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庐剧情缘

2013-03-07 16:07 作者:心随风动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而今,年味越来越淡薄了,正月还没有结束,农村显得冷清凄凉。过了正月十五,农村的青壮年大都背起了行囊,外出打工经商,农村留下的尽是一些上学的儿童和年老体弱的老人。

小时候很盼望着过年,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过年不但能吃到平时没有的鸡鸭鱼肉,最主要的是那时过年很有年味,过年红红火火的气氛一直延续到农村描秧播种的时候。正、二月,正是唱戏玩灯的大好时令,过年唱大戏成了那时过年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造就一个地方独具风格的地方戏。我的家乡处于吴头楚尾的江淮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培育出我们家乡特有韵味的庐剧。庐剧清新秀丽,活泼自然,犹如山野中吹来一股清风,听之令人心旷神怡,全身通透;其老女生唱腔叫“二娘”腔:唱起来哀怨悲切,如诉如泣;其年轻小生唱腔叫“小生”腔:欢愉明丽、激越飞扬,给人一种风得意的感觉;其老生腔:沧桑深沉,抑扬顿挫;其小姐唱腔婉转动听,春光明媚。总之,一听到这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声音,无论老少男女,都会跟着锣鼓钹罄的节奏摇头晃脑,怡然自得地来上几句。

戏班子其实都是民间好者自发组织的,只要有一个当家花旦演小姐,一个男生做小生,杂凑找一些会拉二胡、会敲锣打鼓的人,就能成立庐剧团,有时剧团成员还是边演边发展的。剧团演出,一般先贴出海报,再加以一阵锣鼓喧天的宣传,俗称“撮台锣”,这样方园几里的乡亲们奔走相告,就知道要唱大戏了。饭后或者晚饭后,老大爷老大妈们带着小板凳来到戏场;大姑娘小媳妇们也打扮着花枝招展,穿上最好看的衣服,脂红粉素地来到戏场;自然少不了油头粉面的青年男子,他们看戏往往不是真的陶醉在戏剧的故事情节中,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梳着当时流行的二分头,穿着当时流行的喇叭筒裤,在大姑娘面前打口哨,抛媚眼,献殷情,引起大姑娘们一阵哗然和漠视。当然,也有两情相悦的,这时,两人悄悄走开,到小摊上买点小吃之类的东西,找一个僻静处,倾吐心声、暗诉衷肠,最终竟也能成为一桩好姻缘的。这也为农村唱戏增添了无穷的吸收力,也是农村唱大戏的人文魅力所在。

唱戏一般要唱好几天,如果要唱多出古装戏,则要十天半个月的,例如:唱《休丁香》和《秦香莲》这样的大型古装戏,就要连唱一个星期的。如果小姐唱腔甜美,扮相俊美,应当地观众的强烈要求,还要加场。唱戏时台上的小姐绝对与时下当红影视歌星相媲美的。人们的对扮相甜美的主角小姐的狂热崇拜程度,丝毫也不亚于现在人们对超女快男的崇拜。只可惜那时不兴偶像,不兴什么Fas。

我的多情善感的情怀,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恐怕都与少时喜欢听戏有很大的渊源的。在听戏中,我沉浸中在戏中,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悲喜着。忧愁着她们的忧愁,欢乐着他们的欢乐,通过听戏,我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的凄丽哀婉,也知道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的纯洁高雅,知道了董永与七仙女爱情的惟美忠贞,更知道这些惟美爱情的有缘无份原来都有一个美丽的宿命:“十世不嫁”,多么令人痛彻心肺的结局,多么令人扼腕痛惜的残缺美,美得凄艳,美得决绝,更美得灭绝了人性,使人目不忍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一则寓言: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某年某月某日结婚。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他快要奄奄一息。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书生不明所以。僧人解释道:海滩上的女尸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那个把她掩埋的人,也就是她现在的丈夫。书生终大悟...... 。

