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禽兽之心

2008-06-16 13:05 作者:绿树临风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落笔至此,总感觉禽兽之心,无论如何是个贬义词。成语里有:“衣冠禽兽”、“人面兽心”,多指一个人品行极坏,心肠歹毒,丧失人性。难不成禽兽之心就如此不堪?近来读宋人李昉编的《太平广记选》,几则有关禽兽的故事,却让我对此有了新的理解。

鹦鹉救火的故事:有只鹦鹉偶然飞入一座山中,山里的飞禽走兽皆友善待之,鹦鹉私下里想,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也不能在此久留,便飞走了。

几天后,山中起了大火。鹦鹉远远地看见,便跳入水中沾湿翅膀,飞过去洒水救火。天神看见了说:“你虽然有好心,但又能起多大作用呢?”鹦鹉答曰:“我知道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我曾侨居山中,飞禽走兽皆善待我,视我为兄弟,我不能见死不救啊。”

天神感动,即为灭火。

是啊!禽兽的感情也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准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升平入山人的故事:晋朝升平地区,有猎人入山射鹿,忽然坠入一个洞穴中,洞穴深且陡,他无法爬上来,洞内有熊仔数头,少顷,母熊归来,它诧异地瞪视猎人,猎人想:完了,必为其害。良久,母熊取出觅得的干果等吃食,分与诸熊仔,末后,留一份放在猎人前。猎人饿极了,冒死取食之,此后,母熊每次觅食归来,都分与猎人一份,猎人由此赖于活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后来,熊仔长大了。母熊一一将其背负出洞,熊仔既然已经驮出,猎人注定要死在洞中了。然而,母熊复入洞中,坐在猎人旁边,猎人会意,便抱紧熊足,随熊跳出洞中,得以逃生。

感叹之余,不禁想,母熊做出这一令人震惊的举动,皆因为它是一个母亲。它以一个母亲的襟怀,无师自通了人类博的精髓:幼吾幼,爱及人之幼。相信,此后这个猎人,改行更业,成为了最初的、也是最虔诚的动物保护者。这就是母性的伟大,她无形的力量,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读过一个外国人亲眼目睹的,有关天鹅与黑雁的故事:时近初,却已天寒地冻,一群天鹅正结队迁徙,在去往南方的途中。当它们在朝霞之中飞越一片湖泊时,忽然领头的天鹅似乎发现了什么,飞翔的队伍暂时停下来,呼啦啦落在湖心的小岛上。原来,湖心小岛的一片衰草中,站着一只掉队的黑雁,它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时而引颈发出一声悲鸣,有几只天鹅就落在它的旁边,它们凑过去,开始用长长的喙,一下下猛啄黑雁的翅膀,黑雁则毫无反抗。站在远处观望的作者,此时愤怒了:欺侮一个孤单的弱者!良久,黑雁开始抖动翅膀,试图飞起来,但只盘旋片刻,又落回原地,几只天鹅又蜂拥而上,一番猛啄,一只天鹅,甚至甩着脑袋用它的长喙去梳理黑雁的翅膀,这会儿,作者看清楚了,天鹅是在为掉队后,翅膀结冰难以飞翔的黑雁啄开、并梳理羽毛,使其能够重新飞翔,是在帮助黑雁呢。终于,黑雁展开翅膀,欢叫一声,腾空而起……

天鹅的队伍又在苍茫的天空中飞翔了,只是,在它们清一色的队伍里多了一只黑色的身影,那是它们的兄弟,它们一起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了。

这是很久以前读过的故事,却常常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怎能不为这样的禽兽之心而惊叹呢?遇到同类有难,当助一臂之力,不能见死不救,这,就在今天,我们万物之灵的人类面前,也是有惭愧而比之不及的地方啊。

2008-4-22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782/

禽兽之心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