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身上刻着勤俭的印记

2012-12-17 09:10 作者:王景华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的童年生活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家境很贫寒,居无定所,吃无保障。无家族大院,无兄弟姐妹,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与母亲相依为命,相互搀扶,一起面对生活的坎坎坷坷,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饱览了人间百态。从我记事起就学会了分担,替母亲分担生活的困苦,陪母亲度过生活中的挫折。陪着流泪,替母亲担忧,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把那份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没有勇气去回忆那儿时的一幕幕,每当童年的一幕幕涌上心头,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打湿了我的眼眶。

因坎坷的童年生活造就了我刚强的性格,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六、七时岁,拂晓时分,就起床去搂枯叶(烧火做饭),天去树上捋树叶,天去割草(放学后),秋天去地里拾荒,天去捡枯枝。早早地挑着一幅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水桶(约四、五十斤),行走在冰天地或泥泞的路上。还要经常地去地里劳作,虽然我做不了实质性的农活,但是陪伴母亲风餐露宿,食无定律,居无定所。在一个村子的四个点都住过。因自己家没有房子,起始赁别人家的房子住;后来节衣缩食,买了自己的住所(石房),又因房子所处的位置低洼,每到夏天都会被黄河的水浸泡,水位达到屋子的0。2米处,不得不每到洪水泛滥时,寄居到他人家住,等洪水退去后,再搬回原住处,就这样,周而复始若干年(这各生活几乎陪伴了我整个小学时代)。更可怕地是有一次洪水已淹没了家园,我赤着脚回家取东西,因有的地方有地窖(冬天存储地瓜用的,深约十米左右不等),恰好有一地窖没有盖子,我差点落入地窖中,幸好有个小伙伴搀着我,没有掉进去;后来又花“巨资”盖了一所新房子,但因房子的质量问题,当外面下大时,屋里下不雨,又因房子的地势不好,而使房屋的墙倾斜裂缝,住在危房里。每到雨季,就胆战心惊。以至于后来,我离开了农村后,还一直牵挂着屋中的老人(后来把老人接到身边,住在楼房里后,那种顾虑才消除)。

因小时候吃的水都是要到远在一里地外的井里,先用水桶去井里打上来(一只桶约20多斤,且打水还是个技术活,如果打的不当,一是水桶打不满,二是有可能使水桶与提水的绳子脱节,而使水桶沉入井底),之好用一根绳子往上提,因自己的年龄太小、气力不足,有一次拔到中间时拔不动了,如果松手,水桶就会坠入井底,如果不松手,有可能把自己坠入进底。做为自己当时那个年龄,那种家境,肯定想的是绝对不能让水桶坠入井底的,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幸好身边有个同村的,帮我把水桶提了上来。

正因自己这些坎坷的经历,所以自己从小就学会了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直到今天身上还深深地刻着“节俭”的印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随时权衡着成本的大小,花费的高低,我很少打出租车;在座“公交”和“地铁”的选择方面,我通常会选择座“公交”(因为地铁的单程车费是公交的5倍);如果在“公交”与“步行”的选择上,如果允许,我一般会选“步行”(因为步行的成本为0,而且还借机锻炼了)。在去饭店就餐(哪怕是小吃)与在家吃饭方面,我通常会选择在家做着吃。在家做着吃,一者成本低,二则更卫生些。在衣服的穿着方面,我通常在急需时,才去商店购买。一般不跟形式,所以显得有些落伍。在吃的方面从来不挑剔,觉得吃什么都香,吃什么都行。尤其是在吃工作餐时,有的同事会埋怨伙食不好,没有胃口等等,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免费的午餐,已经很好了,在家能吃什么呀,粗茶淡饭对身体很好。况且大多情况下,工作餐是不错的,有什么理由去挑剔呢?想想我小时候,能吃一个大白馒头,就觉得很幸福了,从来没有吃肉、鱼的奢望,过年时能饱餐一顿饺子和肉就很有盼头了。

因为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农村人的印记,节俭、朴实,还造就了我刚强的性格。同时又显得有些保守,有些自卑。又因生活的打磨,使我能坦然面对一切、从容面对一切。生活已经把我打磨得没有棱角了。但骨子里渗透的节俭意识很难抹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34262/

身上刻着勤俭的印记的评论 (共 3 条)

  • 静静的雪在燃烧
  • 着墨
  • 江清月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