谁是前生埋了你的人?谁又是前生被你埋过的人呢?如果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不能与相知相亲相爱的人厮守终生,造成我是观音瓶中露,你是佛前水晶珠,我是山涧一汪泉,你是山顶撑天松。如此情深缘浅,真是叫人痛不欲生,五内俱焚。既然已用衣服盖了你,何不再多作停留掩埋了你?从而造成了我一生最大的、最无可救赎的遗憾。

父母都是铁杆儿庐剧迷,在他们的浸染下,我自小就对戏剧有着近于痴狂的迷恋。过年时,只要听到附近十几里范围内有唱戏的,必缠着父母去,往往是兴致高涨去,戏唱到半,因年幼,便要打瞌睡,这时父母总是把我安排附近乡亲家或是草垛旁,让我睡下,睡中,恍惚一阵锣鼓喧天,散戏了,这时才随着父母意兴阑珊地深一脚浅一脚往家赶,全没有来时的激情,但这丝毫不减退我的看戏的兴趣,第二天晚上,我还是兴高采烈地又缠着要去看戏。

在我念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家里驻扎一班戏班子,正是青春朦胧的豆蔻年华,我与戏班子一位扮演丫环的,名叫小红的女子相互产生了好感,心里产生了一种似乎叫做情愫的东西,受到她的影响,我竟唱起了《秦梅观画》中的经典片段:“小商林,表家乡,山高路远…….”,一通做念唱打之后,引起了剧组人员的赞赏,其中扮演主角的程阿姨要收我为徒弟,我及我父母都同意了,可是我那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祖母却力排众议,阻止了我的梦想。她认为世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她怎么舍得让自己可爱的孙子去做一个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优伶呢?

以后多年,我经常想,如果那时能进入戏班子,凭我对戏剧天生的爱好和超凡的感悟力,一定会成为戏曲名家的,可惜,人生没有彩排,一切都是现场直播,叹叹!

参加工作以后,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下乡唱戏已逐渐稀少了,偶尔的演出也在装潢得富丽堂皇的大剧院里举办,我们这些生在农村的下里巴人是很难享受如此高规格待遇的,我想就是去了,也失去了昔日农村唱大戏特有的情趣和情调的,还不如不去,以免破坏我对农村唱大戏的美好形象。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加强对文化建设,这股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河上下,也吹到我们乡镇,当时,我与镇上二个文艺爱好者,倡议成立花岗文化艺术团,重新组建倒闭多年的花岗庐剧团,向镇上汇报时,镇上领导对我这个一向工作不怎么积极的人要举办剧团的动机进行了2的N次方揣测,好像我是一个峨冠博带、貌似正经的老儒忽然对家里的女佣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样,感到不可思议和恐慌,最终,成立剧团一事流产。别了,我的庐剧梦。

随着电脑的普及,我有时也在像酷我K歌的软件上偷偷地演唱庐剧,过把瘾,并录下,上传到优酷视频上,得到了许多好友的称赞,但这怎么能与现场唱来得过瘾,来得真切,来得有成就感呢?

我深爱着庐剧,正如庐剧爱我一样深切,正因为爱得深沉,每当听到庐剧,我总是莫名其妙地感动得泪流满面,此生只为庐剧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8933/

我的庐剧情缘的评论 (共 10 条)

  • 着墨
  • 晓梦芳菲
  • 今生依梦
  • 墨白
  • 孟杨
  • 雪儿
  • 无边潇潇
  • 剑客
  • 孟杨

    孟杨随着电脑的普及,我有时也在像酷我K歌的软件上偷偷地演唱庐剧,过把瘾,并录下,上传到优酷视频上,得到了许多好友的称赞,但这怎么能与现场唱来得过瘾,来得真切,来得有成就感呢?

    赞(0)回复
  • 大海之子

    大海之子写得跌宕起伏,饶有趣味。欣赏,推荐。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