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廉耻小议

2010-07-24 19:10 作者:王根生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廉耻小议

王根生

齐国有一个人,每次从外面回来,总告诉他的妻妾,自己和富贵之人吃了饭,可总不见这些人到他家做客。妻子于是尾随着丈夫,发现丈夫原来到东郭坟地吃祭品。回家后,妻子生气地把这一切告诉给妾,妻妾为这样的丈夫而深感羞辱,而这时从外面回来的丈夫对这一切全然不知,依然趾高气扬的样子。

──这是《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记的一则寓言

孟子借这则寓言,对那些无廉耻之心的小人做了有力的讽刺。在<;鱼我所欲也章>;中,他又把这种“知耻”之心,升华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自此,“知耻”之心就成了衡量君子与小人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于是,千百年来,我们歌颂伯夷苏齐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的那种君子气节,我们赞美朱自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这一民族气节。“士可杀而不可辱”,“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吃嗟来之食”成了君子的座右铭。于是我们对那些饿死在嗟来之食面前的廉者,对渴死在汩汩流淌的盗泉旁边的义士产生油然的敬意。

可下面的浪涛,却将我们打得晕头转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

几年前,在韩国一家工厂里,韩国女老板为了惩罚中国工人,要求他们给自己下跪,。在所有工人中间,只有一名中国工人孙天帅没有下跪。,于是我们的评论家奋笔疾书,为国人失去了人格而深感痛心,为这些丢中国人脸的打工者感到羞愧。可我们设想一下,当一家妻儿老小都等着你拿工资去养活他们的时候,你下跪,就可能拥有这份工作,你的父母就可能安享晚年,你的孩子可能就有钱买奶粉,有钱上学;要保持民族气节,不给这位老板下跪,你就会失去这份工作,你可能较长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你的父母晚年生活就要受到一定的影响,你的孩子可能就要借钱买奶粉,借钱交学费,甚至还有更难预料的:当这样的环境摆到你面前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是想舍生取义,还是舍义取生?

常常,就个体意义上的人来讲,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可以舍生取义,也完全可以做到舍生取义。可当我们的生命关系到我们所的人能否生存的时候,当我们的生命影响影响着自己能否完成上天赋予的神圣使命的时候,你还有舍生取义的勇气吗?“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手如足?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弃之何咎?试想,你一辈子从不向权贵摧眉折腰,堂堂正正,可为了厌恶上学的儿子能有一份职业,你还会保持天生的那种矜持吗?孙天帅的举动,让人敬仰,可就此谴责这些员工,是否有点不近人情?

我无意于以小人之心来忖度君子之腹,来歌颂懦夫。君子永远是一座光芒万丈的灯塔,堪作万民的楷模,但这决不是说没有行君子之义的人就是坏人。一种理想的规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达不到,就只能说明这种规范约束万民是否有些为时过早,而不能一味地谴责人民愚昧麻木。而问题是现实社会用来检验人的道德水准这套试题难得出格了,它常常将一个残酷的选择摆在每个考生的面前:你要成全名节,你要成为烈士,你的妻儿老小就可能成为牺牲品;你要成为一个好爸,好儿子,好丈夫,你就可能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懦夫。面对妻儿父母,你会怎么做?

你还主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吗?

你在站着说话的时候,是否也能感觉到腰疼?

我敬仰那种舍生取义的圣贤,他们是我们社会的脊梁。但就此认为不顾家庭,为了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杀身追求虚名,这是否有些得不偿失?

其实,有时“知耻”与其说是美好的道德规范,倒不如说是一张空头支票,失去了它的实际价值,成了一种空头商标,成了一方贞节牌坊。谁愿意让这些人做无畏的玉碎,来保全所谓的名节呢?如果真有人这么做,那就是对人类生命的极大蔑视。

(二)

我们还可以做这个设想,如果有“嗟来之食”,便大胆的向传统的道德观挑战,不知廉耻地放开胃口,津津有味地吃,自然会招来正人君子鄙视,万民唾骂。可有了这口“嗟来之食”,就可以让他活命,还可能让他成就一番大业,可以这么说,正是这口“嗟来之食”拯救了一位君子,而恪守知耻之心,则会扼杀一位君子,那么这口“嗟来之食”到底该吃还是不该吃?

我想起中国历史上的韩信,如果他当年面对“胯下之辱”,而怀抱君子之耻之风,慨然自刎,那未来的江山姓刘还是姓项还是一个未知数,历史不就多了一个遗憾吗?如果当年闻天祥在被元军押解的途中能杀身成仁,而不是“隐忍而活”,那么激励民族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民族精神,不就永远坏死在历史的胚胎里吗?再想想西楚霸王当年兵败乌江,如果能再回江东卷土重来,而不是万念俱灰”“无颜见江东父老”,谁会认为天下不会是项羽的?

