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太爷“上磨先生”

2018-04-13 02:31 作者:上官青云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时候,常常听到旁边的人说这样的话来表扬或夸奖身边懂事的孩子:“这谁谁家的孩子真有家教,就是与别人不同”“那是人家谁谁家的门风!”......那么到底什么是“家教”“家风”?小时候这些词汇对于不谙世事的我就像是一道方程式,有许多的答案需要我去探索求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在悠悠的回忆里我似乎找寻到了一些未解的答案......

我的祖辈曾是三代为医的中医世家,我记忆里印象深刻并对我的成长影响最大的要算我的曾祖父了,当地人把曾祖父叫做“太爷”。我的太爷去世已有七个年头,他曾是我们当地有名的老中医,一辈子从事救死扶伤、扶弱济贫的医生职业,医德高尚为人谦和,到八十岁高龄还为乡里乡亲把脉看病,赢得了乡里乡亲的尊敬和戴。

太爷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但却从未在他本人口中知其传奇的一二。小时候经常听他讲着属于他那个年代的故事,还有民间传说、经典名著、名人轶事......都是一些在我们儿提时听来似懂非懂的故事,现在想来却是开启我求知之路的启蒙钥匙。他的故事里唯独对自己讲的最少。印象里他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精擅医术、时刻关心着我们兄妹成长的普通长辈。对他的深入了解还是在他患病逝世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整理他的遗物时翻阅了他布满圈阅的书籍和泛黄日记后,才让我重新认识了我平凡却伟大的太爷,他小时放过马、务过农,十几岁才入得学堂,出生于民国三十年,高小毕业的他在那个知识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已经算是村子里很有文化的人了。他曾担任大队税收员、会计等,成年之后随父亲专心学医并通过勤奋努力成为当地有名的大夫。礼县固城籍著名作家赵殷在散文集《回到固城》里曾多次提到我的家族“上磨里”及“上磨先生”的轶事,“上磨先生”就是我的太爷(曾祖父),(在过去当地人通常以居住地名代替人名称呼,磨指用来磨粮食的水磨,把懂医术的大夫称做先生)文章里关于他的经历这样写道:“街上有一位自学成才的大夫上磨先生。上磨先生从小聪慧,放马间隙,偷听东城墙里私学先生讲课,并用脑子记下来,再在放马时亲口尝野草百味,稍大一点就能给人治病,效果非常明显,古稀之年仍膝前拥挤奔走于固城四乡。”......这些文字的叙述虽然颇具一定的传奇色彩,但整体来说也是对太爷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我曾翻阅过太爷的多本个人工作笔记:他在建国初期担任过两年的农业社大队会计和采购员,密密麻麻的记账本上详细记录着他的责任与使命。在一本已经泛黄、盖有公社印章载有他个人荣誉的黑皮笔记扉页上“清楚记账,清白做人”的俊秀毛笔字显现着他的一身正气。那些方方正正的文字里我仿佛看到了他黑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一笔一笔记录繁杂账目的情形。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多年,我们无法得知当时的详细情况,但是单从记录详细、书写工整的字迹里,从个人的工作心得里看到了他勤奋好学、做事的认真严谨。在我上小学初学毛笔字的时候,太爷经常用他规范的毛笔字为我写下描红范本,指导我如何一笔一划的写好毛笔字,经常教导我做人就如写字,马虎不得,粗糙不得,只有每一笔写认真了,每一划写到位了,字才能写的好,字要写得端端正正,人要更要活得堂堂正正......虽然我的毛笔字到现在还远没有达到他的水平,但是他的教诲我一直记得: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着写好自己,像写好方块汉字一样去端正做人。工作以后,在潜移默化里我也经常提醒自己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端正认真的态度和勤奋上进的恒心,也因来自太爷无所不到的熏陶我得到了比别人更多的收获。

我的太爷,最有名的可能要数他的精湛医术了,他跟随父亲从医的时候年龄已近二十岁,但是由于勤奋好学,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三十岁时加入当时的礼县卫生协会,并在五十年代主持筹建了礼县固城中西医联合诊所(固城卫生院前身),担任部门负责人,其后曾多次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曾评为县“先进卫生工作者”、获得由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甘肃省从医三十年老中医”荣誉等。在那个年代,他个人所取得的这些荣誉是值得宣扬称赞的,如果是善于宣传、擅于包装自己的人,他所赢得的声誉可能会更大,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回报。但在于太爷,在于我的家族,这些荣誉只是太爷工作经历的见证,他从来没有在人面前炫耀过。要不是翻开他多年来尘封在箱子里的这些“古物”,我还真无法相信我竟有这样一位获得如此多荣誉,为人民和祖国做过这么大贡献的太爷。这也与他经常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沉得住气,要戒骄戒躁的观念相一致。

大夫的天职是治病救人,我的太爷一辈子曾救过很多人的命,也接济过许多家庭困难的人。尤其在退休以后自己开了诊所,经常遇到一些没钱看病的,便常给他们免费医治。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没钱看病的人太多了,长期的免费和欠费经常使诊所运营出现困境,进药必须要有运转资金。再加上我们家当时七口人生活,我们姐弟三人上学,诸多问题都成了困扰我们家的难题。记得有一年,太爷让父亲去收患者拖欠的药费,一户人家由于交流上的问题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父亲气急败坏的回家告诉太爷“你救了他家的娃娃命,他却不认帐了,以后来了再不要给他看病了。”太爷从别人处得知那户人家是村子里最贫穷的一家,家里只有父子两个光棍,得病的是十几岁的儿子,家里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更不要说药费了,就让父亲别再去收账。后来那人又来看病,极为不好意思,太爷也装作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依然看病抓药,那人拿到药时说没有钱能否用木材顶替?太爷和蔼的说怎么都行,此后好多看病的林边人便都用木材顶了药费,每当后半年接近年关,成群结队的骡马驮着柴火在我家门口,成了我们儿时快乐的记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太爷非常谦和,谁家有急病需要出诊,即使半夜,只要有人来请从不推辞,看病也只收医药费从不收取出诊费。到他八十岁后还在为乡邻看病,乐此不疲。为此,他也赢得了好人缘,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来看他,有他的徒弟、病人以及病人的子女......从此“上磨先生家”成了外人对我家的特殊称谓,也成的我们家的一种荣誉......

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年过年的时候是家里最热闹、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家里不但有许多的来客,还有来客带来的许多好吃的。长大了后我才渐渐明白这些收获与尊重的背后是勤奋、谦和、仁慈与善良的结果,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无缘无故的对一个人好,也没有人无缘无故的获得别人的尊重。

太爷去世了,但太爷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我也从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许多,但坚持和完全融化,传承和发扬光大将是我努力一辈子的事情,我会寻着他的足迹,恪守勤奋、谦和、仁慈与善良的本质一路前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aburkqf.html

我的太爷“上磨先生”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