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宋史》

2013-03-25 12:27 作者:温柔汉子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宋史》

北宋南宋十八代,

传宗接续三百年。

征讨北辽灭狼烟,

可歌可泣有遗篇。

包拯岳飞文天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正大光明有青天。

江山忠臣不算少,

杨家名将守边关。

气势恢宏上河园,

历史画卷存活版。

宋词骚人留宋体,

重文轻武水浒传。

奸贼宋室耍权谋,

王朝倾覆舌难辨。

蛮服汉冕主昏庸,

权压朝野铁骑骋。

秦桧黎民口中沫,

潘美千夫指行频。

史骂斗胆问苍天,

局外谁能辩忠奸。

赵宋诏狱实诏旨,

百年香烟随风飘。

身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丹心尽成无辜恨,

佞史空负老丞恩。

回望千古荒唐事,

心恨长跪笑苍生。

2013年3月21日

中国人口报张德忠

《宋朝319年18位皇帝分北宋、南宋》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有学者认为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国”。[1]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宋朝时中国GDP占世界比重最高峰。[2] 期间出现了宋明理学,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人口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亿1275万。[3]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人不在少数。[4]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北 宋 1—— 南 宋 10——18

1宋太祖 赵匡胤 (960年—976年) 10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2宋太宗 赵匡义 (976年—997年) 11宋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3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12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4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13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5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14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6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15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7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16宋恭帝 赵显 (1274年—1276年)

8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17宋端宗 赵昰 (1276年—1278年)

9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18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宋朝——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宋朝319年18位皇帝

1、宋太祖 赵匡胤

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和湖南等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局面。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接受贤臣赵普的建议,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地位,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比较安定。但是也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外族纷纷侵扰。但也因为重文轻武,使宋代文学、哲学、美术、科技异常发达。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享年50岁。

杨 业(约932-986年),又名杨继业。

2、宋太宗 赵炅

宋太宗 (939—997),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位22年。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本名赵匡义,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宋太宗很有作为,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不过由于他两度伐辽失败,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但是总的来说,他统治时期宋朝比较强盛。

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杨 业(约932-986年),又名杨继业。

毕 升(又作毕升,约970年—1051年),中国古代发明家,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汉族,北宋时期隶江南西路转运使歙州人(今安徽歙县)一说为浙江杭州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3、宋真宗 赵恒

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他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句。千百年来,这句话不知勉励了多少为官者或知识分子。

毕升(又作毕升,约970年—1051年),中国古代发明家,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汉族,北宋时期隶江南西路转运使歙州人(今安徽歙县)一说为浙江杭州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4、宋仁宗 赵祯

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原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载,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刘德妃窃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后死后,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狸猫换太子》。

《水浒1058——1124年》。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句。千百年来,这句话不知勉励了多少为官者或知识分子。

毕升(又作毕升,约970年—1051年),中国古代发明家,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汉族,北宋时期隶江南西路转运使歙州人(今安徽歙县)一说为浙江杭州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编定的《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约百万言。另外,史学著作有奉诏与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池之子,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5、宋英宗 赵曙

宋英宗名赵曙(公元1032--1067年),太宗曾孙,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

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池之子,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编定的《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约百万言。另外,史学著作有奉诏与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6、宋神宗 赵顼

宋神宗,名赵顼(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铖。英宗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堡)。神宗赵顼,先后封为淮阳王、颖王。英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他喜欢读《韩非子》一书,读后说:“天下弊事很多,不能不改革。”英宗于公元1067年正月丁巳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熙宁”。 赵顼即位后,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严重局面,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他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废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当时,有个地方发生地震和山崩,保守派就说这是王安石变法不当,引起老天发怒。公元1073年,河北地区遭受大早,灾民被迫逃荒。有个保守派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呈送给赵顼说:“早灾是由于王安石变法造成的,只要停止变法,罢免了他,老天一定会降消灾。”曹太后和高太后也在赵顼面前哭诉王安石搞乱了天下,要求停止新法。神宗动摇了,王安石先后两次被迫辞职,以后就一直没有出来做官。王安石辞官后,赵顼还把大部分新法维持了近十年,直到他死去。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他前期任用王韶,获得了熙河战役的胜利,收复了两千里故汉地。后期任用宦官李宪,因指挥失当在灵武遭致惨败。神宗半得到消息,起床踱步,达旦未眠,因此得病。公元1085年2月神宗病重,3月立子赵佣为太子,嘱咐由高太后协同处理国事。戊戌日,病死于汴京宫中的福宁殿。赵顼死后的庙号为神宗。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池之子,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编定的《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约百万言。另外,史学著作有奉诏与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7、宋哲宗 赵煦

