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孵稻谷

2012-08-21 18:29 作者:沙地苇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四月,草长莺飞,暖暖的阳光照在一块块水平如镜的身畈上,沙地区的农民赤着脚,端着一簸箕一簸箕刚刚孵出芽的稻谷均匀地撒向秧畈……这稻谷金黄金黄的,粒粒饱满,露出毛茸茸的白白的芽,真嫩啊,稍微一碰,它就会掉下来,过了六七天,这稻谷便露出纤细的根来,牢牢抓住泥土,顶端露出针尖般的绿来,这绿慢慢扩大,给一畦畦秧畈铺出一片碧绿来。

沙地是块“息壤”,日燥潮,是钱塘江的淤泥冲积而成的。可这块土地有太多的盐分,蓄水功能差,所以沙地在以前只能种旱作,比如麦、玉米、蕃薯、毛豆之类的,而仅仅隔一条塘,在里畈,那里的土又粘又稠可以做砖头,是种水稻、藕、菱的宝地。那里人能吃到白米饭,住着瓦屋,喝着优质的大江大湖的水,而沙地人原先都住在用稻草盖的草舍,吃着难以下咽的麦稀饭、笕菜梗、霉毛豆,水是又咸又涩的池塘水,所以沙地人做都想有大米饭吃。

沙地人希望日子能好起来,想改变落后的面貌。奇迹在上世界六十年代未出现了。经过了六三年自然灾害的残酷洗礼,人们从饥饿的死亡边缘上挣扎过来,首先想到的是要多打粮食。

沙地人要种稻了,遭到了里畈人的嗤笑,上山人的担心,但沙地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从水稻区买来稻谷,这稻种要孵化出来的,比产妇娘生宝宝还难。记得那年在生产队时,小队搭起一个很大的塑料棚子,很气派,几根大毛竹当横条,上面挂上白色的薄膜纸,密封的。又买来许多水泥管子,塑料棚子前面搭着一个大大的土灶,麻杆一捆捆塞进去,烧火的人轮班,昼夜不停地烧,这热气就顺着水泥管子源源不断地进入暖棚。暖棚里铺上稻草,稻草上铺盖着竹簟皮,上面摊着无数的稻谷,再有人按时钻进暖棚及时给稻谷洒上温水,这些稻谷真像躺在产床上的“孕妇”,得到百般的呵护和照料。这塑料棚子外面写着“闲人莫入”,而且有一扇竹门,平时挂着钥匙,只有专孵稻谷的人有权打开,因为这维系着全村人吃饭的问题。

奇了,这原来硬如铁的稻谷,竟然吐出了一颗颗嫩芽,这让沙地人欣喜若狂,人们奔走相告,稻谷孵化成功,预示着沙地人从此可以吃到自己种的白米饭了。

那边的田头地里,沙地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集体的力量,用水车把水从池塘里抽上来,清清的河水顺着沟渠流向一畦畦的秧畈里。这一畦畦的秧畈就是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长短宽窄有一定的标准。土地的平整是农民用铁耙和土箕一担担挑出来的,那秧畈是用泥耙耙了又耙,然后用薄膜纸在上面拖过,而且施足了底肥,在翻开土地之前,浇上厚厚的人粪猪粪,再加上磷肥、氮肥,真像孕妇吃足了营养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孵好的谷种下田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风和日丽,村里选派最有经验的老农,把露了“芽”的稻种均匀地撒在秧畈上,还用软软的扫把不停地在上面敲打,让谷种牢牢扎在泥土里,至于为了让秧田不跑水(渗漏),四周圈起了田塍,这土塍是用铁耙,捣锤(木头或石头做的)一记记敲打出来的,边上还铺上薄膜纸。

就这样,本来沙地人认为“蜀道难,难以上青天”的事竟然试验成功了,第一年竟有稻谷收获,沙地人从此扬眉吐气,终于吃上了自家种的白米饭,而且产量逐年提高,甚至围垦也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了。

现在家乡的土地大片被征用,造厂房、超市,建广场、政府大楼,剩下的土地不多了,但还是有很多农民不愿舍弃土地,他们乐意在“带子”一样的土地上种稻,尽管米不是很贵。他们对土地存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尽管现在不用车水了,谷种也不用自己孵了,直接由种子公司供应了,但孵稻谷的美好回忆永远定格在老一辈人记忆的长河中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77065/

孵稻谷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