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路之歌

2010-06-13 13:25 作者:遥看那片海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二月,杏花缠绵的季节。

农历二十八日,天空又飘起绵绵细雨,乡村的世界变得迷朦而清新。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满头白发汗涔涔的,我知道今天是她老人家八十岁寿辰,虽然我们已经把各样准备工作做的有条不紊,但是母亲还是不放心,在老人的眼里,我们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一大早,母亲就催促在县城工作的哥哥一家早点回来,哥哥在电话那头告诉母亲:“中午十一点下班一准回来。”母亲放下电话,脸上有些不悦:“十一点才回来,黄瓜菜都凉了,干脆不回来算了。”

十一点钟,外面的雨更大了,母亲不放心又问大哥他们到哪里了,大哥在电话那头还是笑着说:“已经下班了,收拾一下就回去。”母亲摇了摇头,很生气:“看样子是不想回来了。不等他们了,收拾碗筷吃饭。”

母亲不怒自威的话语让我们赶紧收拾,还没有等我们把饭菜端上桌子,大哥他们一家神奇地驾车驶进了院子。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这么快就到了啊?是从天上飞回来的?”

大嫂笑着说:“妈,现在的路变平坦了,变宽了,车当然也提速了。县城到家也不过五十来里路,二十几分钟就到了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嫂子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啊,家乡变了,家乡的路变了。

记忆的碎片里,儿时的路是母亲手中放长的丝带,是父亲嘴里唱不完的劳动号子。以前,全村通往外面的只有一条不足两米的羊肠小道,晴天黄沙肆虐地飞扬,雨天泥泞得淹没膝盖。路的两旁长满了野花和小草,农闲的时候,人走的少了,那些花草就不自觉地钻到路中间,向人们炫耀自己的风采。由于路的狭窄,运庄稼的时候,看不清前面的路况,父亲总是把小车倒着拖,由于路的不平,有一次,父亲的车不但翻了,腿也摔伤了。由于路的狭窄,哥哥娶嫂子的时候,是用扁担把嫂子的嫁妆挑回来的。

有一年天的雨后,小路的两旁钻出了很多野蘑菇,乡下人饥不择食,以为是上天赐与的美味佳肴,结果全村有一半人吃了野蘑菇中了毒,眼看性命不保,可是要把人送到十几里的乡医院是何等的艰难,乡亲们望路兴叹。父亲是生产队长,组织年轻人硬是把病人一个一个背到医院,来回一折腾,所有的人都成了“泥猴子”。即使这样,还是有几个叔叔婶子,因为救济不及时,踏上了黄泉路。

家乡的路啊,落了一地的忧伤和哀愁,家乡的路啊,滴了一地的泪水和血迹。路成了人们心头的一块心病,能修一条水泥路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放飞的想。

现在,乡亲们终于园了这个梦。原始的黄土路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象一条条玉带缠绕在乡村这块五彩的调色板上,纵横交错,连接了城市,连接了世界。

最重要的是,路的变迁,那些零乱的羊肠道不见了,变成了一块块错落有致的万顷农田,麦浪翻滚,稻花飘香;那些野花小草不见了,换取的是一排排冲天的白杨树;那些农用的小车不见了,替代的是轰鸣穿梭的拖拉机,小汽车。

站在家乡的水泥路上了,我的思绪云海翻腾。

千百年来,路其漫漫而修远。路成了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路成了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路成了一个民族复兴的印章。多少仁人志士,为追求理想和幸福,漫步这长路之上。君不见,孔夫子周游列国,驱车齐鲁大地,,播下华夏文明的种子;君不见,张骞策马啸风,开拓出一条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君不见,郑和七下大西洋,闯出一条海上的友谊航道;君不见,孙中山远赴东瀛,走出一条中华民族复兴大道。

他们为追求幸福,付出了何等的艰辛。

历史弹指挥间,改革开放,乡村巨变,交通事业,日新月异。

站在家乡的水泥路上,我真想俯下身子,深情地亲吻这银色的“玉体”,我真想张开自己的胸怀,去拥抱这窈窕“佳人”,我真想纵情歌唱,感谢你,亲的党,感谢你们,交通战线的工人们。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027/

路之歌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