宋哲宗赵煦(公元1077--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佑”。 病逝于汴京,在位十五年,终年二十四岁,葬于永泰陵。哲宗登基时,只有10岁,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执政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原因。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北宋画家。字正道,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等。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岳 飞·字鹏举(1103~1142),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汉族。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8、宋徽宗 赵佶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赵佶,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工于书画,以花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当金兵入侵,无法应付时,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父子两人皆被金兵俘虏北上,受尽折磨,八年后死于黑龙江依兰。

《水浒故事1058——1124年》,岳飞(1103——1142年)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岳 飞·字鹏举(1103~1142),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汉族。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曾深受宋徽宗喜,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有染,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李师师早年艳满京城,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而宋徽宗被掳,北宋亡后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

9、宋钦宗 赵桓

宋钦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赵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靖康二年 (1127年)与徽宗为金兵俘掳北去,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1161年,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岳 飞·字鹏举(1103~1142),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汉族。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北宋画家。字正道,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等。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 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10、宋高宗 赵构

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1103——1142年)、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 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逝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陆 游(1125~1210)南宋诗人。

朱 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1、宋孝宗 赵昚

宋孝宗赵眘(公元1127--1194年),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敦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陆 游(1125~1210)南宋诗人。

朱 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2、宋光宗 赵敦

宋光宗赵敦(公元1147--1200年),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庆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陆 游(1125~1210)南宋诗人。

朱 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3、宋宁宗 赵扩

宋宁宗赵扩(公元1168--122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组织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在史弥远的操纵下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 向金朝称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宋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独揽宋朝大政。史弥远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官职。宋宁宗时期,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宋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1224年,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永茂陵。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4、宋理宗 赵昀

宋理宗赵昀(公元1205--1264年),是南宋第五代皇帝。宁宗养子。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废太子赵弘,立宋理宗为皇帝。宋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他本人崇拜理学。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1264年10月,理宗病死于临安,在位40年,终年60岁,葬于永穆陵。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1279年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绝句。

15、宋度宗 赵禥

宋度宗赵禥(公元1240--1274年),在位1265年—1274年),在位10年,享年35岁,宋度宗长大后十分昏庸无能。他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北方元朝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政治十分腐败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淫无道,沉湎于酒色之中,宋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只有等着灭亡。北方元军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廷虽腐朽,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度宗即位后,元军猛攻襄樊。这一次是决定南宋小朝廷兴亡的关键战役。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为宋朝敲响丧钟,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1274年7月,度宗病逝于宫中,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年。葬于永绍陵。

16、宋恭帝 赵显

宋恭帝赵显(1271年-1323年),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是之弟,宋末帝赵昺兄,即位前封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宋咸淳十年(1274年)十月,宋度宗驾崩,年四岁的赵隰在奸相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改明年为德祐元年。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当时元朝军已平定中国北方和西南,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阳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皇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舆论压力下诛贾似道,不过为时已晚,宋朝亡国在即。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大半的领土。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遣陆秀夫求和称侄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

17、宋端宗 赵昰

宋端宗,名赵昰(公元1268-1278年),度宗长子,恭帝兄。恭帝被元掳往北方,陆秀夫等拥立他为帝。在位3年,在元军追击中受惊而死,终年11岁,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赵昰,曾先后被封为吉王、益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进逼临安时,他由驸马都尉杨镇等护卫,出逃福建。欲对宋室斩草除根的伯颜派兵追赶,未果而还。3月,赵昰等人到达福州,得知临安沧陷,恭帝被掳往北方。5月,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景炎”。

端宗在位时,年仅8岁,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他只得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着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于奔命。左丞相陈宜中对大局绝望,远走占城(今越南境内)。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湾,一天夜间,坐船不慎被颠覆,端宗落入海中,后被左右救起,已经喝了一肚子的水,而且就此起病,吓得好几天都讲不出话来。因元军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冈州(今广东省雷州湾),经此颠簸,又惊病交加,于4月病死。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1279年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绝句。

18、宋幼主 赵昺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南宋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附:

