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爸老妈住院的日子

2013-02-02 18:12 作者:山风耳语  | 3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前两周的周日,一切如常地在时钟的滴答声中起居、扫尘、买菜、做饭。中午时分,电话骤响,爸焦急的声音在耳边炸开:妈妈心脏病犯了,急诊!飞奔向医院,脚步如箭。

急救、住院。

一、 告诫自己:挺住

时光就这样变得狭长起来。

我的心里有些堵,呼吸急促,气短,身体发飘。来回地在狭长的医院过道间穿梭,交费、取药、联系床位、和医生交流,推着老妈做各种检查。

时间,忽然间就失去了记忆,只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慌乱的心跳声,转眼天已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神经焦虑,耳边是电梯上下停止的铃声,眼前充斥着各种迷茫的眼神,来苏的味道在鼻孔里凝结。昏暗的病房走廊,成了我缓缓喘息的驿站,站立,不知脚已麻木。盼望做检查的医生开门走出的身影,此时,询问都是一种希望,是生命线上的一棵鲜活的小草

老妈住的是医院的新楼、新病房,感觉上有了些许的安慰。

我的身体感觉不可抑制地迟钝起来:渴了,饿了、困了均在回到家中时才反应出来,即便这样,也食之无味,头重脚轻,倒头便睡。怀疑自己是否受凉了?感冒了?不然为什么头总是撕裂般地疼,急忙冲了板蓝根颗粒,快速喝下。暗自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有病,千万。

寒风,依旧冰冷,穿梭在风声中的身影,孤单坚强。我的脚步,像是给自己的号角,有力而急促,坚实地踏着医院和家的路上。连续数日,走的最多的马路,成了一个希望的链接。老妈的希望和我的祈祷!

二、重症监护室的一天

妈妈房颤不止,头昏无力。

重症监护。

室内19个病人24小时专人护理和监控,不允许家人陪床。等候,在走廊上,没有椅子和可以坐着的东西,站立。也没有可以阅读和观看的东西,妹妹来陪着我一起站,讲讲话,打发时间。我和妹妹说:你要是不来,我就只有数天花扣板上的小圆点了。。。。。妹妹笑话我:那如何数的清?

其实,是可以离开这个病区的,可是心里不安,万一要是医护人员呼唤家人的话,如何是好?护理人员交待了,一旦有要求,10分钟之内家人必须到位。唉,这样求:无论如何都不过分。生命比啥都重要呀!

一日三餐可由家人送达,在规定的时间内,半个小时。只有早餐时间可以让家人进入重监病房。

墙里墙外,那时就好像隔着一座山,活生生地把焦虑的心分成两半。所以,早晨六点半就是希望之光燃起的时候。六点半至七点是早餐时间,家人准点迅速地带着早餐奔入病房,一个病人只允许一个家人陪伴。喂饭的当口,极速地交流着老妈的病情及需求、安抚着妈妈的种种担忧,另一只手还要抓紧按摩着久躺造成的不适之处。。。。。时间太紧迫了,有好多想要叮嘱的活儿,都来不及说完。

一场战役般,那眼神里的焦灼的火焰,就像是子弹,但愿能射中病魔,弹不虚发。

室内电子大屏上,病人的血压、心跳等情况在显示,不停地波动,各种颜色,各种数字,各种图形。床头也是,一条条的连接线交错着,屏幕在不停地闪动。这就是生命,在这里,生命就是这样的昭示着,每动一下,希望就在无限地延续。

半个小时到了!必须出去。继续守候在病房门口,走廊上。外地人还要自带小板凳,想起了世博会的排队等候进场的样子,只是这里等候的是随时的召唤。

就像是茫茫大海中飘着的一个舢板,希望总是在,但却不知岸在何处,还有多远,需要多久?

三、 楼上楼下喘息的心

老妈转到普通病房的第三天,老爸也住院了,同一大楼的病房,一个在9层,一个在19楼层。

爸爸也是因为心脏不适,需要全面检查,必须入院。

也罢,好在是一座楼里。一同陪护吧,全身心、竭全力、责任重于天哪。父母这时最最依赖的只有我!家中老大,不尽粗壮,但绝对是顶梁柱。我的独立、我的处事之风、我的坚强和能吃苦,我的统管全局的能力,这些都是父母眼中的我的绝对的优点,完全可以并值得信赖。

许多年来,但凡家中遇到大事难事,我总是义不容辞地冲上前去,非我莫属,没有丝毫退宿的和依赖的可能。其实即使我不挺身而出,最后这些担子也是落到头上,不如主动出击了吧,至少能减少爸妈的焦虑和烦恼。

20天的楼上楼下同时陪护,心系两头,情牵双方,人,无心思休整,心在喘息。

早起,做好早饭、午饭,双份的。快速送到医院,然后和医生交流,预约检查项目,陪同检查,找做医生的朋友咨询、观察用药反应等等。

父母都是老病号,说话说:久病成医。一边着急地治病,一边对治疗的方式存有质疑和不解,焦急上火的情绪时常出现,加之病友生活习惯的不同产生的抱怨情绪,都需要我去一一化解,并做好安抚的沟通和措施。

对老人的情绪只能顺从式地疏导,安慰之事,需要十八般武艺一起来,这个不行那个上。累呀,亟须耐心!

