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竹子杂说

2012-06-09 10:13 作者:hxl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断竹、续竹、飞士、逐肉。”(《弹歌》))一首古老的民歌,唱出七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将竹子制成箭矢、弓弩,用于娱乐、捕猎、战争的事实。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礼记·祀器》)文章将竹子人格化,并引入社会伦理的范畴。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诗人赋予竹子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

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萧然风意,可折不可辱”。

竹子,以其神姿仙态潇洒自然,素雅宁静之美,令人心驰神往;又以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诌的品格,与古代贤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操相契合,古人便将“君子比德于竹”。于是,竹子的风采和品质,成为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

竹子,那枝疏叶柔清丽俊秀素洁典雅的婵娟风姿,挺拔凌云坚贞不阿刚直有节的操守和特质令风流名士如痴如醉,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竹、赞竹、赋竹、吟竹、画竹……蔚为风气。一些文人名士远离人欲横流的红尘凡俗社会,隐居深山僻壤,竹林成为理想的遁隐之地,终日以竹为伴,与竹为友,追求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的精神生活。竹林七贤的阮籍、稽康、刘伶,竹溪六逸的孔巢文、李白等,他们浪迹于广袤的竹林,朝夕沐浴在修竹篁韵之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王维,“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的白居易,郑板桥竟然乎“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秀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战国到晋魏800多年的岁月里,人们都用竹简来刻字写字著书立说,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终因竹简而被固定了下来,度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竹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承的确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古时称音乐为“丝竹”,又把乐器演奏者直接叫“竹人”,可知竹与音乐结下的不解之缘。《汉·律历志》里有一个传说,说是黄帝指使一个叫伶伦的人定“音律”,伶伦便去大之西,从昆仑山麓取来了竹子,断面节间,长6寸9分。吹之,其音恰似黄钟宫调,音律优美,从此也便有了竹笛,有了音乐。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笛、箫、笙、鼓板、京胡、二胡、板胡等等皆离不开竹子。

公元251年,李冰任四川太守,带领民众修筑了世界上第一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四川都江堰。其中就使用了大量的竹子。在盛产竹子的四川,汉代时人们已经用竹缆绳打出了深度达1600米的盐井。到19世纪,这种竹绳打井的技术才传到欧洲。1859年,美国的宾尼夕法尼亚州才钻出了第一口油井。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竹子就是上等的造纸原料。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竿子也是竹子。

有趣的是,元代还有人在椅子的四条腿上绑上四支大竹筒,里面装满了火药,点燃后利用火药喷射的反作用力,将坐在椅子上的人送到空中――天当然上不了,人也重重地一跌,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最早的“载人火箭”!明代,人们用竹子制成一种“二级火箭”,当时名叫“火龙出水”,发射时据说还极为壮观。

竹子用于建筑艺术的历史那就更为悠久了:汉代的甘泉祠宫是用竹子构筑造型美观的建筑;宋代王禹称在湖北黄冈做官时,也自造竹楼;盛产竹子的南方,竹楼寻常百姓家的房舍,西南边境的傣族人,至今仍住竹楼一座座竹楼掩映在绿树芭蕉丛中,充满了诗情画意……

人们或许会问,竹子何以会成为建筑龙材?那是因为竹子体轻质强,皮厚中空,竹子的抗弯拉力特强,竹子浑身充满了力学的美。科学家对竹子就曾进行过力学测定:竹子的收缩量小,弹性、韧性强,顺纹抗压强度每平方厘米在800公斤左右(顺纹抗压强度每平方厘米可载1800公斤)。其中刚竹的顺纹抗压强度每平方厘米达2833公斤,享有“植物钢铁”的美称。因而,用竹子来代替钢筋,浇铸竹筋水泥建筑物。竹子还有极强的抗弯能力,大毛竹的空心度为0。85,抗弯能力要比同样重量的实心杆大两倍多。机械设计师从中受到启发,研制出很有价值的空心转动轴,在不降低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可节约一半钢材。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正是从郑板桥的“兰竹图”受到启示,设计建筑了高达315米70层的“仿竹杰作”――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至今巍然屹立在多台风的香港。

……

竹子,这一通身流溢着恬淡宁静之美的植物,给人的馈赠也真的太多太多了!它不但给了人太多的感受和力量,从它的身上悟透人生之真谛;而且人们“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47173/

竹子杂说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