赵昺,曾先后封为信王、广王、卫王。临安危急时,他在母亲杨淑妃带领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宋端宗于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病死,赵昺被陆秀夫,张世杰于同月冈州拥立为帝,5月,改年号为“祥兴”,6月,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与此同时,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被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所俘,其统领的督军府从此瓦解。宋幼主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人马全部登船,然后依山面海,将1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长木。将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间,诏示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张弘范见宋军战船集结,行动不便,就先用小船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火后乘风攻击宋水军。宋军船上的湿泥阻止了火势蔓延,长木又顶住了火船,使元军的火攻归于失败。张弘范又阻断了宋军的水源,封锁了海口。宋兵饥渴交加,处境日益困难。张弘范派人劝降,被张世杰拒绝。2月6日,双方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张弘范分兵四路,发动猛攻。宋军正在拼命抵抗时,忽听得张弘范所在的指挥船上奏起了音乐。宋军以为这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战斗就松懈了一下。不料此乐声是元军总攻的讯号,张弘范的指挥船直扑而来,箭如暴雨。元军在乱箭掩护下,夺走了宋军的战船七艘。各路元军又一齐猛扑过来,从中午到傍晚,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忽然,张世杰见到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帜,停止了抵抗,其他战船也降下旗帜,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一面将精兵集中到中军,一面派出一只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来,准备突围。帝昺这时正由左丞相陆秀夫守护着,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来接帝昺,陆秀夫不知这是真是假,又担心帝昺如突围不成而被元军截获,坚决拒绝。他知道君臣都难以脱身了,就连忙跨上自己的座船,仗剑驱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然后,换上朝服,回到大船礼拜帝昺,哭着说:“陛下,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佑皇帝(恭帝)当年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今日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帝昺则给吓得哭作一团。陆秀夫说完,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背起九岁的帝昺奋身跃入大海,以身殉国。顷刻间君臣二人就沉没得无影无踪。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听到这个噩耗,顿时哭声震天,几万人纷纷投海殉国。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而出来到海陵山脚下,不久,有人带来了陆秀夫背负帝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此时,飓风再来,部下劝他上岸暂避。张世杰俯视着在风粮中飘摇的宋军残船,拒绝暂避。绝望地回答:“无济于事了,还是与诸君共甘苦吧”又说道:“我为赵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没有殉身,是望元军退后,再立新君,然而,国事发展到如此地步,难道这是天意。”说完堕身入海。 南宋灭亡。(这是中国第一次灭国,当时百姓及官员投海殉国后,第二日海中浮尸几万,故而传出“山崖之后再无中国”之说,真是可歌可泣啊)。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1279年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绝句。