却也有极大的成就感。看着他们顺气的样子,暗暗地都佩服自己:太了不起了!

父母病情渐渐稳定了!爸妈脸上有了笑容

早晚饭不用备了,只送午饭就可以了。像是减少了不少工作量,人也轻松了些许。细细掂量,还是因病情好转的心情所致。爸妈也说:“医院里有餐厅,伙食还不错,我们自己吃就好了,不用送饭了。”朋友也如是说。

我心里明白,果真不送饭了,他们会有失落感的,尽管不会有责备,但这样的感觉一定存在。

和病友交流中的自豪感也会因此打个折扣,稍显底气不足。这就是老年人心里的微妙之处。就像是儿媳妇送一顿饭和亲闺女顿顿送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种心里变化。

尽好这份子女的责任吧,不仅仅是陪护、送饭。养儿防老,正是需要时!累点吧,图个老人舒心呗。

四、 家家有本“经”

老妈极富外交才能,一会儿功夫,病友的家境大致了解个透。

病房,这个特殊的环境,像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人性会在此彰显无疑。面对病重的亲人的种种需要,耐性、真心、感情、智慧、本质等等均在考验中。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子。

要生活、要在职场拼命、要平衡小家大家的关系、要照顾老人的情绪、要无微不至的T恤……病人心情复杂,护理的家人心情也繁乱。人性的考试开始了,就在病床前。

临床的病友子女五个,只有最小的一个是女儿。每天,在本地的四个子女都会按时到其母亲的床前问候,主事的只有一个,安排和商议治疗的主导意见。为了母亲是否做造影检查,家人开了几次会议,历时一天半时间,终于达成一致:做!母亲,对子女绝对的信赖,默默地服从。造影检查完毕,没发现异常,居家欢呼,心落定。当天小女儿整陪护,母亲感动。第二天夜间护理,儿子们纷纷请求,终因女病房,恐他病人不方便,还是只好由小女儿陪护,儿媳们在各自老公的呵护下,无一人自愿和被自愿护理。小女儿颇有微词,主事的儿子说到:我们义不容辞,可这些媳妇们毕竟不是亲生的,就别麻烦她们了吧。大家无语,只听见母亲一声轻轻地叹息声。

另一位病友。儿子车祸离世,留下的儿媳妇在伺候婆婆。不太做声的儿媳,只是默默地做些事情,陪同婆婆把该做的检查都做了。婆婆说,要求也多,但对儿媳妇,却始终没有一句赞扬的话语。五天的住院时间,这婆媳俩也说不上几句话,可是婆婆的饭菜、治疗、手续等都依次办好,没有一点耽误。空气仿佛在他们之间不流动,也许只是一种情分尚存,但我觉得,这样的情分也够了,毕竟母亲和媳妇心中都有悲伤,有些痛能说能倾诉,有些只能默默地承受。人生,如若躲避这样的痛,是多么的幸福呀。

我的母亲,养育了我们三个女儿,是福?是开心?是存有些许的遗憾?像是都有,母亲的世界里,毕竟有些那个社会的痕迹,心理大概也是有世俗的印迹。

此时,病友的感慨给了母亲微微的震撼,在向我们倾诉的同时,从心里深深地感叹:还是女儿好呀。母女之间是一种纯粹的关系,心连心。让老妈感到无比的踏实,省去了很多无谓的烦恼。看到病友们羡慕的眼光,感觉到,母亲的微笑是从心里发出的,大概正暗自窃喜吧。

其实,亲情都是无法割舍的,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各个人的体会不同而已。

五、 生命的重量就是一口气的份量

昨天,老妈出院了。

正当我忙着办手续的当口。另一个病房的一位老人突发病状抢救无效,离世。

我刚上楼,就看见其家人悲怆和愤怒的表情,围住医生在呐喊。不辨原由,只感到咫尺间发生的事情,那样的不可思议。恍惚间,被生命的脆弱吓到了。停止,只在一瞬间。

无论是多么的富有、多么的曲折、多么的风光、多么的纠结,生命都在一霎那消失……

看到妈妈有些低沉的表情,我赶紧地安慰和梳理。

好好把握眼前的时光,珍惜每分每秒吧。唯有珍惜,唯有平静中的安好,唯有健康和快乐

生命的伟大,忽然在我眼前固执了起来。活着,就是最好的守候!

可有时,生命的重量就是一口气的份量。伟岸的生命之峰轰然间就是平地。纠结在长久和瞬息之间,让我的心中忽然有了紧迫的感觉,爸妈在我的心中愈加珍贵起来。

我的付出和辛劳,如能延缓无数个瞬间,之于生命,那将是多么伟大的贡献。

一切的责任和担当都变得极有意义,平凡,对于生命就是一种灿烂和辉煌。珍惜好自己、家人和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吧。

老爸还需继续在医院治疗。我还要在通往医院的路上继续地奔波着,这一刻,心里的一种呵护之情愈加强烈,这个辛劳和生命链接着,一切变得值得和必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5098/

老爸老妈住院的日子的评论 (共 3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