,龙要抬头行云作雨,因而围绕这种俗信形成了许多传统,人们也把这一天称为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

龙抬头的日子按照过去的民俗过了“龙头节”整个“过年”才算结束,从这天开始,春天算是真正的到来了,万物开始复苏,新的一年开始了!因为“龙抬头”,就意味着结束眠、万物复苏、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许多人都在这一天烧香祈福,祈求一年家业兴旺,吉祥如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不知不觉正月过去,今天就是二月二了,这一天,人们会理发,图鸿运当头,还将美食加上“龙”以示吉庆: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煎饼为龙皮;吃面条叫扶“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补龙牙”……

那为何会以“龙”的“抬头”来形容呢?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眼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

现在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福纳祥、驱邪攘灾的日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enobkqf.html

关于龙的传说的评论 (共 5 条)

  • 刘振明
  • 天云乐山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 雪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