宋 朝 宰 相

北宋

宋太祖

▪ 范质

▪ 王溥

▪ 魏仁浦

▪ 赵普

▪ 薛居正

▪ 沈义伦

宋太宗

▪ 赵普

▪ 薛居正

▪ 沈义伦

▪ 卢多逊

▪ 宋琪

▪ 李昉

▪ 吕蒙正

▪ 张齐贤

▪ 吕端

宋真宗

▪ 吕蒙正

▪ 张齐贤

▪ 吕端

▪ 李沆

▪ 向敏中

▪ 毕士安

▪ 寇准

▪ 王旦

▪ 王钦若

▪ 丁谓

▪ 李迪

▪ 冯拯

宋仁宗

▪ 王钦若

▪ 丁谓

▪ 冯拯

▪ 王曾

▪ 李迪

▪ 张知白

▪ 张士逊

▪ 吕夷简

▪ 王随

▪ 陈尧佐

▪ 章得象

▪ 晏殊

▪ 杜衍

▪ 贾昌朝

▪ 陈执中

▪ 文彦博

▪ 宋庠

▪ 庞籍

▪ 梁适

▪ 刘沆

▪ 韩琦

▪ 曾公亮

▪ 富弼

宋英宗

▪ 韩琦

▪ 曾公亮

宋神宗

▪ 富弼

▪ 韩琦

▪ 曾公亮

▪ 陈旭

▪ 王安石

▪ 韩绛

▪ 吴充

▪ 王圭

▪ 蔡确

宋哲宗

▪ 司马光

▪ 文彦博

▪ 王圭

▪ 蔡确

▪ 韩缜

▪ 吕公著

▪ 吕大防

▪ 范纯仁

▪ 刘挚

▪ 苏颂

▪ 章惇

▪ 苏辙

宋徽宗

▪ 章惇

▪ 韩忠彦

▪ 曾布

▪ 蔡京

▪ 赵挺之

▪ 何执中

▪ 张商英

▪ 刘正夫

▪ 余深

▪ 王黼

▪ 李邦彦

▪ 白时中

宋钦宗

▪ 李邦彦

▪ 白时中

▪ 张邦昌

▪ 吴敏

▪ 徐处仁

▪ 唐恪

▪ 许将

▪ 欧阳珣

南宋

宋高宗

▪ 李纲

▪ 黄潜善

▪ 汪伯彦

▪ 朱胜非

▪ 吕颐浩

▪ 杜充

▪ 范宗尹

▪ 赵鼎

▪ 张浚

▪ 秦桧

▪ 万俟卨

▪ 沈该

▪ 汤思退

▪ 陈康伯

▪ 朱倬

宋孝宗

▪ 张浚

▪ 汤思退

▪ 陈康伯

▪ 朱倬

▪ 史浩

▪ 洪适

▪ 叶颙

▪ 魏杞

▪ 蒋芾

▪ 陈俊卿

▪ 虞允文

▪ 梁克家

▪ 曾怀

▪ 叶衡

▪ 赵雄

▪ 王淮

▪ 周必大

▪ 留正

宋光宗

▪ 周必大

▪ 留正

▪ 葛邲

▪ 黄祖舜

宋宁宗

▪ 留正

▪ 赵汝愚

▪ 余端礼

▪ 京镗

▪ 谢深甫

▪ 陈自强

▪ 韩侂胄

▪ 钱象祖

▪ 史弥远

宋理宗

▪ 史弥远

▪ 郑清之

▪ 乔行简

▪ 崔与之

▪ 李宗勉

▪ 史嵩之

▪ 范钟

▪ 杜范

▪ 游侣

▪ 赵葵

▪ 谢方叔

▪ 吴潜

▪ 董槐

▪ 程元凤

▪ 丁大全

▪ 贾似道

宋度宗

▪ 贾似道

▪ 程元凤

▪ 叶梦鼎

▪ 江万里

▪ 马廷鸾

宋恭帝

▪ 贾似道

▪ 王爚

▪ 章鉴

▪ 陈宜中

▪ 留梦炎

▪ 吴坚

▪ 文天祥

宋端宗

▪ 陈宜中

▪ 李庭芝

▪ 文天祥

▪ 黄镛

宋末王

▪ 文天祥

▪ 陆秀夫

北宋名人

赵匡胤杨业佘赛花赵普赵匡义包拯寇准王安石司马光

欧阳修范仲淹岳飞秦桧韩世忠梁红玉毕升辛弃疾李师师

宋江方腊宋徽宗李清照苏轼苏辙苏洵石守信呼延赞

折太君狄青杨延昭刘豫李全张浚毕再遇张弘范李显忠

李庭芝李继隆潘美张叔夜韩琦虞允文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

贾似道蔡京陆游沈括王全斌范质薛居正慕容延钊王彦超

巨然李成王溥郭京孙傅王审琦李昉高怀德韩令坤

石守信曹彬吕端毕士安赵光义宋太宗王怀隐王继恩王小波

李顺张余王均曹利用吕蒙正柳开李沆向敏中郑文宝

王禹偁王旦宋钦宗陈尧叟丁谓王钦若陈尧佐林逋赵恒

宋真宗杨亿刘筠穆修吕夷简夏竦庞籍明镐赵桓

钱惟演张海郭邈山王伦王则种世衡范中立折可存晏殊

宋庠宋祁文彦博曾公亮梅尧臣富弼范镇苏舜钦侬智高

李邦彦赵抃李觏赵祯宋仁宗杨文广柳永庞安时钱乙

邵雍陈升之王拱辰韩绛吕诲曹太后周敦颐文同吕公著

刘敞曾巩王珪李若水张载苏颂吴充王令冯京

郑獬刘攽种谔吕大防范纯仁邓绾王韶刘挚赵曙

宋英宗刘恕程颢高太后吕惠卿程颐王安礼章惇曾布

