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鲁阁史话

2013-04-06 00:45 作者:香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太鲁阁得名于台湾原住民的语言:“伟大的山脉”的发音,山中居住着他们信奉的彩虹神灵。长达二十公里的太鲁阁峡谷,其历史很短,是几十年前修建中横公路时,开发出来的。不但是台湾,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大规模的大理石峡谷。当地人都以它而自豪,连导游也说:是不可替代的一个美丽景区。特别介绍了最负盛名的青蛙石,一砣独自屹立于溪旁的巨石,其中层为白色大理石岩,上、下层则为深绿的青色片岩。形如伏在溪中的大青蛙。而石顶建有小亭,好似刚加冕的皇冠。在高天、大山、小溪的自然陪衬中,添了一抹人为的橙红。台湾人都认为,能亲眼目睹此景是幸运的,常把它当作圣灵朝拜。我们去时,没时间下沟去,许是角度不对,或许是见过的名山大川太多。虽然也感到整个峡谷险峻雄伟,但对这具体景观,总有似曾相识,并无出奇的令人震撼之处。唯一的独特点,是当置身在这大理石峡谷后,真实的进入了宝山,到处可见嫩如凝脂,光洁灿烂的美玉。让人深觉造化之无私,天地难尽藏。让世间的守财奴来看看,或许集攒之心会淡些。世间自然会多几分平和。

“鲁阁幽峡” 早列为“台湾八景”之一,景区是以中横公路的东端路段扩展的。入口距花莲二十多公里。峡口一座红柱牌楼上写着“东西横贯公路”六个大字。路很狭窄,不少路段要凑成车队,单向放行。这时大家才明白了中午吃饭那里,是个实际上的编队集中点,其后便成了车队行动的缘由。

目前对旅游团开放的路段太短,关键是时间不足。入峡后的第一景是“太鲁长”。过长春桥后,只见一道飞泉在长春祠前分流入立雾溪,古色古香的祠堂建筑,如一帧图画呈现眼前。这和靳珩园一样,是为纪念修路的殉难者而建。但山神耿耿于怀,施地震报复毁损屋宇。人类并未因之退缩,现在的新祠是采用山洞型的整体建筑而成。祠后有几百级台阶,蜿蜒向上,称为天梯。可上达观音洞,有石观音坐镇洞内,陈列有横贯公路全图。

由长春祠前行数里,出现一座高插云天的壁立大断崖。靠一桥跨越,附近有一座不动明王庙,流传着蒋经国当年智答山神的故事。这条在断崖绝壑中兴建的公路。是他领导从大陆过来的老兵,用原始的简单工具,艰苦奋斗近四年时间才建成的。因地质太复杂,又是地震多发区,修这条路开初伤亡很大。工头向蒋经国汇报:见“不动明王”说,只有在此修一个最大的庙,才保佑你们安全。蒋答:可以建。但在这陡峭、险峻的山上,哪里有地方修“最大的庙”呢?蒋指示按土地庙建。庙建好后,工头又做了个梦。不动明王说,我要一个最大的庙,却建个小庙糊弄我。工头如实回报,蒋说:你去告诉他,这个庙很大很大了,三县相交处只一点,庙正立在交叉点,能管三个县,还小吗?果然,不动明王满意了,伤亡也明显降低了。这个趣事不但告诉人们,蒋因势利导的智计。也道出了这峡谷中,连立锥之地也难寻的事实,足见工程的艰险!我却因之悟出了权力的诱惑,打油戏之曰:立锥小庙换平安,当属蒋公心计宽。纵是神仙难免俗,也贪权势恋高官。

再进地势愈高,隧道愈长、愈密。进入单向放行路段,而崖峡愈险愈奇。两岸峭壁上,许多天然小孔洞,曾被燕子据以为巢穴,形成“百燕鸣谷”的状观,得名“燕子口”。游客在燕子口下车后,沿半洞半岩的观景道前行,方开始尽兴品味“鲁阁幽峡”的真切风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34233/

太鲁阁史话的评论 (共 6 条)

  • 雪儿
  • 听雨轩儿
  • 疯狂侠客88
  • 婉约
  • 今生依梦
  • 剑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