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世人误解的10张脸

2013-02-01 12:49 作者:明轩公子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被世人误解的10张脸 明轩公子

由于细说和民间传闻,使得许多人物被赋予了别样的色彩,正如一本《三国演义》,给予了看客心中另一种三国,今日,公子有幸,罗列了历史上10位被世人定性的人,揭开他们的真正面纱。

1.西汉——王莽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身真伪谁人知?”这是乐天(白居易)对王莽评价。诗的内容很浅显,乐天肯定了周公,否定了王莽。的确,王莽改革币值,使得百姓手中的钱越变越少,恢复井田制,收农田归公,征伐高句丽不克,致使乱民四起,绿林,赤眉纷纷起义,帝国也走向了崩溃。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为王莽抱不平,认为王莽是个锐意改革的明君,实际是走了一条空想**主义道路。公子个人还是较为倾向后一种,因为,我们一般意义的无道之君无外乎几点:大兴宫殿,严刑峻法,沉迷酒色,屠戮功臣。那对于王莽,他是修了阿房宫之类的东西,还是宠幸了褒姒一般的女人,又或者像宋后废帝一般以杀人取乐?好像三点都不符合吧?总之,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亡国理所当然,王莽的蛮干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所以,真实的王莽我们只能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但称为无道之君,过矣。

总结: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真理。(思想品德老师的老生常谈)

2.东汉-------陈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儿时我们肯定听了不少遍了吧,那个主人公陈蕃都是作为教材来教育我们的,那么,历史上的他究竟如何,结果公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了他的生平,大呼坑啊。这位不被看好的仁兄后来成为了东汉三大支柱(士族,宦官,外戚)——士族的掌门人,并且与宦官团体都得死去活来,二次党锢事件就是以整他为中心。一个后来被宋朝某某大家膜拜的范滂,在当时都是他的小弟。而后来接他班的,士族掌门人袁本初在诛杀宦官时引董胖子进京,结果惹来天下大乱,最终葬送了大汉王朝。《后汉书》对陈蕃是进行了高度评价,不过对于用来教育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未必了解这位老兄长大后的成就吧。

总结:成功是对一个人的最大肯定,年少时的疯言疯语在你功成名就之后都会成为佳话。刘邦做皇帝后是没有人敢计较他的出身的。

3.三国———刘禅

“扶不起的阿斗”,这无疑又是作为教育我们的一个典型。但小说归小说,真是的阿斗却是这个样子。诸葛武侯死后,这位君主愣是将蜀国硬撑了20多年,不要说什么司马家忙着篡位,姜维北伐,给了这20年时间。这些都是借口而绝非理由。我们看史书可以知道,孔明死后,阿斗将军政大权分开,这就使得两者互相牵制,巩固了皇权,虽然姜维的九伐中原使得财政年年严重赤字,可阿斗谨记相父教诲,大力支持北伐。他还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关羽的孙子,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并先后册立为皇后,利用政治联姻从而将他父辈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后来,司马家掌握魏国大权,侯霸(夏侯渊之子)降蜀国,阿斗亲自出城相迎,并解释了定军山的误会,还指着太子对他说道:“这也是你的亲人。”(张飞娶得是夏侯夫人),当即夏侯霸感动的就眼泪哗哗的,并最终为蜀国战死疆场。而最终的“此地乐,不思蜀”则使得他没有落得和后来那位写词找死的一般下场。

总结:善良不是他的错,把人家的善良当无知和昏聩就是大错特错了。

4.西晋——司马衷

无疑,千载以来,惠帝也是被后人诟病的,“何不食肉糜”使得后世人们对他是大加抨击,说他不关心百姓疾苦。拜托,都说了人家是白痴皇帝了,那人家哪里晓得猪肉贵还是米贵啊。而且,从史料中我们完全可以发现,这个皇帝是真心的好人啊。一次叛乱中,嵇康的儿子作为护卫,拼死用自己的身子为司马衷挡住飞来的暗箭,结果愣是被活活射死了,血染了皇帝一身,后来人们要换下这龙袍,擦掉血迹时,司马衷说话了:“这是嵇侍中碧血,不能擦啊!我要让反贼看看。”后来,胡虏进京烧杀抢掠,还在大殿上调戏宫女,结果,这位傻皇帝为了使宫女不受辱出面,反被胡虏暴揍了一顿。又有一次他从邺城回长安,正是隆腊月,大臣们跟着在地里走路冻得一跳一跳地,结果司马衷哭了,说:“都说我是傻子啊,我是真的傻啊,不然怎么会连累你们遭这么大的罪啊。”那群臣子也跟着哭了。后来途经他先辈的皇陵时,他又是稀里哗啦的一顿痛哭。司马衷多次颠沛流离可仍旧有大臣愿意跟着,可见,他还是得人心的。

总结:出了大事总要找替罪羊啊,不找傻子那找谁呢?