郏亶王安国赵挺之范祖禹郑侠吕大临张商英王雱何执中

黄庭坚欧阳澈赵顼宋神宗刘安世秦观李公麟种师道谢良佐

米芾郭煕种师中陈师道晁补之游酢杨时张耒侯蒙

周邦彦蔡卞李廌郑居中李诫尹焞贺铸李格非朱彧

唐庚胡安国朱勔赵煕宋哲宗王黼童贯杨戬梁师成

高俅李彦张邦昌赵佶宋徽宗杨震陈东方腊吕师囊

张觉马植蔡攸张择端朱彧

南宋名人

李唐邵伯温韩驹宗泽黄潜善杜充汪伯彦刘豫米友仁

陈旉王渊史斌钟相王宗石范汝为彭友陈颙杨幺

杨太夏诚叶梦得吕颐浩黄龟年朱胜非苗傅李纲万俟卨

赵昺吕本中宋恭帝朱弁赵鼎李弥逊张俊牛皋洪皓

刘光世赵显宋度宗王彦马扩赵禥张九成吴玠李彦仙

邵兴刘师勇范宗尹吴璘胡铨娄钤辖杨再兴郑樵胡宏

史浩赵构宋高宗汤思退李显忠虞允文李焘汪应辰岳云

张宪王十朋洪迈尤袤陆游陆放翁范成大周必大徐梦莘

王淮赵眘宋孝宗杨万里耿京赖文政陆九韶留正朱熹

袁枢张孝祥陆九龄薛季宣吕祖谦陈傅良京镗陆九渊赵汝愚

辛弃疾辛稼轩杨简刘光祖陈亮赵惇宋光宗叶适周去非

李嵩刘松年马远夏圭陈自明韩侂胄丘崈姜夔乔行简

吴曦徐玑史弥远李心传赵扩宋宁宗赵汝适彭义斌李全

杨妙真史嵩之郑清之真德秀魏了翁赵葵岳珂宋慈晏梦彪

陈三枪吴潜孟珙余玠向士璧王坚洪天锡董宋臣丁大全

秦九韶杨辉吕文德谢方叔夏贵赵昀宋理宗谢道清谢太后

贾似道陈宜中陈文龙张珏董震李庭芝马廷鸾王应麟谢枋得

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张顺张贵牛富范天顺边居谊姚訔

姜才李芾马塈

为传唱。

宋代词人列表:

王禹

苏易简

寇 准

钱惟演

范仲淹

张 先

晏 殊

李清照

李格非

辛弃疾

柳 永

岳 飞

司马光

欧阳修

陆 游

苏 轼

王安石

王安国

韩 缜

宋 祁

黄庭坚

晁端礼

赵令

晁补之

晁冲之

舒 

朱 服

毛 滂

陈 克

时 彦

李之仪

周邦彦

贺 铸

晏几道

王 观

李 冠

林 逋

秦 观

米 芾

朱敦儒

赵 佶

张舜民

魏夫人

王 诜

黄 裳

叶梦得

宋 江

蒋兴祖女

洪 皓

蔡 伸

吕渭老

杨无咎

李弥逊

汪 藻

曹 组

乐 婉

范成大

蔡幼学

周紫芝

杨万里

严 蕊

吕本中

陈与义

胡 铨

陈 亮

张孝祥

石孝友

王 炎

朱淑真

蜀 妓

张元干

李 邴

章良能

刘 过

戴复古

康与之

绍兴太学生

严 仁

俞国宝

张 

卢祖皋

魏了翁

周文璞

岳 珂

史达祖

黄 机

刘克庄

吴文英

严 羽

李好古

淮上女

萧泰来

文天祥

李 纲

陈 郁

文及翁

刘辰翁

周 密

王沂孙

张 炎

姜 夔

蒋 捷

理学家

朱熹、程颐\ 王安石

皇帝宰相或其他大官:

列位皇帝

晏殊(我比较喜欢他儿子晏几道)

范仲淹(不仅能改革,还能带兵打仗)

宋庠(我喜欢他弟宋祁)

庞籍(传说中的庞太师是好人捏)

富弼

韩琦

欧阳修(北宋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他就没苏东坡)

包拯(著名“啃老族”磨蹭到中年才肯出来工作= = 最后升到了副宰相)

武将:

狄青

杨文广

画家:

张择端

文同

范宽

黄庭坚

巨然

姜夔

李公麟

民间:

李师师

段誉,

南帝段智兴,

中神通王重

周伯通,

全真七子,

张三丰,

黄裳

宋江

武松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27639/

《读宋史》的评论 (共 9 条)

  • 八度天空
  • 今生依梦
  • 纤纤柳絮
  • 赛飞
  • 听雨轩儿
  • 婉约
  • 王鹏
  • 剑客
  • 兰子君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