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电视语言艺术

2010-06-13 11:39 作者:四味书屋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作为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都用自己固有的方式,把信息传达给观众。这犹如小说要通过文字描述,绘画要通过线条和色彩,音乐要运用旋律和节奏,作用于我们的视觉与听觉,产生美的艺术感染力。

电视语言是极其丰富的,笔者感到它是通过下面三个方面传达给观众。

一是,视觉信息。其中包括单一镜头、镜头与镜头相合、总体镜头。

二是,听觉信息。其中包括音响、台词对白、音乐、插曲等。

三是,综合信息。包括视、听的综合效果。

应当指出,电视语言不是“说”给观众听的,而是放映给观众看的。细心的观众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有些优秀的中外影视片,你无需借助语言完全可以看得懂,不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感受到剧中所展开事件的气氛。电视剧“潘玉良”第一集中,芜湖混浊湖水的反复出现,不仅交待了该剧发生的时代背景,同时,也烘托出强烈的视觉气氛。因而,它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使人们关注起剧中主人公的命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玉良因生活所迫,被卖“怡院”做雏妓。她宁死不接客,几次逃跑,几次被抓回。磨难中她时常望着亲手绣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得手绢,呆呆的发愣,泪水一滴一滴的滑落。这些都成为潘玉良悲剧性命运的不可缺少的视觉因素。视觉语言给予观众的感受,确非文学语言所能表达的。虽然,我们也知道,芜湖水、手绢都不会做戏。但是,一旦它们在电视剧中被艺术地加以重复出现时,它们的形象、色彩都会发出多种信息。像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那样,介入到艺术创作中来。

绘画是造型艺术,但只是瞬间的,并不表现时间过程。而电视剧在运动中把空间和时间展现出来。静止和运动,在视觉感受上是完全不同的。电视剧中,潘玉良为救潘大人,举枪对准敌人。这个举枪的动作,正是善良的玉良对旧社会的痛恨和觉醒及反抗形象的写照。由“雏妓”到觉醒者的转变,反映创作者精确地选择了富有视觉特点的素材,有先有后、有藏有露地呈现观众面前,把人物行为突变过程中的思想脉络,展现得非常清楚。

电视的视觉语言,在揭示人物思维行程时主要是依靠人物的行为动作。在这一点上“潘玉良”中的第四集有个画面很有代表性:玉良经绘画大师刘海粟的举荐就读于上海鲁迅美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由于同学邱代明向玉良求婚不成,便散布流言。一时间,校园的同学都知道玉良曾是个雏妓。她回到宿舍,看到墙壁写着一行字:“婊子从良”当时,她泪流满面,使劲用刀刮着......。观众由此看出,此时潘玉良痛苦心情,情绪被镜头传达出的“信息”所感染而悄然泪下。

永远不要忘记电视画面所能赋予观众的情绪感染力。同样在第四集,学校组织学生画人体模特。然而,原来的模特陈小姐因世俗偏见临阵退却了。这时经过再三考虑的潘玉良,为了艺术,为同学做了一次人体模特。亮洁的肤色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圣洁,观众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在一部电视剧中,视觉语言、听觉语言非常重要。有人曾以“此处无声胜有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来形容精彩的电视语言。因此,运用好电视语言,不仅会较好的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深化主题,同时还会有强烈的感染力,达到电视艺术的审美效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621/

浅谈电视语言艺术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