5.西晋——王衍

“信口雌黄”就与这位老兄有关,历史上很多人都说他清谈误国,把西晋灭亡也推给了他清谈误国。对此我先引后人的一首时“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诗中说石勒年轻时在洛阳倚门而笑,王衍看到了便着人抓他,结果没抓住,王大人仰天长叹:“日后亡我国家的一定是他。”果不其然,后来真就是他引了胡兵进了京师,亡了西晋。王老爷子也被他找了个理由杀掉了。我不敢说他是不是清谈误国,但让公子我随便预言一个人日后能不能成气候,我还真评价不来,而历朝历代那些读了几本书就对朝政指手画脚的腐儒较之王衍只怕甚矣。

总结:身居高位,除了享富贵,还是要担重任的,能力不足只能成为野狼觊觎的肥羊。

6.隋朝——杨广

大家对于这个皇帝的印象无外乎这8个字“沉迷酒色,荒淫无道”。错了吗?没错,但是,这不等同于杨广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科举制在他做皇帝时期步入了正轨,当年平陈,他是率先打进江南的。他去西域走了一遭,西域立刻设立了机构管理,自南北朝以来,汉家的势力再次进入了西域,他开凿的运河,加强了对南方的管理,并带动了以扬州为核心的江南地带的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起了极大作用,并在唐朝时期,将南方的粮食输送到长安,以缓解数百万人口城市的压力,而他重修的长城,又在隋末战乱时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突厥南侵,避免第二次的“五胡乱华”。可以说,这些都对后世起了很大作用,但是,隋朝还是很快败亡了,为何?这个原因或许他到死也不明白,正如当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唐太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他:“君舟民水,水则载舟,亦则覆舟。”对于他的下场,后人也留诗一首“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公子认为,对于杨广,的确该骂,但骂的同时也不该忘记他所留下的那些影响后世的东西。总结:帝王如果不以百姓的所求为目的,而一味追求自己的业绩,那无论他留下多大的功绩,他都不会被百姓认可,他的统治注定被推翻。“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7.北宋——沈括对于他的了解最初还是初中时期的一片课文,主要讲了他通过实际行动考证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后来的著作《溪笔谈》,记得老师当年上课时把沈括一通吹捧,就跟孔圣人一般,直到我后来再次了解到这位北宋“圣人”时,我才大呼,坑爹啊,居然把一个小人当成了圣人。诚然,沈括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关于他的人品,这个嘛,良心大大地坏了。宋朝很奇怪,你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用成就去看人,因为,有些人看着是好人,其实是坏人,比如蔡京。沈括也是个道德低下之人,东坡先生被人弹劾差点丢了性命,其中这位沈老兄的努力是在第三位的,整完了苏东坡,他又赖上了王半坡(王安石),硬要参与变法,王先生考察了他一段时间后得出结论,这人不可靠。结果沈兄又在后来反王变法的司马光等人中充当了马前卒。总结:宋朝看重智育,忽视德育,这,这,这都教出了些什么人啊?无怪乎“宋人议论未定,金人兵已过河”了。

8.明朝——万历

假使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没出来前,谈起这位皇帝,多数人基本是嗤之以鼻的。为嘛,30年不上朝,国家一片混乱啊。但是,真实的万历确如明月先生书中所说,虽然懒,但是绝对不蠢,不然,那16年的万历中兴盛世哪里来的?万历三大征哪里来的?假如评出几位明朝的杰出帝王,那我认为是两个半,太祖,成祖,还有半个就是这神宗的前半生。可以说,他虽然躲在幕后,但帝国的一切他的了如指掌,他在位期间,哪件大事他不知道,就连萨尔浒大战前,对于杨镐这个常败将军的底细也了解的一清二楚,只是拗不过大臣的执意坚持,才让那搞人去瞎搞了一通。在他怠政期间,思想界涌现出了“离经叛道”的李鸷,江南的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最快发展,西洋的火器得到了中国加强版的山寨。然而,大明自太祖建国至他已有200余年,朝中积弊已深,要想改革,困难重重,或许这也是他为何怠政的原因之一吧?

总结:蠢的**抓权,聪明的放权。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做不了。

9.清朝——李鸿章

马关,辛丑两个条约基本是把中堂大人钉在耻辱柱上了,事实上,清朝能有10几年的同治中兴,与那些个洋务大臣也是分不开的,同治一朝,没有大的割地赔款条约,太平天国又被剿灭了,所以,国家有了一定的复苏,而在当时,洋人是不知有清廷,只知有李中堂,甚至还给了他个“东方俾斯麦”的称呼,只可惜国力如此,中堂只得仰天长叹了,结果签马关挨了一枪,签辛丑把命都搭上了。当然,朝中还有个翁同龢和他较劲,关于这个两朝帝师,我认为教书还行,但治国………这可非是我的一己之见啊。话说恭亲王重病期间,光绪问及何人能担当重任,谈到翁老头时,恭亲王挣扎地爬起来大喊:“是使聚九州之铁不可铸此大错啊!!!!”可以说甲午海战翁老头一味主战,却对敌我双方实力一无所知,主不以怒而兴师,孙子都坦言要知己知彼,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李中堂去了马关,背了个卖国贼的名字回来。历史再一次证明皇帝的师父并不是就一定能治国,建文帝的老师黄子澄如此,这里…….“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总结:比光荣地死去更难的是屈辱的活着,在世人唾骂中活着,但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10.清朝——叶名琛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人肯定对他不会陌生,因为咸丰对他的评价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然而事实上他绝不是无能之辈,否则也不会被称作“海上苏武”了,否则伟大的马克思也不会对他给予高度评价了,因为,他在被俘后,羁押在印度,最终是绝食而亡,气节至今犹让人钦佩,然而,在影视题材中,他基本是被定义为反面人物了。当然,鉴于篇幅和其他原因,公子不能展开介绍了,有兴趣者可以去百度。最后摘录他的一首诗“零丁洋泊叹无家,雁札犹传节度衙。海外难寻高士粟,斗边远泛使臣槎。心惊跃虎茄声急,望断慈乌日影斜。惟有光依旧返,隔墙红遍木棉花。”

总结: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不要因为一些人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就去妄自评价,记住,“谣言止于智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4580/

被世人误解的10张脸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