苏轼在<;留侯论>;一文中,借评价张良,表达了自己对豪杰之士的独到看法: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的大勇之士,就是那种能包羞忍辱,,而心怀广阔,目标远大的义士,这些人哪里是凡胎肉眼的浅薄之人所能参透的?

大丈夫当能屈能伸,只能屈不能伸的,那是懦夫;只能伸不能屈的,那是莽夫。“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庄子。说剑>;)用剑之术在于首先显示自己的虚弱来引诱对方,那么谁能否定大贤的不知耻恰恰是为了”将以有为”呢?君子不在乎吃不吃嗟来之食,不在乎饮不饮盗泉之水,吃了嗟来之食,未必就是小人,喝了盗泉之水为毕竟成为江洋大盗,不管什么食物,其本身并没有道德的附加值,只要人内心正直,心底无私,什么饮料什么食品都不会让一个君子堕落成一位小人。注重形式,形而上学,让美好的价值度,变成金光闪闪的精神枷锁,其结果,只会导致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画鸡不成反类犬的结局。

心要存佛,但未必一定要削发出家。

(三)

我们再做这样的设想,某商场优惠大酬宾,某件紧俏商品跳楼大甩卖,门前排了一长串的队伍,这些排队的人,不管意志多么坚强,至少在此时,他们都是懂得廉耻的人。你来迟了,自然排到最后,可还有比你来得更迟的人,却直插前面,面对不懂廉耻的人,你会怎么做呢?出来维持公道,敢怒而不敢言或者不屑言,这都有可能,美的战胜丑的。可来了四五个或者七八个康大叔一般的壮汉,面不改色,直插前排,你还会出来主持公道吗?你恐怕只有不屑一顾了,因为你有充足的理由能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君子不和小人一般见识。于是你高雅着,他们粗俗着。其结果,这些不懂廉耻的小人得到了想要的商品,而你却没有得到,你意下如何?这时你的所有安慰式的想法,都不过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翻版。更何况,这些人不懂廉耻,可能会引发那些处在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准君子”们凡心蠢动,使君子的队伍不断瓦解,最后,留下那些铁杆君子反而会被人耻笑。面对这种尴尬处境,我们不知道用孟子的观点怎么解释这一现象?

我们再设想,昆虫和类历来是一对仇敌,因为大部分鸟类靠吃昆虫为生,于是昆虫中的先知先觉者便唤醒民众,启迪民智,号召昆虫们团结起来,用合法的斗争方式和鸟类斗争,他们的游行请求得到动物王国批准后,第二天,浩浩荡荡出来游行,高呼着“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昆虫们!”激昂的口号,呼吁鸟类吃素食。不管场面多么壮观,其情景多么惊天地泣鬼神,都没有意义。这一天绝对是鸟类们最幸福的一天,他们决不会笨到坐失良机的程度;他们可以把昆虫一网打尽,吃不完,可以放到冰箱里贮藏起来。我们的昆虫们具有君子之风,知道廉耻;而鸟类典型的一个小人,采用可耻卑劣手段,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知道廉耻的君子却带来巨大的灾难。如果说还有哪一类昆虫免遭劫难,我想可能就是我们认为智力最低下的蚯蚓了,因为他们麻木愚昧,冥顽不化无法理解“圣虫”们的高瞻远瞩,也由于太自私自利了,正忙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哪顾得上游行请愿?这些不齿于君子的劣点,恰恰让它们幸免遇难。这个时候,昆虫类的一切慷慨悲歌,还会比阿Q的精神胜利法高明吗?

我以为,不分对象,不分场活,一味地强调人应该懂得廉耻,并以此规范人的所有行为,这无异于犯罪。君子之风应该用于君子,而不可用于小人;对小人,应该用小人的办法,此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弱国爱讲公理,强国爱讲“婆理”,结果,弱国屡屡吃亏,强国每每吃香。君子一味地讲道理,小人一味地讲权力,所以,好人往往被欺,坏人往往得好报。君子之风往往被小人认为是软弱的表现,所以才出现“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一令人遗憾的结局。

我们这些弱势群体,面对对手的无赖,该怎么做呢?

环境混乱到极致,荒唐到极致,我们的态度就不妨偏激到极致,残忍到极致;社会荒唐,我们无法力挽狂澜,我们何不用”无涯之言”与之周旋,让对方看看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谁更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

这是当年庄子面对荒唐的做法,将它用于我们今天,还依然没有过时。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那么美好的理论,为什么没有得到君王的采纳,其重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它抹杀了矛盾的特殊性,用一种僵死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规范人的行为,二是它过于理想化,超前化,充满着书生色彩。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可用抽象的教条式的“知耻”之心来约束所有人的所有行为。只要还有人没有完全进化为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60409/

廉耻小议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